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对海外的东西不熟悉,我们需要这样的熟悉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很好的投资机会反倒还会形成一定的损失,这是真实的事情。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最近问我要投什么,我们商量了一下,原油30美元一桶,很便宜,中长期觉得肯定上涨,我们就决定买它,买期货还有风险,高盛当时会下跌到20美元,一旦油价下跌,我买期货就面临爆仓的风险,在黄金方面肯定是有这样的产品,在现货市场买进黄金,把自己发行的基金份额卖给大家,这样就相当于可以投资黄金了,我就让朋友去找有没有石油的ETF,他下了两笔单,现在看来是非常明智的。过了一个月以后,我说你最近赚的不错吧,他说亏钱。到50美元的时候,他说现在赚钱了。后来我们剖析了ETF产品它有一定的风险,原油和黄金相比不同的地方,单位体积价值量比较大,原油不可能买一桶桶石油存起来,所以它是在期货市场进行操作的,但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就是不会爆仓。但是你要知道,投资期货面临的问题是任何的期货合约都是有期限的,到期要展期。所以ETF要把合约往后展一个月。今年年初以来,国际期货市场有一个明确的情况,大家都在赌远期价格会上涨。就是因为这样的滚动操作,使得油价从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的时候,他持有的ETF是亏损的。虽然我们有很好的时机,但是我们对产品不熟悉,对流程方面的欠缺,使我们不能很好的收益,所以在周围可以发现,因为这轮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可以做相应的储备,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要买什么?从我自己的认识角度而言,我觉得目前进行投资,第一步要买我们缺少的东西,同时满足相对简单的东西。中国缺少什么?缺少东西很多,比如缺少资源,很多资源都是大量进口的。技术、品牌都缺,我们还缺一种叫做组织管理的形式,先进的企业,中国缺的东西确实很多,但是刚才有老师提到,可能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多,钱不多,人也不缺。第二点要考虑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缺的东西是不是现在都能买到。比如金融机构,从银行竞争力来讲,尽管西方银行都亏了,但是包括花旗、无汇丰等等他的技术、实力等等方面都是超越我们国内银行。现在西方股价已经下跌很低,我们是不是要购买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购买呢?有可能美国人不卖你,但是我们买下来之后,有没有人去管理像花旗这么大的资产?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我这边倾向于,在卖出去第一步的时候,我们相应买的东西简单一点,中国人能弄懂,比如像是资源,比如收矿,如果看好中国长期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能缓步复苏的话,矿产是会升值的。从国家资源储备来看,我们也需要自己的供应,否则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是,对外的谈判当中利益损失。今年铁矿石谈判是最近7、8年遇到最好的形势,但是我们想谈跟07年一样的价格,对方不干,全世界现在铁矿石的需求量有显著的降低,我们跟垄断方三巨头谈判应该是具有实力的,但是对方采取的策略、把握的时机,使得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面临非常窘迫的地位,三大矿商都和日本、欧洲等地谈定,把中国孤立出来,也说明一点,我们在面临一个好时机的情况下面,跟对方谈判还遇到很大的问题,何况是经济复苏,所以能不能拥有最够的资源,保证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现在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国内的矿山企业主具有这样的管理能力,现在是我们要尽快掌握这些资源。
何帆:刚刚几位嘉宾都把他们的观点亮了出来,尤其是袁宜先生已经谈到案例了,我想下面来讨论实战,就不纸上谈兵了,我们就找几个案例,抓药看病。我忽然想到,前一段时间看新闻,四川有一个民营企业腾中,他现在要买悍马,腾中又不是一个专门生产汽车的企业,我想问一下在座的专家,你觉得谁会失败呢?认为会失败的请举手。那大家不举手就认为他是成功呢?
潘英丽:首先我对你的提问表示质疑,你说失败,是从什么意义来谈的失败,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是从盈利层面还是什么层面来谈,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失败的外延带大了一点。
何帆:就企业来说。
潘英丽:就企业来说我的感觉是说,它取决于后面准备卖给谁,悍马假如买下来了,它要生产,那么现在人家美国人都不要悍马了,因为耗油太厉害,日本本来就生产省油的车,他们对此也不会太感兴趣。关键问题是说,腾中确实是没有人见到过的企业,问题是他买下来,生产出来的汽车打算卖给谁?
