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文字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21:13  新浪财经

    同时,我们还希望我校的资本市场理论研究,能够成为金融相关部门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这一主题应该是理论研究者和全球经济界人士关心的问题,09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对于政治格局和政治形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现在,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其最终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还有待观察。我们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进行研究思考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此为契机,反思我国经济建设中、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这次危机的原因,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有直接关系。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以此为基础并形成的经济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确在促进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经济获利方面,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逐步积累了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危机。

    对于我们来说,要克服危机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国情,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可能降低我国经济对外部过多的依赖,要把扩大内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的、切实的提高广大人民的购买水平的原因。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周期时刻,总结我国3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坚持五大结合: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二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三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四是提高生产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五是提高金融自由与国际化相结合。

    我想把这五大结合做好,可以促进我们又好又快地应对经济危机。

    我相信有了前十二届论坛的成功积累,加上本届论坛的专家和学者的成功探讨,一定可以取得更好、更优秀的成果。这些优秀的成果必将提高我们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认识,并提高我们防范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对于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资本市场的明天应当会更加美好。

    预祝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冯惠玲:谢谢纪校长的致辞,下面有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致辞,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成思危:我想向同学们提一个请求,由于年纪大了,站着讲可能比较累,能不允许我坐着讲?谢谢大家。

    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经过13年,也是很不容易,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论坛之一了,我是第四次来参加这个论坛。这次我想更加强调我是一个学者的身份,跟大家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问题交换意见。因为我现在还担任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所以我今天是根据我的研究和思考,以及我和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交换意见所形成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现在可以说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而且也从虚拟经济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它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以及它发展速度之快,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金融危机面前,我想我们需要的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人民群众的信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争取做到转危为机。

    我想我们大家要思考一下,这个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当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说是由于监管不严,有的说是由于金融创新过度,有的说是由于混业经营,等等等等。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虚拟资本过度的膨胀。

    大家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讲到了虚拟资本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的这些有价证券等金融产品,是一种虚拟资本,为什么说它是虚拟资本?因为当投资者购买了股票、债券以后,就等于他把他的资金使用权交给别人了,他没有权再使用他这个资金,他保留的是这个资金的所有权,那么他得到的是一张所谓所有权的凭证,股票、债券都是所有权凭证。那么他凭这个凭证可以要求债券还本付息,可以要求股票分红。那么这个所有权证如果说它本身来说,它没有价值,就是一张纸,那么它之所以有价值,是靠这种信用来支撑,是靠人的承诺,还本付息,承诺分红等等,这个信用来支撑的。所以这个马克思称之为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膨胀。为什么会膨胀?就是有银行信用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商人A通过中间商B,向生产C订一批货,准备卖给在印度的客户D,所以用这个ABCD四个角色。我们假定马克思的例子里面我们现在是假定,一百万半年,B和C签合同,B和D签合同,A和B签合同,当然这个合同是通过票据向银行抵押,反正有这么一种协议吧,当这个合同签了以后我们看,生产商C可以凭合同向银行贷款,或者凭票据向银行抵押。因为我要买原料,要雇工人,要生产,我现在收到这个订单了。中间商B也可以凭这合同向银行贷款,因为A已经委托我100万要去订货,那么A也可以凭着合同向银行贷款,因为我和D签了合同,半年以后D要付给我货款,D也可以向银行贷款,因为我半年以后可以收到这一批货,当然这是简化的说法。实际银行肯定得打折,另外生产商C也没那么傻,说你一点定金不付我就生产,当然这是假设来说。如果大家都不赔,都有盈利,这个肯定没问题,到时候都能够,B可以把100万给C,A可以把100万给B,然后C可以把货交给A,A把货交给D,D把100万货款给A。但是如果这个环节中有一家违约不能赔,整个链条就断了。这还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情况,十九世纪的情况。

    到现在这个虚拟资本的膨胀要比那个时候大的多,我们现在叫这种膨胀叫杠杆率,简单的说就是一块钱本钱,你能做多少块钱的生意。根据美国的情况,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大概是8到12,投资银行的杠杆率25到40,“两房”,房地美、房利美,由于它有政府的支持,它的杠杆率最高的时候到过62.5,就是它有832万美元的本钱,他发行了将近5万亿的债券。

    那么从一个方面来说,杠杆率高,当然有助于资本的运作,得到的效益好,但是另一方面,杠杆率高,带来的也是风险的增高。你想假如杠杆率是40倍的话,这就说明两万五的本钱可以做一百万的生意,万一这里头有个风吹草动,你这两万五连塞牙缝都不够,必须找别人再借钱才能补这个洞,就是这么个过程。

    我们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它是有四个链条。第一个链条,是银行和住房贷款借款人之前,然后是银行和投资银行,然后是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这四个链条。银行把钱借给要买房的人,而且次贷指的是借给不合条件买房的人,所谓不合条件,一个还款能力不够,一个就是信用记录不良。那么他为什么敢借?就因为美国从2002年开始房地产价格上涨,所以利率又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敢贷,借款人敢借,政府还鼓励,当时美国政府和一些议员提出的口号,叫所有的蓝领都能买得起房子。在这种情况下,所以次贷就产生了。

