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戚发轫院士谈创新(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2:09  新浪财经

  其次,要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对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科学是艰苦的事情,是探索的过程,是没有比照物的,创新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鼓励成功,允许失败,给一个宽松环境,人们才敢冒这个风险。

  宽松环境是什么?那就是允许失败。戚发轫举例说,在国外,为什么科技发展快?他们对那些付出劳动的、敢冒风险的,都是给予宽松的宽容的态度。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势必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不创新,一个是假创新。宽容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态度。一个科研项目,前期的研制试验允许失败,才能保证大工程不失败。创新成果不能简单量化,创新是个复杂的事情,一定要营造好外在氛围,有广阔而肥美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创新种子,使之茁壮成长。

  创新——要有忧患意识

  74岁的戚发轫虽然不在一线,但他不断梳理着思想,仍然在思考着深层的问题。戚发轫在谈到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候,眉头微微皱起,一丝淡淡地忧虑浮现在他的脸上,他说,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与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现在许多核心的、基础的东西都还不是自己的,因此,必须有政策支持引导创新,突破特殊的、核心的技术。从认识上、政策上、社会环境上对特殊技术、核心技术要有特殊支持,不能笼统地到市场去竞争。目前,我国还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因此,在关键领域、短线产品,要有特殊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来支持条件好的单位,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两弹一星”的成功已证实了这一点。

  创新主体在企业,但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这一点很重要,而且各自要有不同的目标,各自有自己的特长,可以互补,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譬如,那些基础的、原始的、前期的创新,应当由学校来做或由研究院所来做;那些出产品的由企业来做,企业如果条件不完备,大学具备条件,可以联合起来做。不能都去抢产品,造成重复和浪费,要定位准确,产业干什么,研究所干什么,学校干什么;要思路明确清晰,在创新过程中有些探索性、原理性的应当让大学来做,不同的单位应有不同的探索目标,不能不同性质的单位,都干一种事,都干一个阶段的事。

  他认为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我国产品值钱,而成果不值钱。他建议:以后招标要严格规范条件,要十分明确,在大学、企业、研究所有所选定,各有侧重,各有特点,避免资源分散、工作重复,形成整体有序的发展,当然对那些科研成果,也像对待产品那样同样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