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二:影响大中华区域ETF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4年04月15日 15:03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亚洲资产管理》与旗下专业ETF杂志《ETFI Asia》携手举办的“第三届中国ETF圆桌会议”于2014年3月27日在上海举行。图为图为座谈会二:影响大中华区域ETF发展的关键因素。。(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由《亚洲资产管理》与旗下专业ETF杂志《ETFI Asia》携手举办的“第三届中国ETF圆桌会议”于2014年3月27日在上海举行。图为图为座谈会二:影响大中华区域ETF发展的关键因素。。(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亚洲资产管理》与旗下专业ETF杂志《ETFI Asia》携手举办的“第三届中国ETF圆桌会议”于2014年3月27日在上海举行。图为座谈会二:影响大中华区域ETF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下为完整实录:

  陈爱萍:大家好,我是景顺长城的陈爱萍,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进行这一组分组讨论,首先在我左边这一位是香港交易所的市场部的柯江明,然后是王轶丁王总,然后是刘总,然后是Julie Kerr,在她再过去的一位是香港惠理基金公司的陈总。今天是我第三次参加ETF的圆桌会议,感受也是很深,在过去三年来,不管是大中华去市场,特别是A股不是很给力,可是ETF的发展,真的是每一年有每一年的主题,我们可能从三四年前是怎么样进到,产品怎么样从单市或者跨市,然后我们看到不同种类的产品,到债券型ETF和商品,去年也有行业性的ETF出现,很自然到现在为止,我们现在分组讨论的主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就是怎么样去看一下大中华区ETF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也再带各位回想一下,主要的市场可能前面的嘉宾都提过,在A股这边ETF规模差不多是250亿美金左右,在香港挂牌ETF有一百多指,接近120指,规模是340亿美金,台湾也超过了20指,所以这样的市场发展,多多少少我们在做的各位嘉宾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我现在就请他们个别就自身可能是交易所,可能ETF发行商,也有可能是咨询方,能够给我们他们过往在这个区域成功的发展关键因素是什么。先请交易所的柯总。

  柯江明:不好意思,因为我的普通话讲的太差了,所以我用英语。谈到ETF香港的市场,这个成功要素一共有四点,第一个是ETF的平台是非常灵活的,我们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结构性的产品,无论是交叉上市还是美国的,欧洲的,台湾的还有香港的,在香港的这些ETF和台湾的ETF可以在日本这些市场进行交叉上市。第二个因素是我们有很多的做市商和经济商,他们来自于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所以通过在香港市场上市的话,他们可以把这个ETF分销回自己所在的国家。第三点,在香港的ETF必须要有做市商的制度,总的来说一共有35家做市商,他们就给我们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流动性,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有很多的一些互补性的产品,除了这个期货以外,还有期权,还有一些衍生类的产品,比如说沃伦(音)和CBB(音),以及我们还有很多柜台交易的产品,还有很多的ETF,他们在香港上市是为这个养老金退休金的组合投资,他们可以被用来针对不同的投资者。

  陈爱萍:谢谢,在各个市场不管是平台还是参与者,还是产品链来介绍一下港交所的发展情况,请一下王总介绍一下。

  王轶丁:我们的ETF是在两年前开始发行了这个ETF,我感觉我们现在谈不上成功,我们是在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人民币国际化大潮当中去做我们的产品,南方东英做完A50之后,也做了A80,探讨过一些港股和A股联动的产品,最后我们今年和欧洲一起做了欧洲的第一个ETF,所以很快的大家就可以去投资这个产品。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又成为第一家RQFLL的公司,现在南方东英是投资ETF,总的资产规模超过40亿美金,我感觉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管机构和刚才讲的市场大趋势等等,其实都不断的创新,帮助我们解决非常多的困难,我觉得ETF市场,特别是在A股和国内债券市场有很大的机会,其实有很多投资人对国内的市场有很大的兴趣,怎么样去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这个ETF,从南方东英来讲,我们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跟大家交流和学习。

  陈爱萍:谢谢王总的介绍,接下来请刘总分享一下元大宝在台湾的ETF发展经验?   