    但是如果仅仅是次贷,不过一万亿美元左右,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呢?这么大的危机呢?就是因为它沿着链条走。那么美国商业银行把贷款贷出去以后,它并没有把收回贷款本息的责任,自己来贷,而是把它打包卖出去,卖给投资者。那么这个打包过程比较复杂,简单的说是这样,先要成立一个特殊目标的机构,成立这个机构它是为了隔离风险,他把抵押贷款打包卖给SPE,然后SPE去发行抵押贷款债券,那么在发行债券的时候他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做增信,就是增加信用。这个增信就要靠保险公司,或者靠著名的投行来支持它,来增加它的信用。

    另一方面,发行了债券需要评级机构给他好的评级,这样投资者才愿意买。所以这个就变成了投资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大量的发行这种债券。然后保险公司给这些MBS给一种保险,大概是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头虚拟资本是怎么膨胀的?MBS本身实际上就是发行这个债券,按照我能够回收的这个钱来发行,一次卖给投资者,然后投资者逐年来收回这个钱。因为它这个利息高,他愿意。如果违约MBS的话,你就可以看到发行债券的公司就没有钱来及时付给债券的购买者,因为借钱的人不能按时还钱,他就没办法付,这就变成债务危机。由于有债务危机就有流动性问题,他得另外去借钱付这个钱。

    但是仅仅MBS也还有限,在美国通过金融创新,是把MBS进一步再证券化,再证券化就是做成一个CDO,CDO是什么东西?是把所有的抵押贷款放在一个资产池里,然后按照它的风险和回报的不同分成几级,几档次,根据投资者的偏好,有的人喜欢低风险、低回报,有的人喜欢高风险、高回报,根据投资者不同的偏好卖给不同的投资者。这个时候如果形势很好,连高风险、高回报的债券评价CDO都是AA级的,那没问题,都愿意去买,这是第二种。

    然后在CDO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个更新的金融创新,叫CDS,就叫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实际上是一种担保的性质,就是说保险的性质,你付给我一定的费用,如果发生违约我负责赔偿。那么CDS进一步发展,实际成了一种赌博了,比如公司本身并没有发行CDO,比如说他一些很好的公司,但他就赌他会不会违约。所以这样呢,虚拟资本就大量放大,MBS不过一万多亿,到了CDO就十多万亿,到了CDS,根据报道最高的到过62万亿,最近经过核实,大概是39万亿,大概是这个数字,美元。你想想它就这么逐步去放大。

    当房地产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高兴,都赚钱,因为违约率很低,大家都赚钱。所以这个时候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去大量的购买了,因为看我发行的东西赚钱,我自己也买回一部分,所以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自己又持有比较大量的这种金融衍生产品。但是没想到2006年整个形势变化了,来了个大翻个儿,就是美国房地产2006年下半年快速下降,利率又上升,于是违约率上升。这样就发生了债务危机,发生债务危机以后那些投资银行,抵押贷款机构就发生流动性危机,因为他要偿付债券,发生流动性危机,就要向政府要求支持,或者去贷款。

    再进一步就是9月15号美国华尔街发生三件大事,大家都知道,一个是雷曼公司的破产,一个是美林被收购,再有一个就是AIG紧急向市场申请五百亿美元紧急救助。这三件事情发生的同一天就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就对这个信用发生了疑问,究竟信用还存不存在?可不可靠?所以在这种情况底下就从流动性危机进入到了信用危机。信用危机实质上是信心和信任的危机,因为投资者开始不相信金融机构,不相信金融系统,甚至不相信政府。信用危机产生以后,就使得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为什么会蔓延?

    信用危机产生以后发生三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银行惜贷,因为银行感到他把贷款贷出去以后,他不保险,所以他就提高贷款的条件,甚至银行之间的拆借都提高了条件,都比较困难,因为他怕有风险。投资者惜投,因为这个时候大家对这个信用发生疑问,所以保险还是钱在自己口袋里好,因为一旦投资出去我资金的使用权就给别人了。所以你看美国股市下跌,中国股市也下跌,其实你要认真分析的话,有的上市公司他的每股股价已经低于每股的净资产值,有的甚至低于它每股的净现金值。按道理说,买这种公司的股票应该十拿九稳的,但还是没人买,为什么不买?因为怕到时候有假,再出什么丑闻,他就不买。消费者呢,他惜购,因为消费者他经济的前景不好,所以他可买可不买都行的时候就不买,他收点钱,以防将来情况更加恶化。

    所以你想实体经济是靠银行贷款、靠投资、靠消费来拉动,如果银行惜贷、投资者惜投、消费者惜购能不受影响吗?所以实体经济2008年下半年开始急剧下滑。下滑的情况根据最新的情况,对2009年的分析,大概是这种情况,我先声明,预测永远是测不准的,谁要测准了谁就是神仙,但是没有预测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预测就没有方向。所以我现在讲的,你可能说你说的不对,那我承认,但是方向我想大概是对的。

    大概欧美今年增长率是负1到0,这是大多数人分析,比较乐观的说还能稍微正一点,但是总体来说是负的1%到0,这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概是4到4.5,全球平均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大概也就是1%,因为欧美占大头。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去年准确数字还没有出来,大概是2.5%,可以想一下降了60%,这个实体经济的降低是相当厉害的。

    我们国家同样也遇到这个问题,我们从2003年以后是两位数的增长,2003年10.1,05年11.1,06年11.4,0.7年11.9,两位数的增长,但是08年前三季度我们是9.9,07年前三季度是12.2,掉了2.3,08年三季度一下子掉了比二季度掉了2.1%,所以08年四季度目前数字还没出来,如果按照这样推算的话,四季度很可能就是8%甚至低一点,08年全年可能是9%到9.5%,所以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刚才说的三种现象在我们国内也开始出现。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升信心,并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在11月份宣布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这个投资计划为的就是要拉动经济,保证经济的平稳和比较快的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保证就业。

