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式研讨:危机中的风险管理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8:11  新浪财经

  芮成钢:在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一个短片,遭遇风险的企业用什么样的手段规避风险?

  下面请梁志东同志给我们点评一下这两个案例。

  梁志东:这两个案件是时时的掌握风险信息,及时的作出一个判断。这个事情是对企业的启示应该是这样的,企业在做交易的时候,一般的情况下很难看出对方的弱项。因为做交易肯定是瞄准了我要跟你成交,企业基本的条件是具备的,我才跟你交易,所以很难看出他的背后的风险。另外企业一旦愿意成交是小的,不大愿意相信交易对手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交易的金额越大,条件越好,利润率越高,这个交易就存在风险。

  我想告诉各个企业,首先最畅通的信息渠道尽早拿到最新的信息,提高对风险企业现在的变化,同时及时巩固风险走向发展情况下的判断。这个案子在很长之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从几千万一直降到最后,最后是520万。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第二个例子讲述的是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公司对追偿损失的判断,不排除专业人员的专业眼光,有技术上的安排化解风险,另一个角度政策性的机构往往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可以通过它的信息渠道,对方的一些问题广泛的散布出去。比如说在中国有一家政策性的保险公司,在我这里参加保险的客户对全世界的出口都有一个相应的保障。每一个人跟我的客户做的交易结果都是很好的,我所有的客户都会知道这样的信息。我们这里有一个黑名单,不良记录都要记录到这个黑名单。国际上也有相应的组织,这个组织也是这样的,不良的信息通过这个信息系统马上就能传过来。所以对中国信保已经承保的公司,在其他的场合都能看到。所以能够使得企业不再遭受损失,技术的长项和国家政策实力的体现。

  芮成钢:下面进入一个互动环节,我知道今天现场有很多企业家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你们有没有关于企业避险的做法和概念?

  提问:各位嘉宾、主持人,我来自厦门,我们是一个国有控股合资企业,在这几年也做了很多国际方面的探索,我们现在销售份额中大概25%来自国际市场。在厦门的一些企业中,我们最近有一个新的做法,积极投保。一个企业对所有的客户,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我们一起参与投保。以前大部分的企业在座的各位有同样的感受,考虑成本等问题,我们往往是挑一些风险高的国家投保,我们认为风险比较低的,比如说欧洲和北美,一般都不投保。几位嘉宾都谈了发达国家不是那么保险,现在我们把所有的客户都拿来投保,厦门在政府的带动下,做了一个团购的方式,各个企业申请了一个保险,可以有优惠的保费,风险可以共同承担,大家一起渡过目前的金融危机市场萎缩的阶段。

  芮成钢:谢谢这位先生,您刚才提到了厦门这种新的做法是政府牵头的,今天有没有厦门政府官员的代表。

  厦门政府官员朱先生: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厦门外贸出口达到33%,今年到11月份增长了45%,应该说出口信用保险在厦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2002年的时候我们就充分的利用了政策性对出口企业进行保险。我们目前投保率是10%,一年投保是43亿美元投保,同时政府投保我们还寻求了保单向下的融资。通过这种投保厦门出口企业已经逐步的开拓了俄罗斯、伊朗和巴西,但是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大。今年我们在1-11月份美国方面报损率达到1100万美元,损失是180万美元,增幅上涨了243%,我们感觉到在新兴市场影响比较大。当前在世界金融危机情况下到底相信谁?刚才几位嘉宾都谈了,我讲一个例子,我们有一家机电产品企业,在2005年参加了投保,市场是俄罗斯,俄罗斯在操作的时候,对方出现了风险大概是500万人民币,在2006年中国信保的介入,使得这个企业很快追回来这笔钱。但是在去年的时候,再继续加大对俄罗斯的出口,超出了信保的额度,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对方企业倒闭,这个企业损失了500万。厦门市政府非常的重视这个事,最近刚刚出台了一个政策,用财政来扶持企业参与信保,同时我们在上个月与众多信用保险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我们的目的是一个是给出口企业信心,通过政策性的攻击给企业出口创汇的信心。出口企业对风险的意识,通过这种信用,我们采用了保单向下的规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