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跨域并购机会文字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7:13  新浪财经

  夏斌:

  这个问题应该问会长,既然问了我们就应该尊重你的问题。我有点不成熟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像刚才提到的“青春躁动期”的并购热潮下,如何尽快的成长成熟起来。比如,我们的媒体对各国外资并购规定是什么,法律规定是什么,媒体可以让中国的企业了解。当然进一步深入的文化问题,包括宗教问题,包括一些细微的技术。比如说从金融机构角度我知道,外国金融机构到他国的高管人员必须是本国人,或者是高管中几个都是本国人。这些我们的企业都需要了解,而我们的媒体对这些问题,法律风险问题,文化问题、宗教问题、并购的策略问题、技巧、融资方式和渠道等等问题,我认为还是很全方位的可以多进行一下介绍,这是我们媒体应该多关注的重点。

  王巍:

  我倒是想说一点不同的意见。当我们注意看很多并购的成功介绍经验时说,成功者会说我们是判断准确,定价准确,并购合理,一旦获得失误,就会说是当地政府的捣乱和媒体的干扰,媒体是一个工具,当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伟大时,一旦出问题就要承受媒体对你所谓不利报道,这都应该事先考虑到的。但我们很多企业希望操纵媒体没有操纵好,造成了自伤,这是我自己的看法。

  梁海国:

  补充一点法律风险的问题。法律风险的问题是很大的,在这一方面利用香港平台是会有一些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在香港驻扎的外国律师有1000多名,处理亚洲并购交易的世界上10大法律顾问中,超过一半在香港非常活跃,这在哪个地方都是可以找到专业意见,专业意见可以会减少你的风险,不是说没有风险,但是如果有了更有经验的专业意见,可以把风险控制得比较好一些。

  提问:有两个问题比较具体。第一,请教王会长,中铝收购力拓受阻,大家开始讨论资源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技巧问题。有一个观点认为,中铝这种国有企业应该着重于国外PE投资,通过PE再进行收购,请教王会长,这种投资是否可行?您有没有具体的设想,如何改进中国国外收购的遇阻情况。

  第二,请教一下夏所长。夏老师一直是在研究宏观经济的,这点可能和并购不是太有关系,但是我还是想问一下。因为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出来了,确实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不管怎么说,消费增加了15%,但是消费中出口一直在下降,下降了26%,中国要保八很大是靠投资的,而存货投资现在经过了去年的次贷危机之后,很难有大的波动。住宅投资已经很高了,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效果又不好。那么下一步要怎么选择呢?如果要保八,4万亿的效应毕竟是短期的,如果要按照经济学的分析,下一步只能选择住宅的投资。如果GDP上不去,商用住宅很难发展。那么我的问题是,也许在两年之后、三年之内中国是否又会再次选择利用住宅、商住楼来拉动经济增长,或者更直接一点,两年内房价是否会上涨?谢谢!

  王巍:

  一次产业并购必须要在大的产业格局之下进行,技术很重要,但是格局是更重要的。中铝收购失败很可惜,但是重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我们整个资源产业格局不行。我们下游不能影响上游,尽管我们是消费者,但是我们整合下游长期被控制,我们的力量博弈没有到那个地步上,不是政治,而是产业格局没有达到那种力量,这需要一定的时期。当然技术也许对小规模并购会有作用,但是对这种影响到上游,产业格局没有改变是不行的,这是取决于一国的实力的提升。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夏斌:

  讲中国的经济问题,明年怎样,后年怎样,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说一个小例子。中国经济到今天这一步是什么原因,我们还是从美国金融危机谈起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批评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说“华尔街喝醉了”,我老说,华尔街喝醉了,送酒的相当一部分是我们。华尔街不喝了,我们送酒的怎么办?生产不生产?生产出来人家不喝了怎么办?就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就这么简单。

  因此针对4万亿下去,救急没有办法,刺激投资,因为消费提高很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业产值、投资等等指数好像在复苏,消费一点点,但是CPI、PPI在下降,财政收入前几个月一直在降,五月份好点,企业利润在下降,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问题,本来我们是送酒的意味着产能很大很大,如果再继续靠投资扩大产能,我们的投资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是不良贷款就是企业破产,如果说思路不变的话。所以,对中国政府的挑战,不是短期政策而是中长期政策;不是投资政策而是消费政策。而我的口号是政府应该响亮的叫出“消费为纲”的口号,抓消费,想尽办法把中国居民消费率由35%左右每年一点点的提高,只有这样从根本上、结构上才能改变我们自身经济循环的这种过程。而如果一味地扩充,产能过剩不行。仍然是松动货币政策,而这些资金又到不了实体经济,最后到了股市,到房地产市场又表现出新的资产价格的压力。所以,困难在于中长期,困难在于结构,核心问题是把消费搞上去,这需要政府动脑筋、想办法、下决心,关键是下决心,用我们的国情和政治体制的优势,就是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抓节能减排下硬指标一样,必须要下指标,最后需求上来了,产能也不怕了,经济循环了。

