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谭劲松:中国的管理学研究的矛盾、挑战与机遇(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19:34  新浪财经

谭劲松:中国的管理学研究的矛盾、挑战与机遇(3)
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谭劲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现在出现新的偏见,理论很重要,很多北美来的学者都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发现问题,从理论里面再找答案,从理论到理论,还有趋势,大家研究创新,创新变成一种自变量驱动的研究,加一个变量减一个变量,完全一个模型就变成重复,重复又很难发展,所以把自变量改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过去执迷研究方法,2005年11月在南开大学主办国际讨论会,找了23家顶尖经济管理期刊主编,当时有几个主编提出问题,说现在应该用学术期刊的力量来引导国内学科发展,应该成立一个规则,没有实证研究的一概不发表,我昨天在管理学院讨论的时候是这么讲的,在国内管理学科才刚刚开始发展,年轻教师还不严谨,学术道德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强行推广某一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是既不现实也不健康的。

  现在很多管理学院把研究方法作为衡量追究的标准,比如说论文一定要有博弈模型,一定要有结构方程,现在有些学校连硕士论文没有结构方程都不能答辩,结构方程只是一个分析方法,只能研究特定的研究方法,对数据有特定的要求,这是很可怕的趋势,我举一个例子,拎着榔头找钉子,按我的经验来讲钉子大榔头小,很费劲砸不进去,钉子小榔头大一不小心砸弯了,这个不光是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问题,在西方也出现这个趋势,我们应该提前关注这个问题,这样的结果造成所有的实证研究没有办法验证,证明和重复。

  所以管理学研究这种自变量趋势,研究的结果变得支离破碎,没有办法比较。我经常听到学理工同行讲,管理学科太水,我原来很抵触,现在觉得这种批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理工科研究之所以严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被重复的,可以被验证的,尤其在学术规范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管理学科包括我自己做的战略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受益于各学科理论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应该从不同的学科学术背景吸收新鲜血液。我昨天跟管院老师担保一定要把这个放上来,我个人研究是战略研究,席酉民教授也是战略研究,我相信我们可以达成共识,战略研究就是战略和企业绩效,不同的学科不是完全严谨的划分,所谓不同的理论不同的学派,根本的不同就是对环境的作用假设不同,还有对企业能力的假设不同,根据这个不同,我们基本上能以这个来考虑,企业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只能反映,被挑选。

  战略选择最有代表的就是伯明瀚大学,他们认为企业有很大的能动性,可以主动来定位,战略管理核心就是定位,在这中间出现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到底哪个学术好,在国内经常有教师问我哪个理论最好?哪个方法最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引用一个人的话。

  现在在密歇根大学的教授Karl Wcick理论的三大标准,普适性,精确(研究能够准确的反映现实),第三是简洁,同一个理论哪个给的方法最简洁就最好。我综合另外一篇的文章讨论各种研究方法,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三个指标来衡量,是否有一个绝对属于好。比如说案例研究方法,精确度很高,因为所有的细节能够反映现实,所以最终能够准确。欧洲传统就很重案例研究,做到极致就是厚厚一本书就是对一个企业案例的分析,所以准确度是没有问题的,简洁就做不到。再一个就是普适度,一个企业深度的剖析得出来的结论换到另外一个企业是否可以用,这是很容易被挑战的,没有一个理论也没有一个方法是最好的,只能用不同的榔头砸不同的钉子。我们可以考虑从现象出发找到有趣的问题,这是值得中国的学者对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考虑的,找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意思的现象,或者重大的现象,比如说突发事件,把这个当作我们的钉子,为了把钉子砸进去找榔头,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榔头,我们就设计一个新榔头,而不是说拿着榔头去找钉子砸,现在突发事件这么多,拿榔头找钉子就完蛋了,本末倒置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钉子和榔头的适合度。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