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海外投资存四大问题 恶性竞争严重

2015年04月26日 15:04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长赵晋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长赵晋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长赵晋平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赵晋平:我想从战略层面来分析和考察一下我们国家的对外投资,当然也希望能够对大家认识、适应和引领的过程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第一个如何评价中国的对外投资,当然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的评估,比较简单。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一个方面是针对这些风险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供朋友参考。

  我们对外投资增长非常快,按照2014年的统计,我们排到了第三位,非金融类169亿美元和外资资本接近,我们的预测是在2015年,肯定是比较短的时间内,流量会超过外资,虽然看起来这个转变只是一个数量的改变,实际上从政策,从企业层面来看,这个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尤其从政策来看,中国将从跨境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转为流出国,利益诉求会发生变化。

  我们以前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预期,利于他们提供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的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随着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在增加,你需要更多关注的是投资目的地或者投资市场,是不是具备了中国企业投资的需要,是不是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诉求,包括企业的诉求,肯定会发生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反映出中国经济本身在跨境直接投资方面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对外投资走的太快了一点,到底快不快,恐怕不是我们拍脑袋拍出来,还是做一些国际上的比较来说明中国在这方面是不是真的走快了,超前了。

  实际上相对我们的经济规模而言,国际上有一个指标,对外投资的存量和GDP计算一个相对数,这是一个指数,从这个指数来看,遗憾的是12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相对于GDP的比重,全球GDP的比重32%,虽然略有降低,还是3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多少,17.8,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尽管在快速增长的一个背景下,这个比重只有6.1%。而且这比俄罗斯,比印度,比巴西都还要低的多。比印度差距缩小,在接近。

  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做结论,速度快,规模扩大了,好像比我们预想的过快的话,或者超过中国发展阶段,实际这个结论通过国际比较的方式来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这个判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中国的对外投资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增长快,但是在这方面缺少长期的积累,缺少必要的国际经验,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另外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面临各种各样问题,我们做一个分析。首先强调的是中国的企业虽然处在初期阶段,但是确实也在经历着逐步升级的过程,搞企业的朋友都明白,初期阶段只是为了拿到资源,拿到能源,拿到矿产品,用于你在国内的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企业也是如此,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初期阶段的对于投资的一个典型的特点。

  第二个阶段,需要拓展新的增长空间,需要走出去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商品在全球同类商品的份额。也就是以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的上升为目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带动商品的增长,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仅仅和前一个阶段矿产资源是有所不同的。

  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真正决定全球化的贸易投资活动的关键力量来自于跨国公司。不仅决定了市场,决定了生产布局,还决定了很多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所以它是最重要的力量。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的跨国公司非常少。从本质上来看,企业必须走出去,才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有可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和真正的跨国公司竞争,这样才有可能成长起来,这是企业走出去升级之路。

  最后,对外投资本身一方面获得战略性的资产,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公司地位逐步的巩固和形成,可以在技术,在品牌上开始占据一个高度,所以这是更高层次的对外投资,从它所获得的,我们叫技术的高地和品牌的高地,这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国企业也正在走这条路,问题是我们离跨国公司还比较遥远。我们谈到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的时候,作为一个企业而言是如此,宏观层面的分析也是如此,我们分析中国企业国内环境的优势、劣势是什么,国外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当然我这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分析方法,而且这不是从中国专家的角度分析,而是国外的机构的角度去分析的,他们专门对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的结果,从第三者角度来看还是比较客观的。

  首先从国内环境来看,优势是什么,首先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低廉劳动力的成本和价格,虽然相对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和发达国家,或者一些工业化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这样的竞争实力。虽然我们的新增劳动力年龄人口在减少,但是劳动力的总量还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我们还存在着结构性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从这个方面还是存在优势。

  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我们背后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全面的产业体系支撑。在联合国[微博]所有产业分类里面,每个分类所对应的行业,在中国都能够找到,这在其他国家,相对来说比较少。我们是一个工业体系或者产业体系非常齐全的国家,这就会为中国产业链的方式去扩大对外投资,形成海外投资的一个生产链条,跨境延伸,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也是整体竞争力相对比较高的一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中国自上而下的决断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相信这一点很多方面反映的比较明显,比如说我们做政府决策,在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应该说非常好的,这比其他国家通过漫长的程序,通过不断的讨论和不断的投票议决的方式决定,从效率看我们更快,反映更加及时。作为我们企业来说,也应该如此,特别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作为国内环境的一些劣势,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缺少产品质量的维护,缺少足够的技术,缺少足够的品牌和资金实力,特别对于企业来说,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融资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不仅仅成本比较高,而且也比较难,需要通过自己的资产抵押来进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这方面的条件是比较有限的,没有足够抵押资产的情况下,缺少创新融资手段的背景下,肯定会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带来一定困难,这也是我们的劣势。

  从国际层面按照这个分析来看,机遇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正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迅速上升为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很重要的优势。另外企业走出去是国家战略,政府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性措施,可能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没有办法来比的。最后一个就是从外交来说,不论是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甚至包括首脑外交,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一个有利的条件。

  挑战呢?或者说是弱势,或者说是风险,存在哪几个方面,刚才讲到质量方面,有很多国家担心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企业投资会不会带来工业污染问题,正像国内雾霾那样,包括对外投资是不是仅仅把过剩产能转移到我这来,甚至也有和我们主要市场之间的摩擦,这样的一些问题都可能,也包括目前现实中存在的中国投资威胁论的问题,这都是面临的挑战。

  相比较而言,你会发现韩国企业在当今这样一个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日趋扩大的背景下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有先机,甚至超过老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