  刘宗圣:在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其实和欧美比较,我们还是落后很多,这不单单是台湾的问题,针对亚洲甚至欧美有同样的问题,我们是太急于一两档的基金,它是太单围的,所以第一只很大,第二只就变的很小,后面很多只大概很辛苦,所以我想整个亚洲的发展包括台湾,其实法规的突破和改变是诱发性的创新的机会,但是未来整合的发展,我觉得业者要多一点时间花在投资者的教育,我觉得到交易比重,实际上相较于成熟国家还是略显不足,所以台湾今年大概法规会有一些大的突破,我的看法大概是五年以来,大概从十年前台湾50到2009年交易所提到的挂牌,今年台湾有机会可以做到像黄金或者是石油,石油可以在台湾率先做一下看看,然后是配合香港之前做的双赢柜台,台湾也可以做做看,至于其它的新种的,就看看接下来的法规政策上有没有继续开发,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大的趋势凸显出来。

  陈爱萍:接下来请惠理基金的陈总分享一下惠理成功的经验?   

  陈志豪:我们这个黄金ETF是在香港注册最大的黄金ETF,在过去来说,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把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增加了五倍,主要的原因,因为你知道黄金在国外来说,一般是存在伦敦那边,根据我们跟亚洲的投资者接触,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还有一些高增值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主要希望那些黄金是放在他们本身的地方附近,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发展这个差别就有一个本土的因素,我们是把这个黄金存在香港那边,所以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使这个产品比较成功。除了黄金ETF以外,其实我们也有发展一些刚才两位嘉宾说的SmartBeat的ETF,对香港来说ETF的产品都是有大的指数的,我们是根据一些财务的比率做一些股票的期权,希望指数能够跑赢,我们也希望这一类型的股票指数希望能够给投资人有更多的选择,在投资ETF也有一个机会跑赢到手。 

  陈爱萍:谢谢陈总的分享,下面我们有请朱莉,我们知道安永也做了很多ETF的调研,所以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调研包括ETF的发行以及市场架构的结果呢?    

  Julie Kerr:我的中文不好,所以我用英文讲,在调研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ETF发行是在亚洲,而且亚洲的基金管理人和亚洲的基金产品是吸引了很多的关注,所以也是促进整个行业的增长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者他们现在还是基于品牌来进行选择,所以当经理人他们在选产品的时候,其实他们首先要在自己的国家,这个产品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比如说你如果像一些公司在海外上市非常成功的话,那么可能在本国不一定获得成功,所以基本上对于本土化的成功过往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有三分之二的投资最终还是到美国,也就是说,要留住亚洲市场,要经营管理的市场,还是要有非常好的高质量的产品,否则都会流入到美国去。

  陈爱萍:听到刚才的嘉宾的讨论,可能各个市场在ETF这边关键的因素影响,我可以先请柯总帮我们解答一下,毕竟港交所我们知道ETF很重要的,主要是流动性,那港交所怎么样在ETF的流动性方面给予了怎样的支持?  

  柯江明:谢谢,我刚才有讲到其实香港是非常大的市场,在亚太区来讲,也是一个投资者最多的交易所之一,如果说任何一个ETF的发行商向让我们介绍做市商的话,我们也非常愿意给他们搭起这个桥梁,另外做市商我们也是激励他们去做市,因为他们是不用付任何的交易成本,比如说交易税,印花税等等,他们都是不用付的,同时我们也去监督他们做市的义务,以确保他们能够非常好的实行他们的义务,然后才能有相应的一些优惠的政策,另外还有香港政府也好,最近会考虑让所有的ETF的交易不用再付印花税,不仅是做市商不用付,所有的ETF都不用付印花税,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那么这会使得说现在还要付印花税的那些人,事实上占到了香港交易的40%,如果说这个40%不用付印花税的话,会大大促进市场,因为在大部分没有印花税的市场可以看到ETF的交易,是在国内的ETF,包括美国的标普和纳指和日本的日津等等,还有韩国的指数,我们希望在香港免这个印花税,市场也会渐渐关注本土的产品。做市商的名字都是在网上公开的,所以任何人想要接触到做市商,可以很方便的找到他们,显然做市商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最重要的就是终端的需求,我们希望每年都会有和投资者的见面会,另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活动,让ETF的发行商和证券公司,或者说是一些机构投资者,来有一个接触见面讨论的机会。