    那么这四万亿投下去,根据投项来分析起码起到两个大作用,一个就是拉动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拉动对钢材、木材、水泥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大家知道我们的钢铁产量迅速下降,钢材的价格已经低于合理价格,通过四万亿投资的刺激可以拉动需求。同时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四万亿投资于基础建设等等,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永远是我们国家重大的问题。我们每年要解决一千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个小问题。根据我们国家公布的数字,我们登记失业率在4%,实际失业率国家没有公布,根据社科院公布的数据是9.4%,我们再看一下07年是11.9%的经济增长率,就业人数是1150万人,1200万人左右,简单的用线性的办法算一下,就是GDP每掉1%,可能要丧失10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09年是8%的增长速度,和07年相比掉了3.9%,就是将近丧失390万个工作岗位,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它是个社会问题。

    现在农民工回去了,但是他并没有回到农村,因为农村里他已经劳动力是富余,种地就那么点地,没有多大的发展,另外他在城市呆久了以后,他也不习惯于回到农村去,如果春节以后他们不能返回沿海,没有工作岗位,他又不回农村的话,这必然要造成社会的问题。所以四万亿很重要的一个作用,也就是保障就业。所以我想这四万亿的措施下去,应该说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的。

    对不起,因为我的时间关系,简单一点。这四万亿要用好还有四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问题,我们四万亿不是国家全拿,国家只拿一万一千八百亿,剩下的将近三万亿是要靠拉动民间投资。在大家现在惜投的情况下,怎么拉动民间的投资,这是主要的问题。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在经济好的时候一块钱政府投资,可以拉动五块钱到八块钱,现在我们一块钱能不能拉动三块钱,这个是需要研究的。因为民间投资它必须要看看前景,要有信心,要看看效益,所以我们要从舆论引导上要注意,要真正能够把民间的力量发挥起来,因为光靠政府肯定是不够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能够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因为中小企业在就业拉动经济方面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别看它小,它多啊。在这四万亿里目前看来,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我认为还不够。当然现在国家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坦率地说,从出于商业银行的本性,他是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为什么?第一,风险高,第二,交易成本高,五百万一次贷款签一个合同,贷给大企业一亿也签一个合同。所以要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我认为是要一定的政策措施。比如说允许银行适当提高利率,但是国家贴这块利率差,如果这样的话银行可能真正愿意贷,否则的话现在银行说是愿意贷,实际上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资金链有断裂的危险,有些已经破产关门。所以我们这四万亿如何能够鼓励、帮助、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第二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防止决策的失误。由于中央随各地提出了十八万亿的盘子,说实话十八万亿是做不到的,因为国家的才真收入是六万亿,银行的存贷差十四万亿,再加上准备金率冻结了六万亿左右,所以银行最多还有八万亿。六万亿的国家财政收入不是都拿来投资,我们人大还要国家的钱,我们老师还得要国家发工资呢,所以六万亿的钱,国家拿出来也就是那么几千亿,两年国家拿一万一千八百亿,一千亿去年已经拿了,我们还有一千八百亿。所以没有这么多钱,所以一定要防止,一看现在机会来了,要钱的机会来了,大家都使劲要钱,实际这做不到。当然我也知道这十八亿是头戴三尺帽,准备砍一刀。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定要防止决策失误,不要只是为了要钱,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最后一点,防止腐败。防止由于高速公路,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倒下一批人,建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人。所以中央决定成立监督组要监督这些钱的使用。所以用好四万亿,保证我们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其他的两方面,就是要拉动消费和要增加出口,因为我们根据2007年的经验,我们对经济拉动三驾马车的作用大概是这样,就是投资的拉动是39%,消费的拉动是38%,进出口拉动23%,所以这三驾马车要同时发力,才能够真正把经济拉动起来。这里涉及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从投资型、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消费型、内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多讲。

    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是处于熊市,我一直在讲,从舆论引导上来说,在资本市场热的时候我们提醒大家要注意泡沫,要注意防止过热,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国外很多这种话,比如说当你痛哭流涕时你要买入,当你兴高采烈时你要卖出,像巴菲特讲的,别人贪恋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恋,都是说我们在舆论引导上应该注意,过热的时候要冷,冷的时候要鼓励信心。所以在舆论引导上我觉得要下功夫。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治本的角度来建设好我们的资本市场。现在大家提了很多“救市”方案,我认为多数还是治标的方案,治标只能使市场一时起来,但是不可能使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治本之策,一个,还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一个,还是要培养更多的理性,而且成熟的投资者,再一个,要进一步推进适度和有效的监管,这三个问题我今天时间关系不能说了。

    我只想说一点,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点我觉得挺好,就是现在投资者开始出现一种“山寨分析师”,我是非常赞成,因为我一直在讲,这个监管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不能只靠监管部门,也要靠群众,群众有两类,一类是投行的分析师,一类是民间的分析人员。民间的分析人员他起的作用是他可以去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他可以比较客观地做一些分析,当然他的分析水平可能没有投行、上市公司专业分析人士的水平高;但是另一个方面,因为他站的角度不一样,他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一般分析人士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一再强调中国需要有一批股市的卫士,就是有一批能够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问题,并且提供给监管部门参考的这些人。 