  韩国企业就国内而言,它的市场定位,它的广告宣传,包括它的价格的定位,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务实性,注意发觉新型经济体的市场,而且广告宣传针对目前消费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更多强调的是适应着各种各样需要,而不是过多强调我的质量如何,你可以使用50年、100年,这样一种宣传的战略,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消费品的更换是非常迅速的,尤其个性化消费的需求,更多考虑的是产品的形式,新的设计,甚至外观的表现,要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情况下,质量过于精致的产品未必是最具有竞争性的。所以这是韩国战胜老牌跨国公司的优势或者调整。

  劣势的话,认为你缺少系统性的技术,一些产品的质量还是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似乎也确实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说市场定位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从韩国来说,在国外的环境,在外部环境而言,一方面他们有一个FTA战略,韩国和40多个国家签订协定协议,另外首脑外交、经济外交提供了大量的条件,再加上开拓战略,从这个意义上将,韩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确实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还有综合服务的问题,企业到这个国家投资,但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跟进,那么在结算、融资方面就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不得不去其他国家银行寻求帮助,但是难度比较大。所以金融企业要跟着走出去,韩国企业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至少作为一些主要的韩国企业的投资目的地去看,它的金融机构,商业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迅速跟进的,可以为已经在外面投资的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金融服务或者其他方面的服务。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主要是四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治风险。企业到了当地以后,政府、社团,包括一些民意代表甚至老百姓和行业协会,甚至包括企业,他们对你基本的态度,我想这是政治风险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第二个方面是法律风险。刚才调研报告里面也提到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去阿联酋,它相对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税非常少,只有5%的海关税,还是海外六国统一实行的。但是有一条,你要到迪拜投资,对不起,你必须找一个当地人担任董事或者股东,让他以担保人的方式为你企业在这投资做出担保,这就意味着你的投资,资产股权,或者你的决策权利一部分流失,这个风险也是存在的。

  第三个方面是安全风险,这个世界上也是不太平的,比如有一些局部地区的恐怖主义、战争、自然灾害,昨天发生大地震,也包括恐怖袭击,人为的灾害,走出去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这些安全的风险,比如马航370,大部分有中国的客人在上面。像华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国家,有11名员工在那个飞机上,华为的老总是什么地方发生这样一个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事件都会紧张,因为是全球化的企业,员工或者利益相关方是全球分布的,只要哪出现问题都面临风险。这个角度来讲,这个安全风险也是需要注意的,保障我们侨民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方面的力量也在逐步加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还是做好准备,最好的方法在于一个要选择避开高风险的地区,第二个了解各种各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通过加入投资保险、对外投资保险等这样一种方式对冲。

  第四个商业风险,不展开了,因为企业的朋友比我更熟悉。

  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国际化程度不够,按国际上来说,大型跨国公司海外业务大概占到60%甚至70%,我们目前普遍比较低。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参与大型并购过程中,成功率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来说比较低。第三个方面就是并购之后,或者投资之后,可能有相当长的时间在成本消化期,没有实现盈利,或者盈利相对来说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恶性竞争的问题,我们的企业走到哪儿都是低价,影响的是中国企业的形象和收益。

  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一个说法,是有具体的行动。第一个是便利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非常快捷的、成本低的服务。这个工作应该是全面展开的,我相信也会增加对企业的服务产生很好的影响。第二步应该是市场化,也就是说企业会对自身的投资行为去做出决策,根据自身的判断做出决策,这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形成的,所以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要试图审批企业所谓投资报告或者可行性报告,这显然违背市场规律的,效率更高的是市场化的方式。当然政府在关键的领域,尤其在保障方面,必须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服务。

  第三个层次是投资的自由化,这个工作也正在进行。比如说刚才讲到市场化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对外投资,由核准制转向备案制,尽可能减少在投资跨境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制度和政策的障碍。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外投资的一些看法。如果要提建议的话,来自两个方面,我们目前还是有这样的机遇的,我们要拓展新的空间,去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恐怕一带一路这个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未来的潜力也非常巨大。这个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全球水平,而且这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贸易投资的依赖程度也是高于全球水平的,就证明需要这样的跨境投资和贸易。另外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也是如此,这个地方总体来说比较薄弱,比如电信、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拥有比较强的优势。

  另外中国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关系,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占了比较大的份额,这就说明这个市场会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商业机会和商业的发展空间。作为企业总体的策略,主要是五个方面,一个方面收集信息,第二个方面做好规划,认真研究,做好充分准备,第三个是广招人才。第四个是协同配合,不要相互掐,不要搞恶性竞争,否则带来两败俱伤。最后一个方面是当地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得当地人的信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和生产环境。

  以上就是我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进出口企业年会对外贸易500强500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医院院长收受100套房产100个停车位
  • 体育男篮16人名单:刘炜领衔 易建联5月底归队
  • 娱乐《还珠格格》三代聚首助阵《左耳》
  • 财经国资委称央企合并报道未向其核实
  • 科技全球8成二手苹果手机流入香港拍卖行
  • 博客中国女博士被美国遣返有多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怂恿他人打儿子称为激发儿斗志(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沙黾农:中石化中石油也有涨停的权利
  • 易宪容:两桶油涨停透露俩重磅信息
  • 徐斌:人民币汇率近期暴涨有大秘密
  • 谢逸枫:房价复苏上涨动力卡在银行
  • 金岩石:疯牛行情还能延续多久
  • 叶檀:银行不愿当地方债的接盘侠
  • 天天说钱:你读懂了财政部长的警告吗
  • 杨国英:当前货币政策存在两内在博弈
  • 张化桥:咱们的A股会不会屠杀无辜呢
  • 易宪容:政府不希望股市大震荡或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