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 14:31 新浪财经
2008年5月11日,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的“2008东亚投资论坛”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新浪网独家全程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东亚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实录。 牛文文: 我们要讨论的题目叫“东亚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一共有五位嘉宾参加讨论。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教授;柬埔寨曼哈顿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克诚先生;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彭小军先生;新希望集团海外部总经理邓孝华先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察设计院、市场推广部副主任闫宗锋先生。 东亚投资论坛是中国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重要论坛。今天在中国有国际商业化的论坛,不算博鳌,东亚投资论坛,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算亚洲概念的一个,除此之外,达沃斯在中国主要是亚洲和全球概念的论坛,我个人认为,东亚投资论坛还是非常适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非常适合亚洲企业相互合作的论坛。 王志乐先生是中国研究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最近有很多新的观点,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非常强调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的转变,而且这个观点也受到了国家领导的肯定,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与东亚企业的合作”。 王志乐: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论坛。我是研究跨国公司的,所以题目就讲“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东亚企业的合作”。我讲的东亚稍微宽一点,不仅局限在东南亚,也包括东北亚。 我们研究所主要研究一个是进入中国的国际跨国公司,再一个是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研究的成果是双向服务,既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研究方法重点是案例研究,因为这个领域非常新,现成的书本并不多,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大量的案例探讨。 第一,我们最新的研究,研究国际跨国公司最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992年以来,冷战结束,出现全球市场的起点,当全球市场出现以来的15、16年,跨国公司出现一个重要的趋势,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这15、16年的变化,不少人没太在意,好像是静悄悄发生的一场革命。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出现了什么变成呢?主要有三个变化:1,出现了全球战略,过去是跨国战略,现在是全球性的,在全球范围吸纳资源,整合资源,有点像项兵院长提到的,以全球应对全球。2,在战略调整之后,这些公司的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过去是金字塔式的,或者以母国总部为中心的管理,现在是网络化的、多中心、多节点的网络管理。3,他们现在走向全球,出现了新的文化理念,全球的责任,不光要为股东赚钱负责,还要为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环境承担环境责任,不但为母国承担这些责任,还要在全球范围,走到哪儿必须在那儿承担责任,不然就不能在那里生存、发展。把全球战略、全球管理、全球责任放到一起,出现了一种新的企业形态,从数量上研究,这些公司的跨国指数一般情况下超过了50%。 我们把联合国公布的每年世界上最大的100个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进行归纳,发现从1994-2005年这1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跨国指数在这期间都增长了10%以上,这些公司一半以上的资产、收入、雇员来自海外,所以这个公司的思维方式、重心转移到了海外,就像IBM总裁提到的,在这期间,实际上企业的形态悄然发生了变革,所以我们用了“静悄悄的革命”,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的概念,出了一本书,其中有27个案例,22个是外国的跨国公司,还有5个是中国的公司,包括联想等大名鼎鼎的中国跨国公司。对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呢?关键以全球战略迎接全球公司的挑战,因为一些企业面对这种冲击的时候,往往要求寻求行动保护,把自己说成民族工业,要求国家和人民保护自己。在这个时代,这种做法往往是无效的,而且会丢掉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面对全球公司的竞争,我们不能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企业,与全球企业竞争,必须向他们学习,学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 我认为东亚的企业应当借鉴全球公司的经验,从战略上要吸纳全球资源,打造全球的产业链。第二,管理上要有全球化的思维,但是要本地化经营。中国企业到柬埔寨、越南,目标是全球化的思维,但是到那儿要进入当地,本地化经营。在理念上要吸纳多元文化,承担全球责任,不能说在中国承担责任,到一个穷的地方忽略了环境责任,这是不行的。 如果把这三个方面的做到,在战略、管理、理念上都有新的思路,中国公司有可能会很快成长为跨国公司,甚至于全球公司。 