    所以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证监会的专业监管,和群众对股市的群众性的监管结合起来,这个也是群众路线,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我们以前的投资者,大部分跟风,根本没有自己认真分析他所投资对象的情况。现在不一样了,投资者慢慢注意我投哪个公司,我特别注意分析他的情况,这样我想就更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能多讲了,所以我最后想讲,就是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里头我们反思,我们应该看到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它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虚拟经济它能够促使实体经济增长,另外一方面,虚拟经济、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又会给实体经济造成危害,而虚拟经济产生的风险它会传递到实体经济中去。所以从金融危机会造成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去思考、分析、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升我们的信心,在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共同努力,来渡过这个难关。

    我个人的分析,我在广州11月22号讲过,我认为2011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应该可以复苏。APEC首脑11月23号宣布18个月金融危机结束,当然18个月也好,24个月也好,早晚要过去的,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早晚还是要过去的。当然越早越好,我希望我的预测不准,能够更早的过去。所以正如人们常说的,冬天来了,春天会远吗?所以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团结一致,我们必然能够再迎来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春天,这一天我希望它能在2011年来到,而且越早来到越好。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冯惠玲:从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已经反映出了大家对于成思危先生的精彩讲演的感谢。

    我印象最深的是成思危先生对这场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的深入浅出,他用ABCD,或许还有EFG这样的交易量,来解释了金融衍生品的过度膨胀和金融危机问题的深度分析,还用了山寨这样的词,让我们对于成思危先生的精彩讲演表示感谢!

    下一位讲演者是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先生,他多次莅临中国资本论坛发表讲演,今天让我们聆听一下他从一个监管者的视角对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解说,大家欢迎!

    周正庆:非常高兴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的论坛。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坚持改革开放,探索发展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之路》。

    主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金融风暴引起的思考。2008年打开了金融危机的大门,但远远没有关上,2009年摆在世界面前的道路将更加崎岖,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我认为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与近来历史上的历次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点是在美国的金融核心——华尔街,而且是倾刻之间土崩瓦解。世界知名的五大投行,三个垮台,两个岌岌可危,被迫转型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三大评级机构竟为追逐利润违背职业操守,公然弄虚作假,他们自己都承认说把灵魂卖给魔鬼。而麦道夫的诈骗案,其金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引起全球的震惊从此打破了诚心这个金融市场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二,美国为了专家次贷危机造成的风险,通过所谓金融创新形成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在加上虚假的信用评级,把风险损失传给全世界,使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使众多的投资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从而导致了消费需求、企业盈利和就业形势的不断恶化,呈现了世界性的金融衰退。由于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引起的这场危机,其滞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这场金融灾难,既是美国的信用危机,也暴露出美国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以及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缺陷。它集中表现为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以及市场约束机制的失灵。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理应对于某些西方经济学的论点提出质疑,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照抄照搬。尤其是对那些提出“中国应该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行解决不得干预”等论调要保持情形地头脑。

    此次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使我们清醒地看到,那些脱离监管和控制的自由化,绝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真正搞清楚,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反映现代化生产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哪些是不能学习的糟粕,要予以摒弃。我国的金融市场既不能脱离国际的金融市场搞封闭运行,也不能照抄照搬美欧的模式,一定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

    第二,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衡量市场的标准是什么。

    大家都记得,在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初期,曾经历过一场姓“资”、姓“社”的争论。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证券股票这些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试。他还曾经指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首先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是在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本着中国特色的要求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虽然都具有筹集资金的共性,但是它的性质与目的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个人攫取最大的利益。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为了追逐利润可以不择手段,出现了资本社会的种种弊病。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有三个有利于,因此衡量我国资本市场好坏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其他的标准。

    从我国资本市场18年来的实践来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组织运用得当,它对于推动经济改革发展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至少有六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持续稳定筹集长期资金,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而这种这种长期资金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大力扩张直接融资才能达到。18年来境内外筹资资金总额已经累计将近3万亿人民币。

    第二,有利于推动深化改革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举个例子,2006年,4家国有银行先后进行股份制改革,迅速剥离了不良资产,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难题,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4家银行的资本金使他们的资本足率大幅度提高,一举跨入了世界的先进行业。不然,很难应付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投向优势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发展了高新技术,也举个离子,泰钢(音译)通过发行股票先后筹集资金36亿,开发了新的项目,使他们跃居行业第一。

    第四,有利于通过资本运作提高了保险金的充收益率,增加财富的机会。

    第五,有利于更多的群众的财产型收入的增长,这必然对扩大内需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六,有利于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扩大国际交流,为我国的请进来、走出去,参与有利的竞争创造条件。

    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在小平同志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保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向上发展,尽量避免短期内的大起多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真正实现三个有利于。

    相反,持续低迷的市场,必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资本市场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和弊端,要及时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调控,予以校正或纠偏。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种种复杂的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又陷于低迷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稳定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的和必要的。然而,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由于政策传导的滞后效应,要真正地产生实际效果,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为了缩短经济调整的时间,把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可以扩充补充出台一些刺激虚拟经济的政策,以弥补刺激实体经济的不足。一方面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它能提前反映人们对于实体经济未来变化的预期,引导人们对于实体经济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股票、证券价格的变化,对于居民财富增加,具有成数效应。

