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第一节讨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9:35  新浪财经

  于颖:这里有一个问题,美国是因为爆发很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才救市,中国为什么还倡导救市呢?我想中国有很多人建议不太一样,尤其中国看的见的手很厉害,我想请台上的嘉宾谁有对目前的政策救市,特别是以直接入场干预救市方法有不同意见的发表一下。

  潘向东:首先刚才龚博士对国际方面的评论特别是对美国、欧洲、日本的看法我都非常赞同,美国它能够把风险转移,而且目前世界上也找不出一个经济体取代美国。

  第二个看法,讲到A股的时候,我没有那么乐观,为什么呢?我觉得你要救中国的股市,更多的要救中国的经济,关键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最坏的状况出来没有?还没有,最坏的状况没出来,这时候说A股见底了为时尚早。第一外需金融危机可能全球性衰退,最近我们的外需打击非常大,别看是出口部门,会向上传导。大家看内需能不能转型,拉动内需的两大行业,第一是地产,第二是汽车这占我们内需的大部分。这两方面起来不了怎么拉动内需呢?内需外需都往下走,一步步传导就知道经济体怎样了。

  当然我觉得国家没有一套系统的对企业降税的措施,除非分税转型,在山东省已经试行几年了,按照增值税可能测算下来能够减到两千亿左右。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影响,其他我个人觉得还是看不到方向。因为在宏观这方面看不到方向,你说A股见底了,还是有点为时尚早。

  任若恩:因为刚才谈美国的股市是不是Over,欧洲和美国到底谁能挺过去类似的问题。刚才更多的问题集中在短期上,我为这个会稍微准备一些材料,我从长期讲一点。

  现在大家知道美国更热闹的事是在总统大选,这被金融的事情掩盖了,现在关于总统大选的故事很多,我自己有一个经历,在91年的时候,老布什跟克林顿竞选,当时美国也进入衰退的门口,我在观察大选,当时媒体讨论的问题也是哪个总统上来能把美国从衰退中拉出来,后来MIT有个经济学家开了一个研讨会,是哪天出结果应该是11月3号,研讨会的内容是证明谁上去当总统,都不重要,因为美国的问题不是谁当总统。真正的问题是投资太少,背后的问题是储蓄太少。我们最近做过一个中美的居民储蓄率的比较,这个比较中文版今年发表,英文很快会发表,国际上基本接受我们的结果。如果你观察居民户的储蓄美国可支配收入是略大于4,而中国是22.6,这两个数字我觉得说明了美国的深层次根源,就是储蓄太少,把可支配收入,消费95%以上。反过来说,中国储蓄率是不是太高了,因为我们在做调整的时候必须把社保一些因素调整掉,22.6实际上是一个在中国这个状态下非常好的,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试图论证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了我一直不太接受,中国储蓄率高,能够使中国投资比较多恰恰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根源,而绝对不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如果谈发展模式的话,我们谈了太多中国发展的模式问题,其实现在是美国发展经济的模式出了问题,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储蓄太少。由于储蓄太少,所以用金融工具使得他用别人的钱和未来的钱解决当前的问题,谢谢!

  于颖:对于美国的情况,美国这样救市,大家知道有122个经济学家反对,反对理由是把传统经济理论破坏了,你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公平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先挑战一下宋国青教授,据我所知,是市场化推动者。您觉得美国市场经济价值体系破坏的做法对不对?

  宋国青:现在不能讨论了,要先把规则定好,那时候讨论要不要怎样,现在大家利益都在里面了,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利益相互分配的问题。这时候不能有一个公正的立场,我想这些问题到下一次股票市场基本稳定的时间,有明显救市的理由,再好好讨论定一个规则。现在讨论没办理,已经到这个份儿上。你要追历史的帐,股市现在是发展期,一会房子过热等等,人民日报等等有的是直接,有的间接都参与这么长了,这时候说不救,肯定有麻烦。实在很难做出判断,等稳定的时候再说吧。

  于颖:我理解,骨子里是反对这么做的,但怕得罪股民,你们爱怎样怎样,秋后算帐,大概是这个意思。先说美国,美国包括英国,临时采取强制性措施,比赛,比比一看都输了,要完蛋了,双方都输了,最后要改变比赛规则,也许是被迫的。但对市场经济公平性,道德风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想最后给在座嘉宾一个机会,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评价,为普通老百姓,为年薪上千万美元的金融大佬买单你平衡不平衡,不这么做那你有什么办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