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永不停止晋江模式的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19:31 新浪财经

  永不停止晋江模式的探索 不断深化科学发展的实践

  ———写在晋江撤县设市15周年之际

  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 杨益民

  1992年3月,在小平南巡带来的春天里,晋江撤县设市,并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撤县设市的意义,不只在于结束了唐开元以来1274年县制的历史,更重要的是终结了1978年以来侨乡民营经济发展所承受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在此后的十多年里,随着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党、全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实现了从“重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飞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晋江自始至终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994年12月,中国社会学会在晋江召开“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讨会”,把晋江实践的核心归纳为“以市场经济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取名“晋江模式”。从此,“晋江模式”作为农村工业化的一个样本,与苏南、温州、珠江等发展范例并称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四大模式”,不胫而走,驰名海内。

  斗转星移,晋江撤县设市已经15年了。到2006年,晋江经济实力已连续15年居于福建十强县(市)之首,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492.5亿元、48.59亿元,是1991年的25和28倍;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149元、8068元,均为1991年的7倍。可以说,撤县设市以来的15年,是晋江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社会进步最明显、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5年。

  在这15年里,世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晋江也从未停止过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探索和发展的实践,从未停止过现代化的努力。15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紧紧盯住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不同阶段的实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勇于探索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协调、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的新实践,与时俱进地不断赋予“晋江模式”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发展内涵。

  一、撤县设市15年的基本实践

  改革开放以后,晋江人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和拼搏精神,率先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探索,揭开了县域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撤县设市使晋江在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的新起点上,走上了提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新征程,开启了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撤县设市15年来晋江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归结起来,就是在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基础上,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共进,朝着现代化的目标不懈努力的发展实践;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中不断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改革实践;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创造作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的民生实践。

  (一)晋江撤县设市15年的实践,是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的实践。

  晋江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地方,工业化源自农村、起于“三闲”,这种地情,决定了晋江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其鲜明的内发外向特点,也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