第二,和平崛起,现在变成了和平发展,呼唤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国要崛起,要发展,需要在全球获取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也需要获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还需要得到广大的全球市场,但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不可能像历史上的西方大国那样,通过战争、暴力或者不公平交易获取资源,只能通过和平的道路、公平的交易,通过市场竞争的渠道来吸纳、整合国际资源。要做到这点,需要开放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同时更需要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成为中国的跨国公司,直接吸纳全球资源。 现在境外投资是什么情况?按照商务部的统计,2006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905亿美元,而去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到187亿美元,加在一起已经过了1000亿美元,但是国际上认为我们的数字还保守,因为有很多海外投资没有进入商务部的统计。不管怎么说,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这几年几乎是直线上升,一年达到将近200亿美元的水平,说明海外投资发展很快。 我们在海外投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呢?举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一个是联想,2005年并购IBM以后,有三年基本上不说话,很低调,但是去年底认为并购成功了。为什么成功了?按照我的研究认为,它恰恰变成了全球公司,在全球化上成功了,它的总部现在在美国纽约,后来转移到北卡罗利那,北京还有一个总部,变成了双总部,20个人的高管团队,仅有5个中国人,大量吸纳了国际资源,联想控股47%,其它都是国际公众股和IBM11%的股份。它的销售到去年3月31号,年销售收入达到146亿美元,到今年3月31号,我估计可能会达到160、170亿。而大中华地区的销售只占40%左右。成功利用美国或者国际人才,成功利用了国际资本,也成功利用了国际市场,打造了中国典型的全球公司。双总部,2700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60个国家,高管团队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制造中心在5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波兰、墨西哥。营销中心在4个国家和地区。研发在三个国家。我认为联想是中国典型的已经成长、成熟的全球公司。 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前两年碰到了一些挫折,比如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没有成功,但是今年2月1号有一个重大事件,中国铝业成功地收购了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矿产资源公司力拓的12%的股份,投入资金140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海外收购最大的一笔交易。为什么成功了?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就是理念、责任是全球的,中国人走出去吸纳国际资源,往往遭到国际上的抵制,或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拿我们的资源,为了什么。中国铝业的领导班子有全球化的视野,总裁提出来我们获取全球资源,不仅是为中国服务,最后是服务于全球经济,为什么?我们拿你的铁矿变成了铁、钢,变成了产品,走向市场,由于我们的服务,使世界的产品保持低成品、高质量,这是全球服务,并不是掠夺你们的资源。用这种全球视野来看中国企业,强调我的企业并购不是国家意志,也不是国家战略,而是企业的行为,这个思路是现在全球公司的思路,是能够成功的重要条件。 既然中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海外投资,也出现了全球责任和全球战略的全球公司的雏形也好,或者刚刚发展的跨国公司,我们跟东亚地区合作是什么情况呢?我认为东亚,包括东北亚、东南亚,是中国对外相互投资最重要的地区。截止2007年,亚洲十国地区在中国投资达到5059亿美元,占到中国吸收外资总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在这十个国家、地区投资,截止2005年达到41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量的73%。东亚是中国投资的最主要的地区。 在目前全球公司、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东亚应该有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新的战略。过去讲叫雁行模式,现在应该出现了新的局面,东北亚、东南亚,特别是中国处在中间的地方,是最大的东亚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不能出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而不是像过去所谓“雁行”模式的合作,中国和东北亚、东南亚产业相连,优势互补,产业链的环节也都不同,能不能实现优势互补?在这期间相互投资,造成全球最优竞争力的产业链,这是下一阶段东亚地区投资的关键成功所在。如果在全球想有东亚的一席之地,或者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形成东亚合作的大平台,为东南亚、东北亚的产业链,特别是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打造出新的模式,有可能在全球化中取得我们应有的地位。 谢谢大家。 牛文文: 王教授最大的启发是东亚的合作模式,打破了雁行模式,全产业链的合作。亚洲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商界之间到底是什么合作方式?是欧盟那样还是北美贸易模式那样有一个主强国,其它围绕着它来转,到底是什么商业合作,的确是塑造未来10年、20年、30年的亚洲经济,是非常好的启发。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来做一些投资和合作,也希望整个亚洲有这样的气氛。 接下来有请客彭小军先生,中国路桥集团很厉害,在亚非拉国家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他本人也是这家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有多年的海外经历。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