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创新—原创中国商业思想的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 21:38  新浪财经

  主持人:金总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仍然记得他对于制度创新的见解。咱们给现场各位观众提供一个机会,可以跟现场嘉宾进行交流。

  提问:我是当代经济杂志社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包先生提出非常客观也非常尖锐的问题,比如说在电信或者金融领域,这块都有垄断存在,其他领域也会有。在垄断领域行业里面,我们有新兴企业进入的时候,总要受到裁判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人的压制,有困难总有方法,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

  金志国:变通是把它变成国有。

  提问:华为当年跟各地电信局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打开了大片的市场。其他方面,我们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在现有规则制度下,不可能去反抗,反抗没有用,要想怎么把它融进去,怎么想办法给自己好的生存空间,等到膨胀到足够大的规模的时候,再应用起来,有没有这样的办法?

  包凡:不一定针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没有黑白的区别,坐在我旁边的金总也是国有企业老总。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面,哪怕在美国,当初像微软这样的企业跟IBM竞争,IBM掌握很多其他的资源,如果把微软当做潜在对手,必然有很多措施改变游戏规则,要想做颠覆性的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怎么样跟它竞争,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要发现新的市场。为什么我们说蓝海战略,当你去打仗的时候,你的敌人相当强大,你千万不要跟它抢同样的市场,你要寻找到你适合做的市场,以你自由的价值观,在市场里面做好,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梁信军:企业要不要做这个生意是存疑的,如果你是注重长期的价值,资本市场评价你的价值会看今年做的这笔生意,明年可不可以重复,后年会不会有。我认为如果一些纯粹靠政策也不是太明朗的垄断获得的利润,本身没有资本市场价值。所以这种生意不做也罢。

  提问:我认为制约中国企业创新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制度和体制,刚才各位老总也说,第二还有来自国外知识产权的挑战。比如说像华为和思科,制度这一块由政府制订,企业无法改变。面对来自国际国外知识产权挑战方面,企业是否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来实现自主创新?

  梁信军:我很赞赏您的观点,作为企业参政议政一年有一两趟,思想走神想想这个事。更多角色是适应环境,因为环境很公平。中国有上千万的企业跟你过一样的日子,人家能做好,你为什么做不好?我们要适应好环境。第二点,关于国际规则的问题,有时候要想得比国内还要严重,国际规则违反很麻烦。如果违反国内你可以变通一下。企业本身的知识产权值得做。现在医药一年投入两亿多,每年申报专利130几项。两亿多人民币的投入,如果等值计算成美元,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五到六亿美元投入,如果在美国投也不是小数字。我们成本做得比别人低?中国企业没有西方企业那么有钱,可以把钱集中到小的范围。在这个领域形成研发优势。我们销售扩大逐步增加,我们完全有能力做。这次金融危机将比较大程度地削弱,美国不仅是金融机构的实力,在一定时间内会削弱欧美工商企业的实力,对中国企业是非常好的机会。

  胡海平:对知识产权我们有很深体会,中国目前跟国外大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纠纷方面,进度加快。我觉得知识产权必须扎根于自己的研发,没有知识产权去注册和登记,如果一旦打官司肯定输。如果它注册十个专利,其中一两个你自己注册,意味着你会具有原创能力。我们在科技研发能力上,不一定比它强,我们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大家一旦有纠纷的时候,可以拿出这方面的手段捍卫,我有这样的开发能力。第二,企业不太注重知识产权。要求我们企业从一开始不要蒙混过关,在中国可以变通,跟国际巨头竞争不要变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当投入,不能等到做大再注册。我们企业这么多年深刻体会,要让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希望在座一些企业家应该抓住机会,最终要面对市场的专利,一开始要未雨绸缪。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了,很多企业想到要转型,那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知识产权方面不能再拖下去了。

  主持人:对内对外要区别对待。刚才我谈变通,我不知道为什么扯到变通,似乎跟创新有一点点联系。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

