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跨域并购机会文字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7:13  新浪财经

  毋剑虹:

  刚才提到的磁悬浮列车的事情,德国人是非常厌恶剽窃他们技术的事情。比如有些公司向德国公司派出商业间谍等等,德国公司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假如确实你想共融共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的目的不纯就不同了。德国有在中国做过一些并购,但是都非常的低调。其实我想并购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我们如果要找一个朋友和伴侣共同创业,真诚非常重要。

  夏斌:

  我延伸一下这个问题,德国政府对海外企业并购的障碍是什么?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毋剑虹:

  简单说一点,其实德国政府在并购这一点上非常开明。其实法国政府对外国控制法国企业是持绝对的否认,很多情况下都会实行否决权,德国政府一直没有。德国的特点是业内讨论很久很久,政府一直处在界外,在《产业保护法》《并购法》出台后,他们依法可循来做的。前不久的事件,安联股东否决了中国介入,当时中国经济部长在9月1日、3日专门来到中国向中国政府解释,这不是中国政府的意思,而是安联大股东的意思,不希望中国的介入。德国几百年的契约关系非常强,所以德国的契约关系和守信是第一的,也是任何一种结合必须的。

  提问:请问夏老师,刚才您讲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国企背景的包袱。刚才您提到方法有多种,或者是民营企业先走出去,或者是利用香港的平台。除此之外,这么多国企,这么多好的企业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在海外的形象建设工作,我想听听您的想法。

  夏斌:

  我完全同意你的问题,中国应该改善形象。刚才我们说了有缺点,我们出去以后要按照人家的文化和人家的规则走,这点是必然的,没有任何疑义。既然是对的,怎么往前走我提了一些建议,包括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我问过美国的一些人,他们说关键是背后的政府背景。如果我们不谈并购主体和被并购主体关系,我们就谈并购贷款,如果当时的并购贷款不是工商银行拿钱,我们和花旗银行一块干获取支持行不行?美国代表告诉我说,可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除了遵守对方契约和对方的文化,要讲信用和讲市场的形象之外,可能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我们并不熟悉。

  提问:刚才说到国家背景,但是没有国家背景的企业,比如像华为,也遇到了海外并购困难。这一困境在您看来有什么样好的化解方法?

  夏斌:

  平时我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华为的问题不太了解,我不敢回答,请王会长回答吧。

  王巍:

  中国企业的形象不但是一个企业的形象,而是一国整体的形象,所以今天很难判断华为、中海油、中石油是否一定代表中国企业的形象。我觉得恰是因为中国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代表者,没有统一的形象,说明中国现在走向了市场化。过去打中国牌,就证明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形象在外面。现在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就是大家看不清中国的形象了,这是一个好事情。我想每个公司和每个集团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大一统、冠冕堂皇的形象,都可以用商业形象来到国际打交道。

  回到夏所长十年前谈到的风险问题,目前国家经济安全这种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牌,并不是真正的政策,是一种声音,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砝码。前年我在澳大利亚开会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府就说德国干预澳大利亚的经济安全。为什么呢?澳大利亚什么都没有,只有海防线,德国商人购买了澳大利亚的海边别墅就是侵犯了澳大利亚经济安全。日本油船向加拿大提出在日本海域捕鲸,就是威胁了日本的经济安全。今天美国花旗银行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被政府收购了,他们都成政府背景了,在今天的历史情况下,我们不谈政治,商场上不存在很明确的守约问题,即便是德国。200年的普法战争,一次、二次大战都是国家毁约,所以谈不上文化谁不守信,最不守信的都是德国,几次大战都是德国毁约。所以重要的还是谈利益,中国今天有条件谈利益,我们正在崛起,无非是我们用什么词汇谈利益而已。

  毋剑虹:

  现在我看起来像是替德国说话,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王巍:

  这是典型的不守信用。

  (笑)

  毋剑虹:

  开个玩笑。国家行为政府入主银行,几百年经济史,国家要的是稳定,在大的环境下政府要的是稳定,但是稳定造成了惰性,就没有效率。所以现在稳定过去了之后,还是会还政与民。所以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讨论中国的管理模式和中国经济的模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刚才说到违约是对规则的一种旁证,正因为有规则才会有违约。我们就是在某个个人违约的情况下创造一种群体的守约,这样才能共赢。谢谢!

  梁海国:

  我来补充一下,在中国的情况下,因为我们的企业国有企业到海外并购中遇到比较多的困难,但是以香港为例,香港的一些企业是比较跨国性的企业,当他们要收购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要看你收购的是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行业,从政府来看是你收购的对象是怎样的,都是一种警惕性的考虑,不单纯是商业经营的考虑。

  夏斌:

  最后说到底是利益问题,从利益来看,单个机构和国家利益还是有差别的。几年前世界各大投资者看好我们国家银行纷纷入股,但是我们有些领导有些媒体对此有不同意见,制定外国金融机构总体合起来不超过20%和25%,总感觉不合理,但是今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记不太清是哪一个了),很多国家的金融贷款全是外资放的,很多国家的银行全是外资控股的,金融危机一来外资纷纷撤离,这些国家要发展就遇到了困难。所以,中国在崛起,这么大的一个教训今天看来更清楚了。因此对并购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在这一方面设置这样的障碍,那样的障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近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往往得以于全球化,所以我们G20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不断的说要反对投资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是提倡更大的自由贸易,现在提倡自由贸易的恰恰是我们。当然对于金融投资这块东西,设置一定的障碍,设置一定的比例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做法,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而且从国家经济和安全角度,也是必要的,不是从一个金融机构的利益角度看还是有必要的。

  王巍:

  在外资大举收购中国各种金融机构的时候,夏所长当时是人民银行信托司的司长,所以他也是作为有效抵御和保护经济实体的重要一员,现在向他表示致敬。

  提问:夏所长您好,五月份的时候我们知道湖南煤炭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在收购过程中,一些媒体攻势据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知道,现在国内公司在进行外资收购中,媒体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我们以后对媒体攻势这一块具体能够做什么样的一些工作。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