  王巍:

  谢谢,人生两件事,一个是挣钱,一个是花钱,国家也是一样。我们过去30年就是在研究如何挣钱了,没有研究如何花钱。下面要提倡一种享乐主义,这样大家都会很愉快,我们就消费为纲。

  提问:请问梁海国先生,如果进入澳大利亚的制造行业是否合适?如果并购制造行业的企业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因为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的制造行业相对于他们的第一和第三产业还不太发达。多谢。

  梁海国:

  澳大利亚最具有竞争能力就是他们天然资源行业,以及和他们资源有关的行业。澳大利亚资源企业不仅有资源,而且管理非常好,他们到世界其他地方管理和生产的能力是非常高的。你要和他们合作是可以的,想要收购他们可能不是太容易的。我们看看最近的例子就会知道,中国产业结构来说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

  提问: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我想问一下,中国到底有没有跨域并购的准备。一窝蜂大家都在谈这个事,五年前好像没有人谈这件事,想听听几位专家的意见。谢谢!

  王巍:

  中国跨境并购是否准备好了?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每个人的结语。

  梁海国:

  我们现在的钱预备好了,我们金融上要预备好了,但是我们企业的管理能力有没有预备好,这我就不知道了。

  毋剑虹:

  什么预备好了呢?前面我们谈到的10个并购案例预备好了吗?如果大家从各个方面来做,一定会做好的。

  夏斌:

  关于预备好了没有和中国是否到了海外并购的时机,这两个问题是一个性质的。我的回答是相对过去我们又长大了一点,相对于明天和相对于海外的经验,我们还差得很远。

  王巍:

  过去30年来,中国的经济始终受到全世界经济学权威,包括各个发达国家的批评,认为我们不成熟,我们风险大,我们公司治理不好,不透明,政府干预太多。30年来我们在这样的一片指责声中,中国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正在崛起的大国,而所有批评我们的,最符合巴塞尔的银行都垮台了。我想中国经济今天正在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未来30年还有更好的前程,我们开始准备制造中国的规则了,如果按照西方的规则我们仍然没有预备好,我们仍然有太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中国的规则正在形成。

  昨天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还在谈,再过3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超过美国。因为2040年中国有可能在经济总量上成为No.1。1840年鸦片战争中中国整个国家破产,整整200年,中国走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大国,这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兴奋的,未来30年我们有可能创造新的规则,这需要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努力。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正在准备,也许正在问题。

  提问:我补充一个问题。刚才有一位女士问到如果到德国并购会遇到哪几个问题,在座没有人回答,我可以帮助回答一下。在德国最麻烦的问题是工会、是高工资。

  另外刚才您在回答问题时谈到30年后和200年前,这不是我的问题,我想问今天,四位专家梁先生给的答案是比较中肯的,我们现在是做投行的,我们看到很多涉外并购对中国的规矩、潜规矩,对中国的人脉不了解。我举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到海外的并购的例子,李嘉诚先生的和黄到海外并购,他不是今天出去到德国买一个东西,而是他的子公司在德国呆了很长时间,对那个区域很了解,所以他的并购是成功的。

  王巍:

  谢谢你,你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感谢你对回答所做的评论。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今天的论坛不是达成意见的一致,而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天的论坛我们几位专家非常的出色,梁先生非常努力的用他渐入佳境的普通话在强调香港的公正和良好的环境,达到了宣传的效果;德意志交易所的毋先生也是不断的重申我们的德交所,广告做得也不错;夏所长也非常巧妙的表达了在中国金融遇到国外收购的时候,维护了国家金融独立性的一种成就和荣幸。我觉得几位专家都是实至名归,感谢你们!希望几位专家的到场能够使所有的听众获得教益,再次感谢所有听众耐心来听我们的这样一个聊天,留出更多的时间我们下面进行交流!再次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