  提问:最近我在课堂上学到一篇文章,美国记者在90年代初写的文章,中国当时自由品牌尴尬的境地,我们有很多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没有自主品牌,里面提到青岛啤酒,里面说青岛啤酒在海外销售份额不多,可是在市场方面投入很多资金。当时青岛啤酒的战略并不是在海外赚到很多利润,而是要推广自己国际化的知名度。就我自己浅薄的认识,青岛啤酒现在在海外占有额得到很大的提高,我特别想知道对于青岛啤酒以及这一类中国品牌,美的海尔,近二十年在海外创新,创新在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金志国:在现在的竞争当中,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在竞争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在发展当中,特别在海外生疏市场当中,想获得什么,很多企业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往往是急功近利,想在海外市场上,用中国模式去赚钱。但是往往欲速不达,最后再卖产品。我们看到一种事实,同样的东西贴上我们的商标卖10块,贴别人的商标卖100,品牌不是你的,品牌是一种信仰,是代表一种品质,是消费者一种认可。如果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你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没有比别人优先选择你的理由。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运作50年了,那时候的发展,海外市场并不是主动想要海外市场。因为那时候是封闭的市场,产品很难走出去。全世界在五六十年代都在封锁中国的经济。青岛啤酒的产品是舶来品,公司创建的时候就是国际化,是一种被动的国际化,资本是英德商人带来的,技术是德国人带来的,管理人员都从德国来,只不过工厂建在这里,是一种被动国际化的产物。在计划经济年代当中,我们把它闭关自守的时候是民主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品有这样一种传统,因为03年建厂,06年在德国获得金奖。产品非常过硬,结合了中国的资源和酿酒技术和西洋技术结合,产品非常过硬,让外国消费者见到了,觉得这个东西味不错,挺新鲜,那时候不知道咋来的,啤酒出自西方来自东方,通过产品认识我们的品牌,这是开始的阶段。这是有一种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直到今天我很惭愧地跟大家说,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上叫好不叫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青岛啤酒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曾经占到80%以上,甚至90%以上,但是就这80%、90%仅仅占销售总量1%、2%。总销售量1%、2%,现在是五百多万吨,也就是六七万吨,在全球市场上基本上等于没有。也就是说到处都可以看到有青岛啤酒,但到处都销售量不大。你们所去的地方,和大家所去的地方,基本上在中餐馆,伴随着中餐认识的。为什么用这么长时间给大家讲?千万要重视品牌,在海外的品牌运作决不是一蹴而就。青岛啤酒基于这种现象要解决叫好又叫座的问题,首先解决开放的问题。原来在中国什么,资源在中国,海外贸易销售这种局势本身成本就高。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走出去,我们要素可以在海外配置,这样能够保证新鲜度,又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产生与当代消费者的亲和度,如果不改变和颠覆创新原有的模式解决不了叫座的问题。

  第二,在渠道上,我们原来单一中餐馆渠道,如果不渠道中餐馆渠道进入到主流渠道,那永远解决不了叫座的问题,在洋人生活当中叫座。如果我们在这样的渠道过程中,我们自己复制管道进入到洋人生活当中,时间、资金都非常困难,要付出非常大,而且很难建设。所以我们必须去适应别人的资源,争取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生产资源要前移。美国的总统老布什、小布什拿着青岛啤酒很自豪,德国的总理、法国的前总统都对青岛啤酒很厚爱,就是我们品牌的运作。产品可以找代理商去你做,品牌一定要自己经营。要把它当资产来经营,有人把品牌当费用来投入,实际品牌是资产,要当资产去投入和维护,就会获取价值。所有的啤酒当中我的价格最高,才能得到尊重,让别人感觉到你是有价值的产品。不像有些产品在筐里挑选,这就是品牌的作用。因为就这些基本的问题,好多企业没有理解到。谢谢!

  马克·高格:金总谈了很多品牌,有这样非常强大的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不一定好的产品,也照样能在品牌市场上卖得非常好。举一个例子,索尼没有做实质性的研发或者创新的工作,他们价格特别贵,在美国市场他们还占很大的份额。我认为在中国或者国外创造伟大的品牌,对中国直接的答案还是创新。创新不光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这里面不仅仅是延续品牌的拓展,同时包括要去开发一些别人没有做到的,你做到的,比较好的产品。这样一个品牌,很多东西要长期不断连续去做。首先怎么样把你想要东西的需求找出来,发现他们的需求,最后把它变成特别好的产品。传统品牌建立的方法,包括跟公司品牌识别,信息不断地传达,这些东西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形成品牌。创新就相当于原创,实际是一个意思。

  主持人: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暂告一个段落,以开放式结尾结束今天的对话。这里我们听到大哥大金志国总经理的话,同时发现旁边很像小弟的幸存者包凡先生,虽然观点比较独到,我们依然听到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呼唤。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嘉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几位嘉宾,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