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八届中国管理100年会第三场论坛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19:50  新浪财经


  我觉得在中国,刚才我提到过去几年来,我也没去特别追求创新什么东西是美国没有做过的,只是我们很自然的根据需要,我们想了一些方法来做的话,自然这个就变成了一种创新。这代表什么东西呢?实际上,我觉得今天中国的市场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机会创新。

  好像我们常常讲的词是市场的转折点,如果像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它的转折点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在中国看,四周围都是市场的转折点。在这个情况之下,我觉得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这个地方,不是发展别人的挑战方面。特别是现在金融海啸来临,所以我认为机会多过挑战,让我们把精力用在机会上面,发掘多一点的东西,度过这个金融海啸。

  张亚勤:我先讲一下制度创新,我给一个例子。我记得是2000年的时候,我当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院长,但是最重要的做技术研究是吸引优秀的人才。

  现在可能有一点不一样了,几年前,很多的优秀人才希望得到博士后的学位。我母亲现在还问我,你怎么没有完成博士后?但是,博士后本身是外企或者是跨国企业是没有的,所以我们有一些限制,很难吸引这样的人才。

  最后,我们和劳动人事部,花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在微软研究院做了一个试点,成立了跨国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吸引了400多个最优秀、一流的人才。但是,这个在美国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在中国是很好的制度创新。

  关志华:首先,技术创新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外国的公司基本上在国内都有研发,我们的研发人员基本上都是技术人员,在这种交流上,我想很重要的是外资公司带动的一些创新。比如说用我们自己公司来说,可能用一些比较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可能大家没有想到我们跟一些东西有关系,包括护肤品,包括中国人的皮肤和外国人不一样,这里面也是需要化学的。科技本身就是可以带动很多,但是这种科技不但是我们自己一家公司,还要看这个市场。我们更希望未来的商机是我们跟国内的品牌来合作。

  陈锦亚:他们都是高新技术,所以IT都是高薪的。我说一些低水平的话。在过去的20年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在追求什么,跨国公司在中国追求什么,到底全球在中国追求什么,中国在全球追求什么。我不能说我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理解,但是我最近老在看老子、道德经,我发现这个世界的观念转换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个观念转换妄自菲薄是不可取的,目无一切也是不行的。在科技发展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没有30年前搞改革和开放,我觉得3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把中国人的观念给改变了。所以,技术创新,最终的改变还是落实到中国人不要把中国看成是国中之国。

  金岩石:观念的转变是最优的资源,而跨国公司愿意来中国,而且在这里生存得很好,他们改变了中国,而中国也适应了这个改变。中国的文化在历史的文明当中,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就是因为中国人善变。

  陈锦亚:不是中国人善变,而是中国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变。我记得一个伟人说过一句话:“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其实人们的意识总是落后于人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而中国人的特点是社会的变化可以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比谁都强。

  1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前中国的疆界和中国的民族肯定不是这样的情况,其实美国人也在学这一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也特别能够包容,所以凡是包容的国家发展都会快。你刚才说的污染等等,我觉得中国很多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改变,任何变化都有正面和反面的作用,我们是怎么样扬长避短,中国是善于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把自己的东西变得更好,所以谁都是其乐融融在这里面,就不会发生“911”这种事情了。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