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智库论坛暨综合开发研究院北京年会”于2015年5月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国宏: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前辈。我的主题是释放地方规划的活力与动力。樊纲院长刚才已经讲过了,我们研究院长期以来从事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委托的规划,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这样一些案例和经验,实际上在两年前我们已经开始对五年规划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就是在我们做地方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我们认为非常值得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期间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个是产业规划的政府越位问题。
第二个是空间规划的政府缺位问题。空间规划从现在来看实际是有三套体系:一是发改所主导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二是建设部门或者是地方的规划部门所主导的城乡规划体系;三是国土部门所主导的国土规划体系。但是这些看似很庞大的规划体系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指标约束。
第三个就是缺乏当地的公共参与,也就造成了一些现象,像开发区、高新区、新区仍然遍地开花,大干快上,虽然我们一直说要限制这样一种现象。
第四个重要问题是地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我们充实了大量案例,地方之间以口号落实口号、以规划落实规划的现象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背后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也是需要考虑。
最后一个就是地方官员任期制和规划期限是不匹配的。一般地方官员是三年,而且这三年和我们的规划期很多是错配。这也导致了一些短期行为,以及地方一届政府上台“另起炉灶”,另外搞一套规划。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编制了这本基于地方案例的五年规划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今天我不针对这本书展开,我重点介绍一下如何释放我们地方规划的活力与动力。刚才一龙老师也讲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我讲这个的时候我想用一个案例,因为我们做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梳理了大量我们院自己做的案例成果,同时我们也梳理了尤其是深圳历来的五年规划的编制成果。有一个规划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就是深圳的七五规划,这里我声明一下,作为一个后辈,七五规划我是没有参与的,但是在座的很多老前辈都是七五规划的亲历者,所以我仅从经济和客观的数据来展示一下七五规划对深圳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奠基作用,主要介绍三点:
第一,七五规划和其他规划有什么不同的三个方面:一,在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把计划变成规划的15年前,深圳的七五已经开始命名的规划就叫规划,已经不是计划了。二,七五规划在开深圳规划汇编时一个规划加了九个专题报告,以专题报告的形式阐述了当时深圳所面临的非常重大的问题,非常的清晰。三,关于它的内容,和其他的规划是不一样的。我们看了这个规划,现在都感觉它仍然灼灼生辉,奠定了整个深圳特区未来发展的大体的框架。
我用两个图表展示一下当时编七五规划的背景,(图)第一张图是深圳35年来GDP增速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六五末七五初,深圳的经济增长面临“断崖式”的下降。到86年时我们的经济增速最低跌到了3%,直到现在也是最低的。(图)第二张图看一下,从深圳历年来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来看,实际上六五期间大发展的产业是服务业,而工业里面,就是中间红色的第二产业工业加建筑业里面,很大一块是基建投资,是建筑业。(图),在85年的时候,香港大学的博士写了一篇文章《深圳的问题在哪儿》,就引发了当年的第一轮的“特区失败论”。他的主要观点有三条:一是没有以外资为主,深圳当时的产业。二是没有以工业为主。三是没有以出口为主。这与当时中央定的“三为主”是相悖的,以基建投资推动了GDP的快速增长,以进口的倒卖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说这个就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七五规划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七五规划有一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不是香港,也不是现在深圳说的叫板对象新加坡,是谁呢?是日本,是当时亚洲经济的领头者。它首先说经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经济特区是什么样子?经济特区的新模式是什么,有四点:经济自由、企业独立、高度开放、政策特殊,都有论述。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一共有八条,我不一一展开。】
我重点介绍两条。第一个是改革所有制的结构,我们来看这几条的支撑条件,放到现在仍然是灼灼生辉,仍然有指导意义。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股份制,吸收职工个人参股。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所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核心也就是这些,35年之后我们整个国家才全面推这个。
建立特区的财政金融体系,规划文本是这样写的:“待条件成熟后举办证券交易所”。事实上是在七五期末1990年1月份就开始挂牌建立了,实际到第二年的1月份国家才正式批复,这个非常重要。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证券交易所没有在深圳,深圳会是什么样的城市,至少不是现在这样的城市,至少比现在的成就低得多,七五规划很多的政策奠定了深圳这个城市的发展基础,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做了探索。我们也可以和当时深圳的七五规划,和国家的七五计划做对比,比如第一条的所有制结构里面,国家当时强调的是承包责任制的理念,厂长的负责制,当然也有一个口,要探索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深圳就已经开始明确提出来民营股分化,国有企业在实行民营股份化制以及吸收职工个人参股。】
我重点说一个,产业政策这块。国家有一个非常完备的产业导向政策,包括农业水利、器械电子等等,其中还特别强调要开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深圳作为一个特区,有没有盲目地照搬国家的产业政策?没有,深圳一直坚持“精小轻、短频快”,为什么?这与我刚才介绍的大背景是有关系的,当时我们的特殊政策已经卡住了,深圳特区的下一步发展必须依靠自己,所以我觉得当时的产业政策也是符合了当时深圳的发展阶段。】
经验总结有两点。总的来说,深圳的七五规划是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的成长,把大的架构、大的节点都规划好了,而且也实实在在的做了,因此有了深圳的这些企业组织,蓬勃发展,有了深圳经济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和其他经济体相比的活力。
进一步来说有两点:一是七五规划是以目标为导向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规划,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局限,所以我说它放到现在仍然灼灼生辉。二是深圳七五规划实现了中央和地方的互动,规划文本写得再好没有用,但是现在回头看的时候,它非常多的政策都变成了现实,都支撑了深圳经济现在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自贸区调研时问了一个问题,要改革还是要政策,我们认为深圳30年前的七五规划已经给出了很完美的诠释,我们要改革,但是我们要以改革的手段推动政策的突破。
最后有三点建议:一是规划的边界。从完善整个国家规划体系来看,我们认为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成长,这句话同样适用中央规划和地方规划之间的关系,给地方规划探索创新、特色发展留出空间,国家规划要统一改革和发展的边界条件。
二是规划的重点。我们的产业、导向的政策,可以说国家规划要弱化,但是我们国家规划要突出能力的建设,比如国防工业的建设。地方规划要不要产业规划,从地方规划的实践来看,还是要有的。但是要强化地方发展的特色,留出市场自主选择空间。如果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落地,缺位的这块怎么补上去,这是一个问题。
三是配套体制。我们不要总让地方领导去无私的奉献,冒个人的风险,我们要改革一下规划的体制,要改革地方官员的任期制,改革地方规划的评估参与程序,改变所谓的经纪人官员的理性行为,要短期行为,要“另起炉灶”这样的行为来保持五年规划的连续性。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