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节 回到“泰罗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0:54  新浪财经

  三是将完成工作的方式方法编写成书面的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一旦确定了完成工作的最好方式,泰罗就会把它准确记录下来,以便能够向工人讲解传授。这些准则可以用来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和简化——使工作变得更为常规化、程序化,并且可以在文字化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添加、修改,长此以往累积成企业一整套规范运作的规程与习惯,并构成企业独特的拆不开、偷不去的核心优势。

  “泰罗制”有两个重要思想是我们构建现代企业大厦的重要指南。一是要在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环节和现有的习惯后面,找出更好的方案,将一切工序操作中的多余动作去掉,建立严密精细的时间定额和监测制度,制订出一个更科学的标准;二是科学管理要以评估和分析为基础。这个规则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永远不要想当然,永远不能有“大概”、“可能”、“差不多”这些模糊、马虎、敷衍的概念,而是要有具体的数量和精确的设计,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泰罗制”和科学管理是支撑现代企业的核心构件,是企业大厦的承重墙。而个性化、人性化和柔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返璞归真,是装饰性的构件,是为了更好地享用承重墙带来的空间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所建构的硬性空间,柔性装饰就难有用武之地。

  “泰罗制”没有过时,中国企业首要任务是补课

  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

  “泰罗制”产生的背景正是处于从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外来移民与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而当时管理效率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培训,急需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流水线作业,训练一批高效率工作的工人。泰罗将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科学标准运用于管理实践中。20世纪上半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科学管理革命和运动。科学管理革命使得当时的美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二战后,首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都把自己的兴起主要归功于科学管理运动,归功于“泰罗制”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说科学管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基本常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泰罗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批判的,“泰罗制已经过时了”,“泰罗制是没有人情味的”,“泰罗制是机械化的”,等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上时尚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只看到西方繁荣的景象,在各行各业中经常冒出一句井底之蛙式的口头禅:我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年的历程,忽略了支撑西方现代工业体系最初的管理起源,对科学管理思想毫无所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作,无论是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还是个人行为管理,我们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的基础训练与起码意识。我们应尽早补上一百年前的科学管理课,使科学管理思想深入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公民。科学管理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管理行业最务实的表现。

    相关专题:

    陈鸿桥:《16节科学管理课》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