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会圆桌讨论环节文字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8:40  新浪财经

  当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五年计划中,国家这方面的政策能够落实得非常好,能够有更大的宣传,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节能减排的方向。谢谢!

  王建均:我也有这个问题做一个解释,今天的日资企业比较多,看看外部是怎么做的。日本对新能源车会颁发一个绿色牌照,绿色牌照的车有其它优惠。再看看美国,美国近阶段出台一个政策,购买这款车的用户,政府会给予7500美元的补助,这个补助不是给企业,而是给消费者,只是补助1—10万辆或者1—15万辆的补助,国外是这么做的。国内我们政府也做相应的工作,不管是燃油税还是其它措施,包括这次拉动内需,广东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几天广东省政府发了一个关于拉动内需的相关管理。第三条指导意见就是2009年广东省会安排300亿的资金会支持广汽、比亚迪等等,国外有这样的政策给我们参照。广东省怎么做,中央政府怎么做,要看媒体的呼声、消费者的意见等等形成全国团体的重要事情,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谢谢大家!

  马春欣:几位厂商的领导也说得很精辟了,从节能汽车的源头和政府的支持来讲,作为经销商,我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如果国家有相关政策可以直接减免购置税,一个客户买一个车有几个要素,首先看这个品牌是否是他认可的品牌;第二会考虑性价比;第三会考虑售后服务;第四就考虑成本。如果是要政府提供一些电池、充电站这就会鼓励大家去购买节能型或者电动汽车,如果在购置税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个减免,对消费者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张庭宾:几位嘉宾都提出很好的意见,我也希望业界和媒体朋友们一起努力,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大家一块和业界一块共同努力,能够同动中国汽车行业的绿色化,包括汽车的绿色化。

  我还是有一些梦想,其中一个梦想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人类最后能够使用氢核能源作为能源的主要供应;另外一个就是这个车要报废了,一按这个车就可以回收的话,那就非常好了。谢谢大家,我主持的阶段就到此结束。接下来交给给黄伟。

  黄伟:刚才我老板说有这么美好的愿景,是不是最近看《变形金刚》看多了。刚才听到过多的企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企业现在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无论是做纯电动车还是做混合动力的,大家都准备好了,现在欠缺的就是政府在政策上的导向、指引,到底我们一起上还是有没有侧重,我们如何做一些配套等等问题。不知道在这次4万亿的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很多政策都发生了变化,很多的税费都已经开始有减和免的做法。燃油税的出台,也是因为希望趁着拉动内需的机会来促进。

  我们欢迎台下今天所有的听众朋友,把你们的问题,无论是用举手提问的方式还是用纸条的方式来告诉我和台上的各位嘉宾你们的问题是什么。有问题的朋友有没有?

  提问:大家好。刚才在论坛当中吴保军先生提到一个您到中央电台的时候有听众说关于太阳能的汽车,您认为像是一个笑话。刚才又听到王建均先生有提到比亚迪先生投入了10个亿去完成100多年来从内燃机、从石油到电能转换的过程。作为汽车行业让国家有新能源方面,从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刚才我用我的手机就可以录音、设想或者做笔记,手机在短短的十年就有飞速的发展,我认为在汽车行业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大家有这样的梦想,一起努力也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现在这个情况,我有一个设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汽车行业可以让国家在4万亿当中拿一部分钱投入新能源的转换,大家采用新能源在汽车产业当中,这样就节约了社会的成本,全体的群众都可以享受到。这是我的发言,谢谢!

  黄伟:我认为手机和汽车是截然不同的消费者,因为手机的价格比较低。听听现场的各位嘉宾,不知道东风日产在技术方面会有什么样的突破?除了刚才说的在新能源方面。

  陈昊:你提的这个能像是非常美好的,我们也期望人类的发展有这么一天。作为汽车厂商来讲,我们也往这方向努力。从全球的汽车发展来看,从技术上,各大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技术。但是这不是一家汽车厂家能够做得了的,比如说东风日产准备在2012年引入电动车,他们计划在日本、美国先投放,具体能否真实的投放,还要取决于政府那时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我们希望借这样的机会,向第一财经这样的主流媒体,我们一起呼吁政府要有战略的高度,整合社会上的资源和利益,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去考虑,但是这个事情任重道远。

  黄伟:我不知道比亚迪在这方面如何考虑你们未来的发展之路,靠一个企业的打拼肯定是不行的。

  王建均:我多说一句,凡是有中国人参与的产业成本都是很低的,中国人非常有智慧。包括整车,当没有自主品牌的时候,大家开的整车我相信比今天贵很多。自主品牌有了以后,用车一族非常多,而且价格便宜很多。现在缺少的是大家对电动车、新能源车的信任,第二个缺少的是政府对电动车的使用环境的营造,只有具备了这些东西,在未来不管是新能源车也罢,或者其它材料的产品也罢,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解决现在的问题,大家不敢用,不解决国家营造的问题大家用不起。

  比亚迪从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我们不断证明给大家正确比亚迪的方向是正确的,今天这个论坛我们也在努力证明比亚迪做的是正确的。

  黄伟: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全部都是相同的,比如说相同的车型、功率、两厢或者三厢、最高限速、价格等等都相同的话,在座的朋友如果愿意买常规的汽油、柴油车的朋友有多少?愿意买新能源车的有多少?我们说所有的一样,全部都一样。如果说在这些情况都一样的情况下,价格不一样,我们的新能源车要比普通常规能源车要贵5—6万,有多少朋友可以为这个买单的?愿意吗?请举手。只贵5—6万,大家都不愿意干,这是什么样的心态。

  张庭宾:再加一个条件,5年下来可以省5万。

  黄伟:对,这样的话,有多少朋友愿意买的,稍微多了一点。女性朋友举一下看看,比刚才多了好几位女性朋友,看来是经过仔细算帐举手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