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九期:激辩经济刺激政策实录(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 09:57  新浪财经

  王小广:最近金融政策松动的做法是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但是其他金融政策松动的可能性很有限。近期财政政策也难有较大的作为。从趋势看,由"双防"到"一保一控"政策的改变预示着宏观调控政策将逐步松动,但不会是全面松动。明年中期宏观调控政策松动力度的可能性加大,但在此之前,保增长与稳定物价仍然是矛盾的。更为关键的是,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已经形成,政策不会根本改变;相反,开始刺激经济时,经济会继续下滑。

  『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过热,反而是过冷』

  向松祚:我们不能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标准来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或过冷。现在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有数百万人,从就业问题讲,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过热,而且是过冷,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我们经常讲的所谓经济过热,实际上是结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大量资金流入到不该去的地方(产业或行业),而需要大量投资的地方没有得到投资。科技、教育、医疗等许多行业长期都是过冷的。而房地产、股市却是经常出现投资泡沫,这些泡沫的破灭对整体经济的伤害是最大的。必须深刻检讨:为什么2005~2007年中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现在的问题是:泡沫破灭了,金融体系风险急剧增大,经济有可能持续下滑,又应该怎么办?

  『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比防止经济增长放慢更重要』

  王小广: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危机。许多人认为股市和中国经济的关联不是很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在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股市对实体经济慢性的潜在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中国股市面临的一些问题可能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比防止经济增长放慢更重要。

  股市低迷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影响。中国股票的投资人很多都是中产阶级或者是富人,由于财富效应,股票缩水肯定会影响股市投资人的支出以及一些预期,进而影响到内需的扩大。

  『政府应有魄力和胆识建立一个基金来支持股市』

  向松祚:目前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会对中国经济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股市的核心是提供融资的功能,如果股市这么萎靡下去很多企业不能够上市融资,企业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股市萎靡同样影响消费的增长,所谓"负财富效应"是不能够忽视的。政府应有魄力和胆识,建立一个基金来支持股市。

  股市下跌对间接融资也会有影响,对银行信用也有一些影响。因为股市下跌,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利润增长乃至收入和现金流都会受到影响,企业的营业额、利润都会下降,它的资产负债表没有那么好看,它在银行的信用能力就会收缩;银行就不愿意给企业放贷,企业还贷能力也会相应下降,银行坏账就会增加。房地产市场持续下降是另一个重大隐患。总之,资产价格持续下降,很容易将整体经济推入一个负循环或恶性循环之中,后果将是经济的持续低增长乃至负增长,甚至是伴随严重通货收缩的低增长或负增长。

  『应把价格体制理顺,否则会积累更多的问题』

  左小蕾: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是个系统问题,还有价格体制的问题,应把价格体制理顺,否则会积累更多的问题。对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应正确看待。企业以前的高增长、高利润中含有大量的扭曲的价格机制因素。过去低廉的电价、油价、土地资源价格、劳动成本价格,造成了企业的低成本高收益,这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的,是不能够持续的。是扭曲的价格机制保持了企业这样高的利润。靠这样的利润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续的。

  『如果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客观上就起到了降税的作用』

  左小蕾:不必刻意采取以前那种宽松的财政政策,这会造成一大堆的财政支出。如果我们对经济采取刺激政策,就会放出一个很糟糕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状况很糟糕了,要采取非常极端的扩大支出的政策。经济运行周期中总会出现一些矛盾,但是中国的经济目前还没有下滑得非常厉害。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放松了,中国现在最应该关注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应对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增值税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客观上就起到了降税的作用,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保证作用。但是如果把增值税从生产型的转变成消费型的,消费者就需要多付出一点,所以从生产者的角度看是刺激了经济,投资增加了。

  这种改革是有必要的,是需要关注的。要进行税制改革,这样短期内可以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也为明年和更长的时间留下了稳定增长的环境和条件。而且一些机制性、体制性的改革应该要跟上。如果不能够跟上,很多愿望可能是美好的,但是最后解决不了问题。

  只要能够继续保持五到十年更长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就会是很有希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