  在未来,我们还计划要出版ETF的信息简介,这会发给我们的券商或者是数据库当中的散户投资者,我们有很多的散户投资者其实是有我们的通讯,另外还要进一步做好ETF的网站,这样的话,我们的门户可以用来不同做不同的ETF的比较,包括报价的比较,我们相信这个是非常大的流动性。

  陈爱萍:谢谢张总,我接下来可能要请ETF的发行商要针对各自的不管是业务的发展还是产品的趋势,到底在做ETF的时候,曾经面对哪些挑战,先请王总说一下东英的状况?

  王轶丁:其实ETF的成功是不仅你的产品要新颖,你的产品要独特,要有代表性,那么最重要的是要有流动性,如果我们把香港和欧洲比起来,香港是一个股性非常强的市场,所以里面有很多股民是非常喜欢炒股票的,不仅仅是ETF的本身它所带来的衍生品,或者这个ETF到底有谁互动和ETF表达的内容都很重要。所以去年,我们把这个工作分成了两个部分,开始了一个新的工作,利用很多新的媒体,很多新的渠道对这些零售市场进行教育,因为在我看来ETF最大的问题是ETF的发行商手中没有渠道,我们的渠道在银行手中在券商手中,首先ETF的费用很低,这样就希望对我们来讲,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其实采用大量的方法去研究,怎么样可以直接把我们的这个意见传给我们的投资者,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年是在香港了第一只RQFII的ETF,我们在街上发了一个单子,之前都没有想到说,他们说好我现在买你的ETF,然后我在这个里面拿到你的业务是多少,所以是阻碍了零售者买了这个ETF,我们其实在想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所以我们马上在网上做了一个新的方式,供投资者去玩这个东西,就是看你的内容里面供应的流动性是多少,所以我们更多看重的是细节,你怎么样对这个市场的偏重,很多亚洲的投资者买你的ETF,很多投资者要求你的收益每一天要超过他们希望的价格,所以你怎么样把这些因素合起来,我觉得这主要是在发行商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希望也是大家共同探讨的一个方向。

  陈爱萍:谢谢王总,接下来请刘总,分享一下元大宝,曾经是面对监管单位或者投资单位,曾经是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刘宗圣:我觉得面对的挑战比较多一点是来自于机构法人,特别是国外的,流动性来讲多一点是一般的散户,这几年ETF传统给赋予的定义是低成本高透明的一个投资理财的工具,慢慢这几年,它可能就是一个投资或者是有一个机会在里面,这里面法人和散户之间,是法人把散户的钱都赚走了,所以这里面针对一般的投资者将来对ETF所认同的看法,因为大盘在跌的时候,基本上ETF没有什么,所以大盘在涨的时候,有很多投资者去买ETF的产品。所以这几年下来,慢慢的这个结构慢慢是法人在市场上所谓的咨询不对称的上面,可以会把它当做领先的指标,可是慢慢投资者一般对散户的教育,和一般对法人去找到相应的散户上面,我们所谓讲投资者的保护和对应的机构,这之间有一种对称,我坦白来讲,亚洲的其它国家地区的发展市场都有一个地域的局限性,整个亚洲它的ETF里面,实际上它是比较低的,实际上国际的ETF占整个全世界的比重是从十多年前的一个人增长到十个人以上,所以这个曲线是不一样的。第二个ETF刺激市场,换言之你去把它当做股票比,又比不过股票,因为很多投资人对股票还是比较熟悉,把它跟基金比,它实际上在这个曲线上面又不像美国和欧洲比较成熟的国家,像美国日成交量是20个人以上,所以它所扮演的角色它都呈现一个比较高度增长的趋势,换言之一档产品出来了,非常成功,但是后继无人,想再推新的,有成功的还有能力去投资。

