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伏安:三个原因导致了国内消费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6:43 新浪财经

  2008年3月20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举办的2008“两会”解读以及第五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论坛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发言。

  李伏安:去年参加了这个论坛,谈了一些看法,所以很荣幸又被邀请到这个地方来参加这个讨论,刚才听了陈教授和李教授的演讲,我觉得非常受启发。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五点看法。

  第一个,从中国的金融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今天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也有很多机遇,这个题目我感觉比较好,从金融上面现在面临的东西,我搞不清楚,面临的这些问题究竟是我们的机遇,还是我们的挑战。

  前不久易刚行长有一个判断,说现在金融面临的问题,人民币要升值,国家储备多了,外汇储备多了,我们的外贸顺差大了,这些现象是很多世界上当今发展中国家所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事情,我们都有了,很多国家都要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我们都有为什么会成了问题呢?易刚定义为“美丽的烦恼”,包括刚才林教授讲的我们的投资过剩,中国在改革开放前20年,现在是30年,前20年当中我们都是为投资不足,投资不够而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我感觉应该都是为投资不足,投资的资金不够而担忧,今天投资过剩了,美国人到现在还在说,他们的储蓄率太多了,美国人消费太多了,中国人呢?长期的勤俭节约的思想,我们现在储蓄多了,老百姓挣了很多钱不消费,勤俭持家的风格发扬到了极点都成了问题,这都是“美丽的烦恼”重要的表现。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对我们来说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呢?

  第二个我的看法是,我认为我们现在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经济这么多年好的增长,怎么到今天,08年会成为有问题了呢?我承认,应对这么复杂的经济局面要进行宏观政策管理,宏观调控是非常难的,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今年可能是最难的挑战,但是我们发展这么多年发展这么好,怎么会一下变成有问题了呢?所以我认为应该看到是机遇大于挑战。相应的一个判断,我们今天的题目挑战机遇和对策的问题,从第三个环节上考虑,我们应该更多的出一些主动性的对策,既然这些都是好事,我们在80年代改革的时候,曾经资金不足,有了一点资金以后,我们的运输不行有瓶颈,运输好了以后人员有瓶颈,人员可以以后消费又不行了,那时候什么都是瓶颈,今天我们什么都有的情况下,只是怎样把它用得更合理,分配得更好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有更多的主动性的政策,而不是被动去应付,人民币要升值了怎么办?我想办法让它慢点升,或者压得不行了,我救去,我想我们还是可以找一些普通性的政策。这是第三个判断。

  下面就是解决问题,林教授刚才已经谈了很多,不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林教授认为是投资过剩造成的,我认为投资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人民币升值以后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长期的劳动力的培养,劳动力创造收入的能力不够,导致消费不足,他们是被动的消费不足,而不是主动的消费不足,是这样一种关系造成的,投资过剩只是一个一直循环的结果,而不是导致这一轮状况的根本的原始的因素,那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我认为是三个方面的大问题。

  第一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的,追求的扩大外贸,增加外贸出口,给了一系列的鼓励外贸的政策,从税收政策到投资政策到产业政策以及到地区的政策到区域政策等等,这些使得中国长期是有外贸倾向的,为了增加外贸出口的竞争力,我们又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只有靠低劳动力成本跟他竞争,这样使很多在中西部地区,小学教育都没有受完的年轻人,16、17岁就开始到这些外贸企业去工作,又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劳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成本,这样导致中国的大量的外贸出去以后,当然也有汽车产业,但是后面的这些产业,像这些产业的过剩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全世界的人都穿中国鞋,叫不叫过剩?跟全世界来比,肯定没过剩,但是对中国来讲肯定是过剩了。随着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逐步调整的是什么呢?是由过渡的外贸出口转向适度或者中度或者转向平衡的外贸出口。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