    比如说股票价格每变化一块钱,就会以流通总股本为成数加以放大,并影响到全体股东的财富总额。而且,股票市场市值增加形成的财富效应,会直接刺激消费的增长。应当说,这方面财富效应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跌幅达到了65%,股票市值跌去了20万亿。如果能够加快扭转股市低迷的现状,随着股票市值的上升,就可能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投向消费市场。我们应当采取更加大的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去启动资本市场,促进股市稳步回升,重新形成财富效应。这对于稳定市场的信心、刺激居民的消费、拉动内需、搞活楼市和车市等消费市场,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建议在已经出台的搞活资本市场的诸多政策的同时,能否考虑尽快研究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过去我们曾经说过平等基金,大家搞不清什么叫做平等基金,我这里证明一下,这就是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专门对股票市场发挥适度的调控作用,主要目的是防止市场短期内的大幅波动。针对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上涨或者下跌,通过这支基金配合其他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控。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就曾经通过赢富基金的运作,对股市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基金的筹措可以考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财政支持一部分,可以考虑把印花税的收入运用于建立基金。二是市场筹集一部分,可以考虑筹措一部分投资者保护基金和证券交易所积累的资金。三是外汇储备转化一部分,可以考虑以主权基金的形式投资海外市场的模式。而面对国内市场的良好投资机会,同样应该积极参与,这也是符合外汇储备运用原则的。

    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可以考虑由证券主管部门管理,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联合监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各位!

    鲁炜:尊敬的周正庆主席

尊敬的宁吉喆副主任、季晓南主席、黄达教授

尊敬的中国人民大学各位老师、同学,

尊敬的新闻界各位同仁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的背景下,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这里召开,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意义不同寻常。刚才成老也对本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冯惠玲副校长简要回顾了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历程,我听了感慨颇多。它不仅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风云,更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当今金融信息传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信息资源占有不均衡,流通不对等,传播秩序不公平,全世界20%的人口占有80%的信息资源。发达国家是主要的信息输出方,“信息贫穷”国家由于缺少甚至没有信息自采、加工、研判、传播系统,只能充当发达国家的“传声筒”,在全球事务中当然也就声音微弱。掌握信息传播主导权的少数机构代表某些集团的利益,不能保证资讯的客观、中立、全面。二是信息服务市场竞争不充分。西方少数信息服务机构,垄断着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发达国家利用强势话语权向其他国家转嫁风险,发展中国家因话语权缺失,只能被动承受风险。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是,目前市场的表现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对利多比较麻木,对利空过于敏感。正确的信息不一定得到普遍认同,一些捕风捉影式的传闻和带有哗众取宠色彩的极端言论屡见不鲜。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这就是市场经济也是信心经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全体市场参与者的共同信心。

市场信心是什么,是积极的、有利于经济向好的预期。预期从哪里来,来自对各方面真实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树立信心,就是让投资者准确了解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对大势作出正确把握,对价值进行合理评估。信心的提升,需要信息的支撑;信息的客观传播,是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越是面临危机事件,媒体越是应该承担好社会责任,通过及时、客观、公正、全面地传播信息,引导市场舆论,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媒体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财经媒体不断增多,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但面临着当前十分复杂的世界金融形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尤其要避免六个方面的倾向:一是不够专业,缺少说服力;二是人云亦云,缺少鉴别力;三是前后矛盾,缺少公信力;四是针对性差,缺少影响力;五是浅尝辄止,缺少洞察力;六是事后诸葛,缺少预见力。

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有责任、有能力在有效引导舆论、提升市场信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华社拥有中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网络,遍布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中国最大的新闻信息产品用户群和覆盖面,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用8种文字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发资讯;拥有中国最大的报刊群,拥有中国资本市场最权威的专业财经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

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以及时、客观、全面传播世界金融信息,全面服务中国资本市场为己任的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及其产品新华08,致力于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增强信息采集力。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很难传出去,传出去的多数被歪曲;国外资本市场的一手信息采不进来,采进来的往往又靠不住。新华08正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新华社陆续在纽约、芝加哥、多伦多、法兰克福、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孟买、苏黎世、香港等世界金融中心设立金融信息采集点,成为第一家常驻华尔街的中国大陆新闻机构。我们还在全国350多个地市、800多个市场,以及香港、纽约、伦敦、巴黎等23个海外重点城市建立了价格信息采集点,每天定时、定点、定品种、定规格采集汇总5大类40余种农副产品价格,及时、客观反映市场波动,为资本市场服务。

二是增强信息传播力。目前,新华08每天及时权威发布来自全球金融市场的信息一万多条,每天发布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包括证券、期货、外汇、黄金、产权、航运,以及所有上市企业的行情、数据、资讯等,力求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资本市场。每天发布新华社直接从纽约、伦敦、巴黎、芝加哥、多伦多、东京、香港、孟买、新加坡、法兰克福等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采集的金融市场资讯,让中国、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资本市场。

