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洪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 14:46  新浪财经

蔡洪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3)
  2008年9月28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林业局联合主办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蔡洪滨。(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四,林改促进了林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又将成为林改的持久的动力。我们觉得在福建非常明显,做得非常好,福建邵武市引进实际投资500万以上的林业生产性工业项目81个,总投资23亿元,全市现有林产加工企业285家,规模以上67家,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农业工业总产出21亿元,是2002年的7倍。伴随林业产业化,林农的收入的增加,林业的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林改的先进省、县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可能还有一些人会对林改有各方面的顾虑。我们调研的一个目的是想通过这些实地考察林改,去了解这些顾虑是不是有必要。具体而言,第一个顾虑,林改会不会像林业“三定”出现乱砍乱伐的现象。通过了解和刚才两省同事的发言,它不会,不会的原因也很明确。最主要的是这次改革跟以前不一样,国家承包70年的政策,这30年来的经验,老百姓相信党的政策是往这个方向走,他们自己心里有一颗定心丸,他们自己相信山是自己的山,林是自己的林,会有长期经营持有和维护的动力,就不会分到以后马上乱砍乱伐。农民将自己的树和林称之为绿色银行,表示存款、买股票都不如种树,种树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造福子孙。

  我们知道“绿色银行”除了带来收入,增加生态效益以外,比一般的银行还多了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带来金融危机银行倒闭的现象。农民的绿色银行经营好了,对我们国家和农民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反映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有所谓的“恒采才有恒心”。这次林改和上次林改不同的行为就反映这一点。上次林改,农民不认为这个产是他的恒产,这次认为是他的恒产,所以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第二个产生的顾虑,放开林地流转后,会不会引起大范围的林农失山失地。经过我们调研也是没有必要的。根据刚才前面讲到的几点因素,农民对于山和资产现在是非常珍惜的,确实是他自己的东西。他们一般来讲是不会轻易出让的。同时现行进行林改的省份出台很有力的措施,保证林地是有序有效的在进行流转。各地成立相关的产权交易中心,并出台各种制度规范流转,林改以后流转的价格迅速上涨,对于实际流转农民来讲也是利益的增加。同时实际流转的面积很小,我们在江西武宁为例,全县的总面积是500多万亩,商品林占280万亩,基本全部承包到户,截至目前为止所有流转只有14万亩,不足总量的5%,而且所有的流转都是经过正当的程序,所有的林权证都有纪录,这就保证了林改之后,即使允许流转,流转不会造成农民的失地失山的问题。

  第三个产生的顾虑,确权到户,林子分给了农民,林区事后变成了一团散沙。这个问题,换句话来说,对林区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刚才两个省已经介绍了情况,我们调研的情况也认证了这一点,在所有这些进行先行林改的地方,基层组织不仅没有得到削弱,反而得到壮大。这里有很多很好的措施,举个例子来讲,福建省邵武市一个镇通过林改,他们保留了一部分集体林地,同时征收适度的承包管理费,在这些基础上他们发展集体公共事业,在村里有30多名适龄儿童在村小学读书,村委会每年拿出6万元接送他们上学,甚至请生活老师照顾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上面是总结林改之后先行省份取得的非常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收益,而且解决了林改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不是说林改在这些省份就可以结束,或者在没有开始的省份,推进林改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显然这个答案也是不对的。我们觉得,在林改过程中,先行省份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怎么深化林业改革,怎么把林业改革的现在收益挖掘出来,对于刚刚开始或者没有开始的林改地区,是怎么全面推进林改?这些地区像黄厅长讲的一样,跟福建、江西的情况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我们总结的几条,主要是一些共性的问题,各个地方很不一样,中国的事情必须是因地制宜。下面给大家汇报一下。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