  像南方东英这两年非常成功,还有能力推出新的产品,但有的公司一旦进入这个市场,第一档做不起来,它的决策单位,决策的主管可能会觉得说,我们还要把我们的产品铺的这么广,他可能会收敛。所以国外这几年有上市或者退市的机会,亚洲会慢慢变的死沉,这就是为了喝牛奶就养了一头牛,去做一个牧场,所以这个市场慢慢会收敛的,所以大还是很大,强还是很大,我可能香港就这么几只,中国就这么几只,台湾就这么几只,最具代表性的,所以很多新的进来他没有办法继续把蛋糕做大,也没有办法有更多的投资者教育,所以我们最近跟台湾监管当局在谈一个东西,产生的ETF需要做大,它要跟市场有很大的关系,你要上产生渠道,你的尾随是非常不够的,所以你如何把ETF去改变,所以当有人提到我不能卖产品,我必须要卖,因为我要卖附加价值,刚才有提到,我必须要把它提出来,让它去赚钱的。

  基金公司生一个小孩,发个基金却没有办法给我买,接下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一般的散户直接跟基金公司买ETF,而不需要跟券商,我们跟券商他们有那么多股票要卖,甚至跟我要求,我要养人,产品发行,推广市场,纵使他把这个量做大了,一样也没有很好的赚钱,所以在重大突破上面,将来如果说基金公司可以直接也能够受理整个ETF,我们不要叫买卖,我它实际上是每15秒钟的一个生熟,你在系统上面你怎么样做到这样的扩容,一个发展趋势。或许在亚洲对一般散户发展是有一个大的突破,不然的话,我刚才讲到很多理想的,很多机构都有一些机构法人在里面,很多的ETF基本上都有散户在里面,我举一个例子。像香港最大的ETF,它里面从一百多个亿可以增长到两三四百多个亿,但有的它整体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它的成绩是相对不错,如果说能够把这两个结构结合起来,它会有一个质体的循环,慢慢的曲线就会出来。

  陈爱萍:谢谢王总的分享,再听一下陈总的分享。 

  陈志豪:其实亚洲整体来说要做ETF相对比较困难,对香港来说ETF的量还是有很大差别,包括股票、CBB(音)等等都是比较低的,相对于传统基金来说,因为传统基金通过分销商通过银行去做分销,一般都能够提供东西给分销商,所以你要做ETF这方面也比较困难,也很少有机构这样做,所以我们如果要推动ETF到零售的投资者,这时候我们通常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说一些研讨会,直接和散户沟通,或者有的时候通过一些媒体做一些ETF的推广,刚才刘总说,其实ETF可能是有个附加增值的产品,对香港来说现在问题是在于大部分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根本就没有倾向于投ETF产品,他自己选股宁愿自己选股票,选基金也会通过券商或者银行去买,就是投资者有需求,他们自己会买,不需要推动也能达到,也有通过一些分销的分成来推动这个业务,所以相对来说ETF会面对这样的困难,所以即使我们现在在香港看到ETF的产品,他们也希望能够推动,其实效果都不是太好,所以现在整体来说是希望投资者教育方面可以做多一点。

  除了刚才王总说的点以外,其实我觉得现在散户主要缺乏一个问题他们现在缺乏资产配置的一种概念,比如说在美国为什么ETF那么成功?其中一个原因,他们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有很强的资产配置的概念,比如说投资者对于美国房产股看好,他们会直接寻找一些ETF的产品,会找一些投资银行和保险等等,但是在香港来说,一个投资者他如果觉得金融股有希望,他可能直接去买汇丰银行或者去买个别的银行股,不会去寻找市场是否有这样类型的产品,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即使现在有110多只ETF,但是老实说,这个产品还没有非常的完整,但是如果在其它发达的市场,比如说美国和欧洲,他们的产品类型比较多,所以相对来说,资产配置的时候很容易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ETF产品可以达到,对于香港和亚洲地区来说,还是ETF产品不是太完整,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概念不是太强,所以做ETF做资产配置这方面必须要做重点的教育。

  陈爱萍:谢谢陈总,那么请朱莉来作为第三方角度来评论一下ETF发行商在大中华区所遇到的挑战?   