三是积极引导市场舆论,提振市场信心。中国的主流声音首次通过中国的金融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直接进入要素市场,形成主流舆论。在美国次债危机、油价上涨等重大经济事件和热点问题报道中,新华08及时客观地播发来自华尔街等要素市场的一手资讯和自采信息,我国政府对此的立场和态度,我国市场的客观反应,以及融入公正价值观的深度分析报告,传播准确的市场动向和中国声音,提升我国在世界资本要素市场等非媒体领域的话语权,打破西方在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垄断,对推进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新秩序进行了有效探索。我还要强调的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华08及时推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人民币债券系统,它是目前唯一能够提供人民币债券实时收益率曲线的分析系统,其多个分析模型具有独创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市场信心的树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传媒界和金融界更要携起手来。一要达成共识,形成联手抗击金融危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共同意识;二要增强互信。金融机构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全面认识媒体的重要作用;媒体主动向金融界学习,提高专业化分析水平和能力。三要建立机制,尤其是建立金融信息采集发布机制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四要深化合作,在投资者教育、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是一次开展同业交流、共谋资本市场发展大计的盛会。新华社所属的《中国证券报》和天音控股公司,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机构之一,要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共振市场信心。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冯惠玲:谢谢鲁社长,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如果说周正庆主席当中的“调控”、“监管”是主题词,那么我们听到了鲁社长的讲演当中,他更关注的是传媒界对于经济信息、金融信息的传播。同时,他非常巧妙地为他们的新华08做了一个大广告。

    我们希望媒体界和金融界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也希望能够从新华08,以及更多其他的财经类媒体当中获得真实、及时的财经信息。

    下一位主题讲演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视角呢?我们且听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先生的讲演,大家欢迎!

    季晓南: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借此机会,我着重就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主要是证券市场的发展问题,谈一点看法。

    当前,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国有资产的状况对于我们国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公有制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的影响,当前的重要影响直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据不完全通缉在A股市场上含有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的上市公司达1100多家,据中国证券报信息中心提供的材料,截止2009年1月8日,全部A股上市的公司有1268家,含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总数超过了A股上市公司的2/3。截止去年年底,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29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5%。第二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相当比重,据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技术中心的分析,2007年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四万一千八百八十四点一元,占全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5.5%,实现业务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38.7%。

    2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从盈利能力等方面看,2007年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同比增长12.8%,全部上市公司增长4.3%,主营业务利润率中央企业为12%,全部企业为40.1%,净资产收益率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23.2%,全部企业为20.6%,成本费用运转率中央企业为14.6%,全部企业为16.7%。从成长利润指标看,2007年中央控股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同比增长43.3%,全部上市公司同比增长39.4%,净资产增长率中央企业为119.2%,全部企业为87.1%。从偿债能力指标看,2007年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0.4%,全部上市公司为83.6%。流动比率中央企业为1.0%,全部企业为1.1%,速度比率中央企业是1.6%,全部企业为1.7%。从盈利目标看,中央控股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1.04次,全部上市公司为0.34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中央企业为2.5次,全部企业为1.0次。以上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中央控股企业的财务绩效状况,绝大多数要远远好于前部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且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很好的成长性。

    四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持续看,在A股市场大小非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国有企业增持和减持显得尤为敏感。前一阶段不少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纷纷表示不减持,国资委也纷纷加强了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故扭转的监管,这维护了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稳定功不可没。从长期看,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大盘蓝筹股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从我国资本市场的构成和上述分析,我们不得不认为,搞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搞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第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引导。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中间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至关重要。这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国有企业筹集了大量发展储蓄资金,加快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步伐。据中国证券报信息数据中心的统计,2007年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30%的国有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达2551.89亿元,这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获得长期发展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尽快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改善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完善我国现代资本市场体制的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为宝钢集团、中钢中铁等一大批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促进了产业制度建设的步伐。三是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并购充足,优化了国有企业的布局和结构。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战线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快,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资本市场完成的。当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国防、通信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电力、运输、矿业、冶金、机械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应该说这是符合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的。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陷于深度低迷状态,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优化结构、配置资源等功能基本丧失。据中国证券报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08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以上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只有724.95亿元,仅相当于2007年的28.4%。据国资委的材料,2007年中央企业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机,加快了整体上市和回归A股市场的步伐,全年有9家企业实现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等六企业实现了H股回归A股。中国船舶等20家企业实现增发新股。中国中铁等实现了H股上市。目前,一批中央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整体上市或者是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进国有企业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引导,都需要资本市场尽快恢复基本功能。

    第三,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必须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有企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我国的上证指数从07年11月16日的6124点,下跌到2009年1月8日的1218点,下跌幅度大69%。同时,据预测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实现利润7千亿元左右,同比减少20%。同时因雪灾、地震等造成了行业性的政策性减亏。08年的中央企业的利润,大体与07年持平。一方面遇到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中央企业可以取得这样的经营业绩已属不易。另一方面,与中央企业2002到2007实现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递增1500亿元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央企业的发展明显放缓。

    目前,国有企业也遭遇到困难和问题,许多的企业出现了多年未遇的严峻形势,生产、经营严重回落,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减利和亏损企业增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部分企业的资产下降,短期债务增长过快、债务风险加大。尽快扭转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意义重大。

    中央企业大都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行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的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5%,民航周转量占全部的82%,水运货周转量占全部的89%,生产货物占全国的83%,生产水电设备占前面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在国民经济和重要行业中央企业虽然只占了25%,但是资产总额占75%,实现的利润占80%。因此,中央企业能够保持好的发展态势,对于稳定国民经济全局,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

    据国资委的统计,中央企业控股的A股上市的总资产占全部中央企业的66%,净资产占全部中央企业净资产的66%,利润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利润总额的71%,归属某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占中央企业全部净利润的99.4%。这就是说搞好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搞好整个中央企业。

