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戚发轫院士谈创新(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2:09  新浪财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年轻人做技术专家

  创新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没有他们创新无从谈起,如何培养技术专家,一直是戚发轫思考的问题。目前技术专业人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提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但技术专家很缺少,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政策的问题,一个是价值观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个价值观念偏差,只有到机关去当官,才有出路,才算进步。行业内也有这个问题,往往政策上偏重高层人才如总师、总指挥、行政领导,而对专业技术人才关注得不够,戚发轫对此颇有感触。

  他举例说,我国载人飞船在研制过程中,实际大系统出问题往往都是卡壳在具体设计上,比如环境控制分系统,有个减压器总是抖动,总师们研究了很长时间也搞不清原因,最后请到一个研究所里搞发动机减压器的专家,他来了看了看,很快就找到了原因,是设计上出了错误,症结找到了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据了解,这个专家几十年一直搞减压器,也没去当官,一直默默地在这个岗位上,他成了这个行业的专家。但这种人才往往得不到重视。

  他还举例说,有个主任设计师是搞机构的,一直搞这项工作,很有经验。但搞技术很苦,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出成绩,搞了一辈子最后还是主任设计师,相当于正处级,而他的几个徒弟先后都当处长了,各方面都比他高。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比较浮躁,干几年工作就想当处长,走仕途之道。

  实际上,技术是很重要的,技术人才更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人才创新从何而来?另外,培养一个技术专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稳定在这个岗位,积累经验,技术精通。对此,国家要有鼓励政策,国家应当从机制、政策上保障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戚发轫呼吁,应当鼓励青年到一线去发现疑点,解决问题。到一线去发现关键,攻克难关。在政策上应当鼓励那些专一从事某项技术,成为有专长技术的人才,成为本行专家,要给予他们较高的待遇,尊重他们。

  他急切地说,国家要创新,技术要进步,就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安心搞技术,中国太缺专业技术人才了。他说,现在一定要抛弃官本位这个价值观,树立新的价值观,鼓励青年人在专业技术岗位干一辈子,成为本行业的专家,要在机制、环境、氛围上给予保障。

  创新——要有宽松环境

  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意识到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持续进步,没有创新的国家,发展必然乏力。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必须引起各方给以关注,戚发轫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就是对创新成果如何评价的问题。创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怎样评价创新成果?这是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戚发轫说,创新本身就是风险性很高、时间很长的过程,不能盲目地套用各种评价指标,要有科学的依据。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考核,不能用考核批量生产的方法,月月有进展,年年有指标,一个创新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探索,而且不是很快就能产生成果的。他提出,考核科研创新项目,要有新的办法,考核要重结果,不能考过程。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考核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起促进作用的手段,考核过程是繁琐的,创新项目在过程中有时会反反复复,有成功,有失败,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过多的强调过程,会引导人们为应付考核而花过多不必要的精力。因此,对科研创新成果的考核,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企业的机制、体制、政策的创新也要有一套新的考核办法,使之更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