  Julie Kerr:我觉得我不能再说一些新的主意或者是新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做研究的是90%的受访者,他们在亚洲所遇到的挑战是在市场上是非常分化的,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微博],它在中国发展的非常成功,所以说ETF也在开始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这个能对ETF来说,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而不是说只是关注于四大国有银行,刚才也谈到了确实这个市场波动动态情况确实会带来很多不同的结果,当然关键就是一个产品的创新,当然我们考虑到投资者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发行商越来越多的是和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沟通,确保他们推出的产品是符合投资者的需求,所以他们做了很多调研的工作。这个是关键,我们看到在环顾整个亚洲地区,比如说在韩国,在日本,他们也推出了一些杠杆的产品,我们也是期待在其他市场能够推出相似的产品,经常会把ETF和其它产品进行比较,特别是在香港市场,其实大多数的发行商,他们都会认为如果结构设计好的,杠杆ETF应该是比其它都是有优势的,当然这个分销是个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其它的一些ETF供应商会开始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银行或者是其它的一些非金融机构或者其它的一些市场参与者,比如说谷歌[微博]或者是Facebook等等,我们都会找到一些其它的替代性的渠道来做ETF,但是我们要找到一个产品,要确保这个产品是投资者所需要的,我谈到了教育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三点,第一个是不仅是教育,还有监管法律法规,还有一个是立法,要确保ETF能够提高它本身的吸引力。

  陈爱萍:谢谢朱莉。接下来,因为之前几位专家很清楚分享他们在各自ETF领域的经验和挑战,现在如果我们把话题稍微调整一下,我们来展望未来,至少是大中华区ETF业务发展怎么走,我想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其实市场上有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就是两岸基金互论,我想是不是可以先请港交所的柯总来说一下,虽然ETF的细节还没有完全公布,但是想听听看柯总对这方面的看法?

  柯江明:谢谢,香港的ETF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我认为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来推动ETF的创新,我们听说有很多ETF创新的想法,他们在和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来进行沟通,看看如何来帮助他们来参与ETF的市场交易,我们也希望明年会议上谈到这个话题。第二个是交叉上市,现在很多ETF还没有在香港进行上市,原因有很多,我们也是希望在和这个市场共同合作,能够推动交叉上市的工作。不论是标普500还是纳斯达克[微博],还是欧洲的股票的ETF,都能够到香港来上市,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将会努力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突破,能够为我们的香港和亚洲的投资者,能够获得不同的资产级别的一个投资。因为香港应该是帮助亚洲投资者能够获得欧美还有日本其它的资本市场的中转。

  还有一点,我们看到很多香港的ETF,它的交易比美国甚至比欧洲更加的活跃,这是因为这个交易税,印花税的一个减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ETF从美国和欧洲到香港来进行上,实现交叉上市,香港的清算所还有美国相关的部门会在这方面进行配合,还有我们刚刚推出RQFII的ETF,刚刚王总也说到了,我们知道欧洲和美国已经有很多这样的ETF上市,最近海通也是第一家证券公司推动了RQFII的ETF,海通其实所推出的这个ETF的规模是最高的,最大的,同时它交易的活跃度也是排名第二的,所以说我们可能会考虑到在欧洲和美国上市的RQFII的ETF可以把它回归到香港,但不是同样的ETF供应商,但是不管怎么样它的标的是一样的,能够在欧美和香港同时进行交易,相互交易应该会给大中华地区带来很多的机会,在过去几个礼拜当中,我和几十位ETF的业界人士进行了沟通,这种相互承认这个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然这个是和战略是有关的,与此同时,大陆的那些ETF的发行商,现在还没有在香港发展,没有上市,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实现这样一个大陆和香港的ETF的交叉上市。所以,我猜,未来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有新的参与者,新的架构,新的ETF产品,可能整个前景会完全不一样,会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理念,应该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香港其实还是比较小众的,所以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未来几年有什么样的发展。

  陈爱萍:谢谢柯总的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可能还是请王总回答一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的管理,麻烦回答的简短一点。

