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戚发轫院士谈创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2:09  新浪财经

  戚发轫和他的同事们用实践对创新做了很好的诠释。他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参加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这一干就是50年,自1968年开始跨入研制卫星的行列,戚发轫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多年的卫星研制工作,使他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亲眼看着我国的通信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使其诞生、发展并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从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到“东方红二号甲”到“东方红三号”,设计寿命越来越长,通信容量越来越大,技术上不断上台阶。

  戚老笑着说,自己是亲眼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从那时起,中国航天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的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更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成果。事实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戚发轫接着说,创新时时有处处有,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他说,在载人飞船研制中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舷窗的设计。舷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飞船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观察落地情况,一个是在飞船运行中航天员观星确定飞船位置。由于飞船要穿过大气层,舷窗耐高温性要强。国外采取的设计方案是做了一个防热盖,飞船落地时防热盖自动弹掉。我国开始也采用这个方案,试验一直不顺利,而且可靠性不高。上海一个研究所大胆创新,为舷窗研制了一种涂层,这种涂层经高温烧蚀可以挥发,又可靠又省事,保证航天员的正常工作,这类事情很多,这就是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军工行业要创新,只有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环境,找出适合自己的办法。

  自主创新——需要有动力

  谈起自主创新,戚发轫特别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自主创新——需要有动力。

  现在国防科技工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所提高。这里贯穿着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坚持创新的理念,因此,从机制、体制、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取得很大成效。戚发轫说,无论怎样创新,什么样的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有创新的动力。

  动力来源于哪里?当年搞“两弹一星”科学家们靠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这一代航天人完全是一种事业心,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事业的热爱,奋力拼搏。

  现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了,什么是创新的动力?从军工领域来说,一方面,还应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另一方面,产品进入市场后,竞争、生存就是动力,改变企业落后的现状、困难企业生存的压力、赶超世界先进,都将成为创新的动力。

  戚发轫认为,创新是个艰苦的过程,有风险,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且创新是个长期的过程,有的项目三五年见成效,有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就要有动力,没有动力什么事也干不了。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都要有创新动力,敢于创新,以创新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办好事情。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的特点就是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自身使命不动摇,为国防建设服务不动摇。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