    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央企业持续较快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能否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影响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影响到中央企业乃至整个国有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证券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我们这次金融危机需要吸取的教训,目前国有企业大多属于实体经济的范围。从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地位看,实现中央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增长、提效益是2009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重要市民,也是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为实现保增长、提效益的目的,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在七个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一是研究市场在抵御金融危机方面拿出方法。二是治理改革,在取得新进展方面取得成果。三是加快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获得更多的资本,四是在夯实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五是加快技术创新,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新提高,六是带好队伍,在提高企业整体速度方面取得新城工,七是凝聚人心,在保持企业稳定发展方面开创新局面。相信这些任务的完成和既定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国有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都会做出积极中国的贡献。在推进中央企业上市方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或按主业板块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主业优质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国资委将积极探索整体上市的股权试点工作。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要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因素。

    据中国证券报信息中心提供的材料,我国的沪深300指数下跌到了1887.99,下跌幅度为99.99%,与此同时标普500的指数远远低于我国的下跌指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造成我国A股市场大幅下跌有其系统性的风险因素。只有解决我国A股市场的内部系统风险因素,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回升和走上长期稳定发展的轨道。当前,除了提升信心,也需要扎扎实实地继续采取多方面措施,来维护股市的稳定发展。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对于资本市场必须加快放松资流,尽快恢复整个资本市场给国民造成的重大危机。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已经丧失了自我恢复能力,非常放手不管,任其发展,也会给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整个实体经济发展,进而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相信,这次的资本论坛可以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的共识、提出新的建议,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提供良性互动发展,为我国的国有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最后,祝这次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冯惠玲:谢谢季主席的精彩讲演,他用一系列数字毋庸置疑的说明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也为本次论坛和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关注点。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季晓南主席!

    第一时段的最后一位主题讲演者,是13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保留节目,就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做主题讲演,大家欢迎!

    吴晓求: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仁,非常高兴你们能够来捧场,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刚才严晓宁博士和冯校长都介绍了我们与会的重要的嘉宾,我在这里还补充介绍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德高望重,年过八旬,长期以来都支持、关心资本市场论坛,在这个会场上过了80岁的只有三位,一位是黄校长,接下来再非常隆重地介绍两位过了80岁高龄的老师,第一位就是今年87岁的“黄成仁”教授,他对我们这个论坛非常的关心,他可以说是我们这代人,我们的学术后台都是来自于王老师;第二位的是81岁的“周宋燕”教授,在会上还有两位过了70岁的,那就是“胡南无”老师和“安其布”老师。

    我的演讲题目叫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正在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它究竟会往什么方向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重要影响?人们正在密切的关注和跟踪。世界各国政府也在试图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减缓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破坏力。中国金融改革应该进行了20年,但中国金融体系全面开花才刚刚开始,市场化、国际化无疑仍然是中国金融改革未来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在中国金融业正在试图不断开放的同时,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来了,它给我们以警示,更给我们以巨大的机遇。从目前来看,我们还难以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它目前呈现出的特征来看,从各国政府“救市”和“救经济”来看,我个人认为有十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它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们作为在大学里面研究问题的教师,首先是要从理论上思考这场金融危机它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需要思考的。在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解释的时候,我发现一些文献,主要有这么几种说法,一个是制度说,政策说,市场说。我不解释,但是我更倾向于是一个周期说,我认为可能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飞机以来全球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在金融体系上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对全球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脱节的一个重大调整。它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在规模和结构上要与赖以存在的实体经济相匹配。所以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我称之为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也就是说它有必然性,只是时间问题,制度也好,政策也好,市场也好,工具也好,只是在加剧这场金融危机的程度。这是第一。

    第二,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谁组成?当然我们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所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金融市场是否存在过度的扩张?有人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所带来的金融市场的大扩张,从而使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这使金融危机的出现处于必然。那么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既不能陷入实体经济决定一切的境地,不能得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约束,从而忽视实体经济最终的制约作用。就这两者之间都不能找偏锋,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出现了,就否定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找到平衡点。

    第三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究竟是恪守单一化,还是走向多元,这也是需要思考的。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现代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金融制度的变革成果。实际上单极货币体系必然使风险内深于其中,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从美元的金本位的确立、形成到崩溃的过程,都是美元到国际通用货币不断强化的过程,这既是各国政府和投资者选择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它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活跃。放眼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贸易结构的重大调整,这种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效果正在不断减弱,其结构的不稳定也日益凸显。所以说在重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理应参加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工作,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有两种理解,一种,就是说可能是三元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三足鼎立的体系,也可能是四边的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四边所形成的货币体系。不管怎么样,人民币在未来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中显然将是其中的一员,这样一来,将会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态势,对于它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对国际的输出状况,对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都会产生全面的影响。所以从不完全兑换到完全可兑换,是一国汇率机制改革可以实现的,从可兑换货币到国际储备性货币,这是市场选择的后果,对此要有充足的理解,这是第三个关于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思考。

    第四个,就是国际金融秩序如何重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各国政府考虑的核心内容,大浪之时必有大智,大智之后必有大秩,必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完善和改革现行的国际监管体系,特别要对评级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管,第二,要促进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变革,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要在全球的金融市场格局中要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许未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中国的上海将会和纽约、伦敦成为三大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这也许是这次金融危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

    第五个问题,需要思考的就是政府干预和市场原则如何匹配,它的度在哪里。很多人认为政府干预就是国有化的过程,这是一种误解,就如同在危机之前过分夸大市场作用一样,这两种情况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面对这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的“救市”和“救经济”政策都是在纠正预期,恢复信心。在创造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外部条件,并不是经济的国有化过程,这个度一定要把握住。现在有很多误解,以为这是国有化在开始。