  王轶丁:没问题,其实南方东英不仅帮自己做ETF,还在帮别人做ETF,我想说的一点是行业的交流和ETF彼此非常的重要,导致本来是同样一个大的去分到几个小的上面,所以无论是市场也好还是别的也好,都需要大家有一个行业的声音,其实南方东英在去年的时候在香港发起了协会,我们也有信心去成立关于ETF的机构,这样大家就可以有更多的交流,避免太过不健康的竞争把这个市场共同做起来。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本身发的是国内的产品,很多人说是不是南方东英,你投国内的ETF有什么优势?我的感觉是并不是说哪个产品取代哪个产品,而是把ETF国内的市场做大做强,比如说大陆很多健康的ETF可以在香港上市,那么香港健康的机构也可以拿到大陆很广泛的东西,所以我想把这个市场做大之后,可以让这个产品更加丰富,也可以使这个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陈爱萍:谢谢王总的分享,请一下惠理的陈总分享一下。 

  陈志豪:实际上我们整个香港上的机构能够做大做强,才能令每一个ETF做好,中国和香港如果能够真正可以互相挂牌ETF,那当然对整个行业会有帮助,但是我个人认为一开始是因为ETF到两地不同的交易所上市的,可能会有一些细节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如果两地能够互相挂牌上市的话,肯定会对整个市场有帮助,现在在2009年,已经香港有到台湾那边去上市,所以我觉得这块能够扩大到整个大中华区,那就是非常好了。

  陈爱萍:好的,谢谢,现在也请刘宗圣,刘总来分享一下。

  刘宗圣:我想现在两岸三地某个程度现在还是单一的一个地区,他们还是零和的发展,就是你有的很大,我没有,就是人才的掠夺,我会挖人,客户的掠夺,两岸三地基本上不外乎其中,像台湾的ETF,当地的,还有国内的ETF,实际上它都有同样的系统风险,你同样的指数发再多,那个风险也没有办法去避免,你有那么当同意性指数的ETF,所以你要做最大的,你要做强的通通做不起来,这些东西都是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所以他们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机会和教育,但是这个市场没有办法去做这些,现在法规开放了,大家都往死里冲,往死里迈,大家去看美国,美国多的就有两只,多的你就讲不清楚了,像台湾的MSEI比我们台湾的ETF还要大,在美国。换言之就是说,其实很多东西,在零和的过程你要走向竞合,所以两岸三地挂牌只是一个渠道,打开了,但是它还是有一个本土优势,这中间怎么去做讨论,我常常跟同仁讲,如果说台湾要做一个这样的ETF,我说真格的,我们不如去买南方东英的就好了,我们如果不做这个 ,我们做上证国债和债券的,我们有多少能力和时间去跟交易者说,所以要新的又有困难,做一样的又怕这个东西同质性太高,所以从零和最后走向竞合,最后走向整合。你这个做了,其实不如不做,所以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投资。刚刚王总提到,他们在香港成立了基金业的协会,他们能不能把有一个发展的程度态势去讲一讲,客户、市场、技术、产品、服务能够有一个多元的探讨,我们希望不只是敌人,或者是朋友,或者可以成为战略的合作伙伴,这样的两岸三地市场我们才可以慢慢去分化它,不然的话,我们也想过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但是投资者的行为你很难去抉择,很难去改变它。所以我想两岸三地,其实我们面向亚洲,包括东协,东协也做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或者在亚洲ETF的发展,跟欧美还是有一定相对抗力的地方。

  陈爱萍:谢谢各位在座嘉宾之前的血泪史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各位来宾有所注意,我们今天的演讲就到这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峡集团元老否认三峡工程花掉全国5千亿
  • 体育阿森纳3-1暂回前4 切尔西敲定5000万神锋
  • 娱乐张柏芝:寂寞想找熟男 曾当小三藏衣柜
  • 财经一季度GDP增速今日公布 或放缓至7.3%
  • 科技带着镣铐跳舞:比特币监管“狼来了”
  • 博客日本媒体为何说中国军队是纸老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是总裁 奶茶妹跳操保送清华(图)
  • 王海滨:经济周期模型预示战争的阴影
  • 陶冬:从量化宽松到质化宽松
  • 叶檀:资本市场无法消化的空前重视
  • 许一力:七万亿大投资是不是乌龙?
  • 童大焕:2014年房价是跌是涨?
  • 林采宜: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 股民老张:房地产行业最终会被谁玩死
  • 张庭宾:中国已步入债务高风险期
  • 许一力:水污染谁才是真正的造谣者?
  • 小小鸟: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