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跨域并购机会文字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7:13  新浪财经

  关于海外并购的问题今年发展很快,今年发展很快,同时我也观察到媒体更多关注如何鼓励走出去,但是如果把走出去走好比较少,很多冷嘲热讽的却很多。所以我想说几个观点。第一,世界当前并购浪潮兴起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必然产生的事件与现象,因为一批企业倒下了,资不抵债,资源要重新配置。第二,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出去,因为中国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壮大,有的报纸上也说中国在今年底和明年初有可能成为经济总体实力第二位的国家。外汇储备这么多,要强调多元化,长期战略发展角度看中国经济一些重大挑战之一就是环境资源问题,我们的定价权、话语权和市场方面都是我们的热点。所以从这几个角度,中国经济本身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这么多,以及长期的挑战来说我们必须走出去,而且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整体实体占全球GDP的比例,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占全球对外投资的比例,和日本、德国、美国来说是根本不能比的,根本不在一个级别的,这说明了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所以我们必须走出去。

  在这一方面我说三个观点。第一,为了更好的走出去,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如何鼓励、如何支持,应该更多的给政策,在这一方面前两位先生也讲了,不仅仅是对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也要支持,也要给并购融资政策,也要帮忙出点子,告诉他们各个国家的法规是什么,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们。也容许他们摔跤,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教训,一些学费不要感到奇怪,这是过程中的必然。第二,对于媒体、学术界来说,我们应该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也要更多的给予正面的报道,更多的给予方方面面的支持,而不要冷嘲热讽,因为在这一方面我看到的是如何帮企业出点子的比较少。比如说最近几件并购事件不成功,很多是因为国企政治背景、国家背景使得对方企业不同意,因此如何办?如何使国企和民企结合起来走出去,甚至就让民企挑头走出去,甚至国家的钱如何和香港的资金结合起来一块走出去,恰恰在这一方面应该展开更多的讨论。第三,并购工会长期以来更多讨论海外资金进来并购,各种各样的并购、学术讨论和论坛很多,我不是说这不应该,只是还应该继续做。但是作为并购工会来说,我们应该更多组织和讨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教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思考,帮助出点子,包括邀请其他国家这一方面有经验的企业来做讲解,就像我们走进来一样请国外的企业来讲解,我们也应该鼓励海外专家来讲解。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在不断的壮大,理应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可能能够走好。我个人从长远眼光来看,我们也看到二十世纪世界500强绝对不是十九世纪世界500强,因此我们同样可以相信,如果本世纪前30年我们把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步棋走好,到了本世纪末我相信世界500强也绝对不是二十世纪的世界500强,肯定会有格局的变化。否则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理解世界经济格局及大国兴衰变化的历史。谢谢大家!

  王巍:

  老夏充满激情,和了我们并购会议一次新的使命感,希望并购会能够扶持和参与一部分企业成为世界新的500强。他的态度非常鲜明,希望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特别是用市场化的方式走出去,国有企业加民营,特别提到了能否利用香港资金,搞一个组合一起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问问梁先生,夏所长这个建议你怎么看?

  梁海国:

  我们走出去并购,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并购是成功的并购?并购并不是成功,而是要看并购之后结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带给企业一个正面的回报。如果买了以后都是年年亏本,这个并购是有了,但是不能算是成功。并购成功最重要的不是金融,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管理人才的问题。并购了,但是没有管理人才,花钱买了,但是最后是亏本,钱是没有用的,钱会是使我们亏本的东西。我们看了很多经验都是走出去花钱买了,但是我们不懂得怎样管理,这样的并购对我们没有很大的好处。

  在我们企业方面,我们最主要的比较大规模有管理经验的都是国有企业,怎样把非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长远的问题,在长远问题没有办法最近解决的情况下,利用香港是会带来一定的好处。举例来说,香港的体制比较完善,刚才已经说过了,这是一个独立的评估,从这一角度看,买的和卖的都有客观的股价。还有我们并购的观念是要维护公平,就是所有买和卖的股东都要维护公平,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在香港体制下已经非常巩固。在这个体制下要找融资是比较容易的。谢谢!

  夏斌:

  我补充两句。其实我们要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并不是利用香港的资金,中国不差钱。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国际运营平台,在座大多数是企业家的代表,很多企业可能不太了解香港工商总会,它有几百个会员,而且全世界各大会计事务所、中介机构都是会员,在这个组织中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脉关系,信息,我们利用香港市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取得并购策略、并购技术和并购管理,甚至是对并购人才的寻找。而入这个会非常便宜,如果我没有记错就是我们老板一顿晚宴。内地企业家如果把一顿饭省下来参加香港工商总会,会获得很好的帮助。像新桥可以收购我们的深发展,但是我们为什么反过来不能做呢?缺钱吗?不缺钱,要有点子,可以突破。

  王巍:

  其实入我们并购工会也是一顿饭钱,老夏你从来没有推介过我们并购工会。老夏不差钱,这里面不会有回扣。(笑)

  刚才我们梁首席经济师提到一个问题支持老夏的观点,就是要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香港平台是一个公正透明的比较好的平台,这意味着大陆是不透明的,不公正的,老夏说我们是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希望香港这样一个并购平台能够嫁接大陆这样“青春期躁动的并购力量”来走出去。

  在他们俩发表意见之后,我们请问毋先生,您在德国这么多年,用德国这样一种精细的态度来评价一下,有请!

  毋剑虹:

  我很钦佩,也很兴奋。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了非常成功的道路。十年前讨论俄罗斯模式和中欧模式,十年后又在讨论中国的模式,鉴于这样的环境,我们现在在探讨到香港利用这样几方协作的模式来进行有协调的并购活动或者是操作,这一点确实是和德国不大一样的。

  我还想讲一点,还是以德意志交易所为例,从1990年到现在的过程中,德交所通过对整个市场资本链的把握,现在成为了全球上市公司这种交易所组织结构,它的资产大于纽交所一倍以上,这些年德交所和纽交所谈合并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谈不拢的问题,就在这里。纳斯达克和OM的合并,伦敦和意大利的结合等等都是模仿德国的模式。所以我想说,大家在并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考虑并购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要拿出来什么,还要考虑带回来什么,形成行业内具有主导地位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希望能够把德交所的模式介绍给中国。

  它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没有减员,它的管理是证交所、期交所,都保持了原有领导班子不变。通过一个理念把这些互补的机构并购在一起,比如说当年法交所和伦敦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要被并购时,我们也同时出价,价格非常高的时候我们退了出来,法国把它买下来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呢?是因为我们自己有非常好的期交所,不需要伦敦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就是说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市值的问题,而是你的策略和战略目标是什么?是否是互补型的,能够使你的业务有机地扩大。这一点是德国自由经济非常理性的操作模式。谢谢!

  王巍:

  毋先生职业精神很强,不断拿自己的德交所做广告。我们也希望中国企业家做并购有这样一种理性和审慎的态度。第一阶段几位专家表达了看法以后,我们把话语权交给下边,看看有哪位对台上几位嘉宾愿意提出问题,发表评论,大家来互动一下。

  提问:请问毋先生,中国企业到德国进行并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什么体现了德国整个经济和文化特色的特征,这些特征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哪些困难?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