何帆:他可以跟着家电下乡卖给农民。
潘英丽:因为我们不是他的董事会成员,所以不知道他的产品想卖给谁。假如有人要,而且订单足够大,可持续,不是说今年有订单明年没有了,假如订单足够大,因为汽车制造业是讲究规模的。另外订单可持续,企业角度来讲是成功的,但是从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战略角度来讲是失败的,如果都鼓励出去收购这样类型的企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产业布局不完全相吻合的方向性,方向上假如不完全吻合,我认为国家的产业指导政策是失败的。
何帆:我想问一下管涛,如果四川腾中收购悍马,最后失败了,你们管不管?
管涛:作为制定政策的人,像是这样投资会不会失败,这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有一点不太同意。
何帆:原来是你们鼓励他们走出去的。
管涛:我鼓励你们是不要危机国计民生,我们不能简单说坐在这里判断他能不能成功,刚才你也说了,对于这个企业我们不能清楚,作为决策制定者,首先你要有买者自负的思想,就算最后亏损了,也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负责。走出去不能是一窝蜂,我们要做仔细的调查,如果他失败了,就像联想出去失败了,失败就失败了,大家用脚头,收购失败了,还能说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这个是不应该的。
何帆:有请肖耿老师评论一下,如果是说我们很多民营企业,由于准备不充分出去了,恐怕会有很多投资失败的案例,因为我记性不太好不知道有哪些企业到海外成功了,但是失败了,倒是能想起来几个,比如TCL、中铝等等,如果说我们现在有很多这种企业出去之后,纷纷失败而归,你觉得我们的政策有没有必要调整呢?
肖耿:投资海外不应该说作为你为了投资海外而投资海外。为什么说现在出去投资是一个机会呢?在金融风暴之前,你本来就是希望投资海外,或者是你希望得到一个团队,迅速把你的企业、银行现代化。在那个时候,股价很高,你出去投资不核算,但是现在股价下跌了,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现在是一个机会。不管投资海外还是国内,你都要去看它的回报率,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你想要它的什么东西,你的市场在哪里。因为从趋势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还有中国的经济增长比美国其他地方要高很多,所以我们有很大潜在需求,问题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你要看到你的市场在哪里,什么地方是可以给你带来利润的,然后你的生产能力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你要到外面去买。所以从战略来讲,企业一定要想楚,不能说我为了响应外管局的号召或者是国务院的号召,我们要走出去,那咱们就走出去,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可能教训就会非常的惨重,如果你要做自己的功课,比如中国有这么大的需求,但是我做不了这个东西,海外的企业可以做,那么海外有一个团队,几百年积累起来的,比如投资银行,有一些企业形成的文化,我们都不知道,那我们要买一个来看看,比如重组的,要把它融入国内某一家银行体系当中去。
何帆:那买花旗行不行?
肖耿:花旗本身在文化上就有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大拼盘,我觉得你要把花旗跟高盛相比,高盛有很强的文化,花旗有什么文化呢?花旗是好几个企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国,谁也管不了。所以我们要清楚买它的什么,比如买它的团队看重它的团队哪些文化。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想清楚,到底要买什么东西,你缺什么,不缺买它干嘛,所以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我的观点是说,中国有外汇储备,这是中国老百姓的储蓄,老百姓现在赚了钱现在不想花,以后还是要花,但是你将来想花在哪里?是送儿子上大学?还是干什么,现在还没有想清楚,没有想清楚就把钱交给了管涛,想清楚的就取出以后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投资海外跟外管局投资海外其实是一回事情,只是外管局把钱流动性非常强投在美国国债,把美国国债变成每一个企业的股份,或者是房地产,这个形态发生了变化。
袁宜:我的看法是说,在过去,就因为中国老百姓没有看清楚,所以把钱都交给外管局,实际上我们在金融危机过程当中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如果是5年之前走出去,外汇储备一半都投到美国的股市或者是美国的房地产,那今天我们就更加惨了。实际上当时把所有的钱都投到美国国债,我们是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资产缩水。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美国的资产已经缩水了,这个时候再把持有的美国国债转成企业的股票或者是房地产的话,将来资产一升值,就可以赚很多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是企业要想清楚你要买什么东西,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