    第六个问题,金融创新和市场监管如何匹配。有人把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简单的归结是金融创新,或者说金融创新过度。这种认识过于浮浅,过于武断。创新是金融生命力的体现,金融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所以说就趋势而言,金融创新给经济活动带来的效果要大大超过其给经济体系带来的风险,否则的话我们就只有回到物物交换的时代。金融创新的基本驱动力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管理,而绝不是践踏道德底线和私欲的膨胀。

    所以不断完善,并适时改善风险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脱离监管的金融创新就如同没有法制的社会一样,所以金融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与创新同步的风险监管。

    第七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思考的,就是投资银行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原来我们的研究都说,商业银行是个恐龙,现在发现恐龙生存下去了,而把原来投资银行反而成了匆匆的过客,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美林高盛他们都是现代版金融学教科书经典故事的创导者,他们与现代金融,与资本市场几乎是同一,他们创造了一个个辉煌,进而推动了金融结构的变革和金融功能的无限延伸,但同时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内部结构改革,他们在创造金融巅峰的同时也在挖掘着自己的坟墓,他们在外部功能不断延伸不断叠加的同时,却没有适时调整内部结构,导致全面崩盘。

    所以在投资银行一百多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外在功能在不断延伸,在不断叠加,它从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包括IPO,包括经济业务,包括购并,使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到对冲服务的资产管理业务,再到直接从事投资理财和产品销售服务,资本市场的传统投资银行业务是依靠专业性的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的,从而它在收益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它的风险也比较小。随后它随着功能的不断延伸,风险在不断增大。所以说如果说资产管理服务对投资银行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后来直接从事风险资产交易的业务,就使得原本并不牢靠的风险几乎荡然无存。所以从这里面看,对风险利润的疯狂追逐源自于不断失衡以至于严重失衡的外部激励与外部风险的约束激励。

    第八,金融高杠杆何去何从。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相当长时期里,金融杠杆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金融的高杠杆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创造了金融的活力和流动性,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波动和不稳定性。所以金融市场繁荣时它是天使,金融危机爆发时它就是魔鬼。这样一来的话,金融的去杠杆化现在成了基本趋势,它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对冲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市场的流动性带来深刻的影响,金融的去杠杆化也在削弱金融创造货币的能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美国金融的去杠杆化可能会影响美元在全球的供求关系,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今天,即使美国政府存在大规模的注资行为,美元也会因为去杠杆化可能存在升值的潜力。所以这是金融高杠杆化,在中国我们不存在美国式的金融杠杆,改革、开放、创新仍然是我们的主要问题。

    第九,资产证券化是制造危机还是在分散风险?这里面可以看的很清楚,第一个,资产证券化并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第二,资产证券化的确改变了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存量化变成风险流量化。所以我一直以来都认为风险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转变,是金融创新的巨大成就,金融开始具备了分散风险的功能是从这里开始的,也意味着金融功能开始升级。所以说资产证券化它并不是在制造危机,而是在分散风险。

    第十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究竟是单一目标还是均衡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是现代货币政策的倡导者和最重要的实践者,他率先将货币政策的关注目标从CPI的变化转向资产价格的变化,并以此来调节经济的增长,这种转向它符合美国经济金融结构的变化,它反映了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这种转向它意味着现代货币政策时代的到来,就是它的关注目标从CPI转向资产价格的变化。这是格林斯潘对这个时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形成原因的时候,有人认为格林斯潘式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金融体系的泡沫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这是有人认为的,殊不知,这种货币政策大大的提高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极大增强了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了美国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在全球的竞争力,这就是美国式的金融战略,它带来了美国市场近20年来的繁荣,也推动了美国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格林斯潘也承认过自己的失误,他偏正的认为,华尔街在法律的威慑和道德的感召下会变成遵纪守法的模范,因而放松了外部的监管,这也许是格林斯潘带给我们的教训。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铭记格林斯潘的失误或者教训,我们另一方面,也要深刻体会格林斯潘式货币政策的目标转向,它的宏观战略意义以及它的理论精神。

    对中国来说,必须推动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转向,中国的货币政策十分关注实体经济某些信号的变化,比如说CPI的变化,当这种关注达到了置其他目标而不顾的时候,这时候就会转为目标的反面。基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金融,的确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货币政策既不能漠视这种变化,更不能成为这种变革的阻碍力量。

    所以中国经济的崛起需要一种具有变革精神,并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需求的强国金融战略,没有推动金融结构变革的货币政策,就不可能形成强国的金融战略。所以在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既要关注CPI的变化,还要关注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和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才会具有更加坚实的基础。谢谢大家!

赵锡军: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第一模块的研讨现在开始!

    我们第一模块研讨的题目是“金融危机下的对话:单一货币与多元制衡”。

    参加这个模块研讨的有4位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教授,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博士,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博士。

    大家知道发生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外汇市场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波动。美元相对其他国家的汇率也出现了相应地波动,其中美元汇率的波动反过来又刺激的金融市场的波动。有人认为,美元的波对以及在后面的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这次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提出来要改革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现代货币体系。有人也觉得,目前的货币体系可能还是一个不能改变的状况,所以有很多的争论。

    我们这个模块的研讨,就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究竟次贷危机和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要对目前这种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究竟又怎么样?作为中国,我们的人民币怎么样来参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这些我们都可以听一下专家的演讲和研讨。

    下面,我们首先请第一位演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进行演讲。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