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国强:饮水思源(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6:52  新浪财经

  2002年,碧桂园基业初就,杨国强私人捐资2.6亿元兴建了全免费、纯慈善中学——国华纪念中学。中学以他三哥之名命之,在该校开学典礼上,杨国强托人代为宣读了他那篇著名的“创办者的话”: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我敬爱的兄长国华一生勤励睿勉,业学品性为世所景仰,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颇多教导和携助,父亲“达则兼济天下”之教诲令我终生感铭。“国华纪念中学”的创立,或可告慰我父兄在天之灵。

  公开资料显示,碧桂园及创始人杨国强历年社会捐资总额超过10亿元,杨国强、杨惠妍父女历年个人捐资总额超过7亿元,以最新公布的330亿元为基准,杨氏父女的捐资额度占到了其财富市值的2%之多。

  但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等同于慈善捐款。就在广州近郊新塘的碧桂园•凤凰城建成前后一段时期,企业社会责任(CRS)这个全新的公司价值,也被全面引人中国企业界,并且很快,就像所有淮橘为枳的故事一样,企业社会责任也沦为少数人的“营销工具”,并由此衍生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黑-红运作”,一方面,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攫取大量社会财富,一方面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攫取社会光环作为保护伞。

  这时候,杨国强“对人好,对社会好”的朴素价值,对于碧桂园,显得弥足珍贵。这也促使他和碧桂园开始深入思考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问题,作为公司,向社会提供更廉价的优质产品、更廉价的优质服务,无疑应是首要责任。社会责任,绝不是捐款搞慈善那么简单,能否将造福社会熔铸进公司组织的血脉中,才是其首要之义。为此,杨国强和碧桂园开始了探索之旅。

  “共产主义试验”

  2002年,杨国强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他找到当时花都市的领导人,提议由碧桂园包下当地的一个镇,进行“共产主义社区试验”。杨国强提议由碧桂园来对该镇进行全面规划建设,并由碧桂园来解决社会、孤寡老人等问题,他甚至准备孤注一掷,把自己全部的财富都拿出来投入到这个试验中。因为朋友的反对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杨国强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极度大胆的计划。

  但后来杨国强却找到了另外的办法,把源于个人本心的慈善行为转变为碧桂园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他在公司的商业组织内部,另外成立了一个与商业活动无涉的部门:企业社会责任部,跟踪监督各项慈善的落实与推进情况,从中协调各种突发情况,并向社会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在中国的地产行业,碧桂园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2007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部的员工多次往返于广东与西部的“马边”、“甘洛”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一系列关于慈善的调查。通过与当地农民交流,分析贫困原因,了解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他们调查了解到,因为没有技能,当地农民工作技术含量很低,工资总也涨不上去。碧桂园捐出资金,为当地建设一所职业技能学校,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农民获得改善命运的机会。

  运营机制背后的承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