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CTV2《今日观察》揭秘话术诈骗(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8日 11:56  CCTV-今日观察

  刘戈:你说那些骗子太可恨了,我呢,还要说一句,我觉得我要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同事表达一种敬意,确实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这么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样一个骗局,很多这样一些记者都干过这个活,但是这个活干的已经完全成了“无间道”了,他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呢,整个这个拍摄的过程我们来看,证据非常地确凿,内容非常地详实,让我们完完全全地,很清晰地把这样一个过程看得很清楚,所以我要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另外这个去拍摄的记者,也向我传达了一些,就是由于篇幅的所限,在片子里头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比如说他们的安全措施,就是这样的公司,他为了他的安全起见,他设计了一个,设置非常严格的这样一个安全标准,两道安全门,而且员工进去的时候,必须把包,存在外面,不能带入工作区间的。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早上起来要唱歌,唱什么呢,《从头再来》、《阳光总在风雨后》,激励的,就是励志的这样一些歌曲,喊口号,喊“我喜欢被拒绝的感觉”,喊“我是最优秀的”,就喊这样的口号。那么这样的话,让这样的一些年轻人,每天充满了斗志去投入到他的工作当中,而且你每做成一单,升级以后,这个回款也很及时,收入也还是不错的,这样一个激励机制。同时除了这样的一个激励机制和安全措施以外,他们的培训做得非常地到位,那个除了有的整个的话术的手册,第一句话怎么说,第二句话怎么说,如果客户反问什么话你再怎么说。

  主持人:所以也就是说,他问出的每一句话,或者是你打去电话问的每一句话,他实际上都知道如何来应对你,不管你是肯定的,否定的,刁难的都可以,怀疑的。

  刘戈:对,而且这个过程当中还有监听,如果要你说的不对的话呢,辅导老师还要来纠正你。

  主持人:这个就是在他们的这个业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就是我们今天才开始了解到叫“话术”,但是这个话术到底从何而来?

  何帆:这个话术也是我看了这个节目才学到的一个新名词,实际上我专门查了一下,这个话术你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最早的时候就是在台湾,原来的时候,台湾的保险公司在推销的时候慢慢地琢磨出来一个“话术”这个概念,后来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随着这些外资的保险公司进入到中国,他也把这个概念也带过来了,那我们听着这个话术是台湾话,不太好理解,我给你翻译成东北话,就叫忽悠。

  主持人:而且是大忽悠。

  何帆:对,这个话术它这个“术”,不是算数的数,也不是魔术的术,它是骗术的术。就你知道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骗到我的口袋里头。所以这种骗术天天琢磨着就是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个钱从消费者的这个口袋里头骗出来。所以从风格来说呢,我觉得它的这个所谓的话术有两派,一派是婉约派,就是他净给你说好话,奉承话,一些赞美的话,一些暗示的话。比如说我要卖个保险给你,哎呀,陈伟鸿,你是一个这么富有爱心的父亲,然后你这么有经济头脑,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给你的宝贝孩子买一个健康保险呢。

  主持人:他就让你不得不,顺着他的话,做出选择。

  何帆:哎,马上就,对,请君入瓮。还有一种呢,是咆哮派,我看到有一个公司,他的做法,就是他专门去骗这些股民,就是让股民去买他推荐的一些股票,那么他们的口号呢,就是“顾客永远是错的”。

  主持人:不管你买什么股票,不管你空仓,还是满仓。

  何帆:对。

  主持人:你永远都是要被他们骂一顿。

  何帆:对,“顾客永远是错的”。其实他们是错的,但是他们有第二个口号,就是“不要怕你是说错”,你说错并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你的话一定要足够的大,你比如说你可以问股民,你买的股票赚钱了吗,他说我没有赚钱。

  主持人:没赚。

  何帆:就可以骂他,他说,你怎么买这些垃圾股啊,你怎么不听我的这个劝告啊,如果这个股民说,说我赚钱了呀,我已经两个涨停板了,两个涨停板你还好意思说,我们推荐的股票已经涨了8个涨停板了,那很快你就被他的这种气势给压倒。

  主持人:就这一套骗术当中,涉及到了各种各样消费者可能再来询问你任何的问题。

  何帆:他是利用人性的一些弱点,然后用各种各样的这种办法,来打击你,来摧残你。

  刘戈:在话术上有四字诀,什么诀呢?第一是劝;第二是拖;第三是推;第四是蛮。蛮是蛮横的蛮,野蛮的蛮。

  何帆:只要你的钱没有打过去,他对你的态度永远是很好的。

  刘戈:对。

  主持人:只有到当他接到了钱的那一刻,他的态度才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刘戈:这个时候你如果要是再来找他,态度马上180度的大转变。这个时候“蛮”字就上来了,甚至很多粗话就上来了,他为什么说粗话呢?为了让你以后就不要再打扰他,死了这条心,你笨蛋啊,你还来找我,这样的话都会出来。

  主持人:当我如果说我要告你,甚至他就……

  刘戈:你去告吧,你来吧,我就在北京,你来找我,我欢迎你来告我,这样的话就都出来了,那么这样的话,让你觉得,哦,我告,这个电话我不要再打了,再打已经没有用了。

  主持人:确实像你说的,如果没有我们记者的这个暗访,没有把这样一个黑暗的骗术让它昭示于公众,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整个的这个运作流程,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看到网上,网友的留言也特别地多,我们马上来关注一下,大家的这些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到这位叫“我失业我无奈”这位网友,看看他有什么无奈,他说“要是说有电话销售这个行业也很正常,现在许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的很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也是在做电话销售,我们这有一千家搞电话销售的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是骗人的,而且收入也真的不少,要是有一天我打了您的电话,您千万别上当,天上没有掉钱的事,占小便宜吃大亏!!我以前就卖过劳力士手表,说市场价12998元,现在是以898元‘送给你’,许多人都会上当的。”我觉得这位……

  何帆:他有点忏悔了。

  主持人:对,但我觉得他的心里会很矛盾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每天却在做着同样的事。

  再来看看其他的网友,“盗圣老白”说“当每个人身上都要带一本《防骗秘籍》出门的时候,纳税人养着的监管部门是否应该脸红了?因为他们的工作都被代劳了。”说得有道理。

  再来看看其他的网友还有什么样的观点,“金灿灿的金”,这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了,他说“一般上这种当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无知。单看哪个呢,都没有错,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人不能全知全能也是正常的,但不要加在一起,贪图你所不了解的财富,它永远就是一种陷阱。”

  其实我想可能很多人,在生活当中,都接过这样的电话,有人会非常理智地“啪”一下把电话挂了,但是有的人会顺着这个话术越陷越深,我想请二位评论员来分析一下,究竟这个话术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绝招,让我们这么多的人,就有可能陷入这个陷阱被骗,上当受骗?

  刘戈:刚才注意到那个片子里面那个话务员,第一句话是,您是宁夏的吧,什么意思呢?她很全面清晰地了解了你的信息。

  主持人:对。

  刘戈:所以的话我们这个事情,归根结底我们看,仍然是一个个人信息的问题,如何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的问题,在刚刚播出的3•15晚会上,在我们这两天做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今年的3•15晚会一半的内容,都是说的和信息,个人信息相关的。

  主持人:个人信息的泄露或者是被倒卖,和这方面内容有关系。

    相关专题:

    2009央视315晚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