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建平衡:全球储蓄与消费分论坛实录一(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 11:46  新浪财经

  2000年以来,虽然中美储蓄率差距扩大以及经济失衡在全球显现,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失衡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赤字逆差上升,新兴亚洲石油输出国的盈余顺差上升。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偶见经常账户顺差,逆差规模也比较小,占GDP的比重在1%左右。

  90年代中后期,美国逆差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06年达到峰值6%,2008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达到4.7%,中国经济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从2001年以来持续上升,在2007年达到峰值11%。2008年是9.7%,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并不能完全由中国经济账户的顺差来解释。

  从GDP规模看,2000年以来,美国GDP占全球GDP总量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占23.5%,中国GDP占全球总量比重持续增长,但2008年也仅占到7.3%,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确实很大。从逆差和顺差本身的规模去看,2008年,中国经常性项目顺差为426亿美元,它仅为当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63.3%。作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商品,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仅占美国进口货物的12.1%,因此,美国经常账户的逆差是多个国家,特别是其它东亚国家以及中东产油国的持续顺差共同促成和维持的。

  储蓄和投资的失衡造成东亚新兴国家和中东产油国大量储蓄,这些储蓄对外反映为大量的净资本流出,而这些资本大多都流入了美国,使美国金融市场资金充裕,利率水平低,信贷获取容易,美国居民通过借债进行消费,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不断增长的美国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增长,进一步增加各国尤其是东亚新兴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这些盈余作为资本输出,再次进入美国,促使消费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资产价格逐步上升,这种循环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存在。它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作为储备货币的关键地位是分不开的。美国可以比较容易地为它持续增长的内、外部赤字融资并推此对其国内储蓄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必要调整。

  然而多年的债务激增,使美国经济十分脆弱,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或者失业率开始上升,过度借贷的美国人就会相继大量拖欠债务。这种拖欠现象反过来也会使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目前我们反思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对美国央行政策失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过于放松的指责较多。但是,我们从长视角去看,美国超然的地位使得美国持续经济失衡,并引发全球失衡,恐怕是难辞其咎。

  三、重建全球失衡的正确选择

  面对全球经济的失衡,需要各国互相协调,共同努力,加快经济恢复步伐,促进经济平衡,防范未来危机重演。我想提三点建议:

  1)需要支出的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并非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它是在全球产出体系分工之中,中国发挥比较优势,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

  2)需要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促进美国经济回归平衡。美国经济低储蓄,高消费导致其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仍然可以持续维持经济运转。原因主要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加强,美国可以采用发行美元,美元债券,美元金融产品的方式向全世界借债,从而维持美国经济的运转,维持其住户部门的高消费,维持其政府部门的赤字,维持其经济繁荣,使不受约束的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影响了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去决定,这就是以美国为核心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相互依存,相互得利的资本流动关系,这种制度下,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可以保持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并维持较大的顺差。同时,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差国能以借贷的方式完成资本回流,支持本国居民的消费。然而,在当前全球危机下,这个制度屡显缺陷,问题太多了。因此,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反思,如何约束美元,如何对国际金融交易进行监管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需要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使其能反映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能够适应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各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权利与义务的均衡。

  3)对于中国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正视,中国高储蓄低消费在本质上是体制改革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制度性因素的结果,对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但这个纠正需要一个过程。

  我演讲完了,谢谢!

  主持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谢谢郭庆平行长助理,下面我们有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的司长张东生先生演讲!

  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国民收入结构调整与消费增长。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讨论消费的问题是当前我们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更具有其重要意义。

  近些年,中国消费增长较快,但投资增长得更快,以今年1—5月为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出口下降21.8%。2001—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1%,出口额年均增长22.4%,正是由于投资增速明显快于消费的增速,导致投资率持续提高,而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由于投资过大,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国内消费不足,并加大出口。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达经济体、外需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下面我仅从收入分配的视角谈几点认识:

  1、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重点和起点,扩大消费有利于协调生产和投资的关系,投资的目的也在于扩大消费,因此,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之间较为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提升,投资率呈现由低到高并由高到低呈现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变动趋势也符合一般工业化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本需求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表示投资和消费失调,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

  2、促进消费着力应该提高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是消费的主体,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高,而消费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发展消费应着力扩大居民消费。1978—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从48.8%下降至53.3%,政府消费虽然有波动,但也基本维持在13%—15%左右。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比例34%,世界中等水平国家大约60%,中低收入国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水平为41%,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直接制约了国内市场规模,影响内部需求增长。

  3)分配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社会增长环境等等。分配是消费的前提,分配决定了各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高低决定了消费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中国国民消费率偏低,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6—2005年,中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分配关系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70.5%下降到59.4%,累计下降了1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收入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占比提高7.2个百分点。根本推算,2006年以来,包括到今天,仍然延续了这一趋势。

  4)收入差距较大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差异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