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圆桌讨论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1:06 新浪财经

  我们和诺华合作,经过长期的发现和积累,我们把课程对员工培训的作用展示给高层看,他们认为和诺华自己的培训是有差异的。实际上我们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课程,我们和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平台,这种平台不是一家商学院建立的,是商学院和企业共同在做的。这个平台的好处是让商学院和企业成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提到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管理培训的投入,我非常理解,在这里我用例子讲述一下,我们跟汽车行业的一汽大众在谈的时候,他提到:您以这个价格给我组合这个课程系统,为什么我不可以自己做?我当时提到了:如果我要买一个大众的汽车,我可不可以自己买发动机、自己买轮子和方向盘自己组装,成本一定比买汽车低,我买汽车是因为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品质的保证,再往下也有很多技术的东西,有技术的发展。同时还有文化的认知在里面,有文化的理念等等。

  我们很多课程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完全可以贯穿下来的。在这个里面明确地量化是不现实的。有很多企业是自己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去做,也有很多的企业找我们来做,自己做的企业发现做下来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做的是一个培训的课程,我们做的是学习的全流程。

  王新宇:装配自行车和汽车不光是品牌的问题,还有维修和保养的问题,全流程做下来的成本会更高。

  洪朝阳:刚才提到了自己组装的事情,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实他说了也是我们考虑过的,因为实际上整个的商学院我们分成了4大板块。实际上,我们做Sales Manager可以做到50岁,但是我们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找国内最好的课程,我们每一个应该都是国内最好的课程,然后把它放到最好课程里面。

  第二个,这个中间有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你只有做到最好,然后再不断的努力再做到更好。只有我们再加别的东西,我们才不会担心别的方面。

  还有一个是我们人手不够,我们要建立一个大的团队,别的企业有他们的需求,我们也有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发现零散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堆积。如果说人力资源是一个提供内部产品服务的话,这些产品也需要有一个产品线。

  我们是把我们的理念对企业员工铺天盖地的讲,那么他要能说出来才可以。所以,一定要翻天覆地地讲,甚至是印在领带或者是桌子上。所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Manager反馈回来有一个互动,虽然说MBA不能代替所有,但是它还是非常重要的。

  曹章武:下面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赵心耘老师。

  赵心耘:我们有一些老师也在其他的学校上课,那么有的学生就说,到处都可以碰到一样的老师,但我为什么要考你们学校?这里就涉及到品牌的问题。

  武晓宇:我一直同意术业有专攻,各有各的专长,文化的理念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从来都认为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更容易成功。

  我们出去见客户,尤其是见人力资源的老总,有一个很大的体会,现在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老总,本身的学历就很高,他对院校也如数家珍,各个院校谁讲得最好,他可以讲出一大堆,这些人力资源老总真的可以自己组合这些课程。

  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商学院毕竟是提供思想、提供知识的一个地方,企业去组织老师,是一个松散的管理,我们要怎样达到理念的统一和培训的目的。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可以交流的一个问题。

  我们和人力资源老总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希望可以比较快比较全面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当你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企业走到不同的阶段会碰到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公司的一把手聊也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公司的流程、人力资源或者其他的方面有问题了,我们会讨论公司目前碰到最大的问题是哪个层面的,我们从最大的问题开始谈起。

  有很多企业会提出要解决综合管理的问题,我们会讨论到底是哪个层次出现了问题,我们专心来解决这个层次的问题,会比较容易解决,这也是商学院比较擅长的事情。

  清华的风格就是行胜于言,讲得少一点,做得多一点,目前我们做得非常好的是定制课程这部分。我们现在在做国美的定制课程班,整体是很复杂的一套体系,拿出来可以讲很久。在课程的进行中还设置有一个责任教授在整体跟,我们也引进哈佛的案例式讨论,中间有很多问题我们都要沟通,中高层或者高层都可以放在学校里解决。继承性的东西怎么去做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看过一些企业大学的情况,全球500强的企业里面有很多企业都有企业大学,GE的企业大学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上传下达,把公司的理念达到统一。

  GE也开始关注中国这部分了,他们企业大学做得特别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GE的企业大学目标明确,这是他们企业大学成功的关键。惠普的企业大学有对外的外包课程。但是企业大学的理论部分,可能还是需要跟大学结合,实践是企业大学的强项。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曹章武:在论坛开始2个月之前,五洲在线联合了新浪和第一财经,采访了很多企业大学的负责人,比如说摩托罗拉和LG的等等。今天LG商学院的领导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请 他简单介绍一下LG商学院在前进路上的思考。

  罗辉:我们几年前跟一个高校共同合作了一个培训项目,那个时候我们叫做EMBA,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EDP,我也作为第一期的学员参加了整个培训过程,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项目没能持续进行下去。

  作为在企业大学里工作的我来说,我们跟商学院的合作相对少一些。平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到课程目标设定以及单元设计为止是由内部员工去完成的,到了课程开发和授课阶段,我们也会找一些商学院的老师合作,但是更多的是与个人合作。

  在企业培训中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解决实质性问题,迎合公司的战略执行。一些公司派遣员工到商学院读MBA学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培训更接近对员工的奖励,而非纯粹意义上的培训,公司做出这些决策的时候必须要测算好ROI。

  其实我们公司每年的培训预算是不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将绝大部分资源用在如何做好企业内训上,可是参加今天的论坛之后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跟商学院更紧密地合作,使培训越做越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