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紧”有多紧?(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1:10 新浪财经

  谭雅玲(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如果单纯从银行角度看,我并不看好2008年的银行业,因为从紧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关于从紧政策,争论较多的是存款准备金。从历史经验看,市场普遍认为15%是一个上限。但我认为,现在经济形势和资金量问题与当年的经济形势和资金量不一样。如果仅从流动性角度看,15%并不算特别高,还有上调空间。

  这次从紧政策直接针对的应该是银行,银行在房市、股市上的影响比较大,股市、房市上涨有很大的银行因素。尚福林说中国经济晴雨表是股票市场,周小川说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是银行,我认为周小川说的比较切合中国经济环境。

  从经验看,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经济稳定及社会信心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当前央行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是市场预期。2007年我们做了很大的调控,但为什么结果同设想的不一致,而难度和问题反而越来越深化?这同预期很有关系。市场参与者不是预期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形势对我这个行业及机构有什么样的影响,而是不断预期央行政策会如何,加几次息、升几次值、调多高等。我认为这种状况同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外国的很多投行和商业银行,除评述国家的宏观背景外,更主要的是评述宏观政策和宏观背景对具体机构和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政府在做政策抉择时有市场依据,也有条件。我们则更多关注网站上某一条说,某商业银行预测中央银行今年会干什么,明年会干什么,而商业银行本来应该预测中央银行的政策对我这个银行会有哪些影响,我的盈利点和亏损点分别在哪儿。再比如,在宏观调控下,出口行应该是顶了很大的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媒体为什么不能公开我们的压力和困难,把负面东西说一些?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文化问题,是一个金融文化问题。我们不能面对现实,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美国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悲悲切切讲问题,中国之所以遇到很大困难,是因为我们爱讲自己的成绩和胜利的一面。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背景及观念和态度。我们不仅要学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框架,更要学它的文化和观点,这样我们在真正的市场化基础和平台上才会相对做的比较好。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