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紧”有多紧?(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1:10 新浪财经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从紧和以前的适度从紧,只是量的变化,并没有质的变化。我基本上同意周行长的判断。但这个“量的变化”,是一个加大的量,不是非常小的量,当然这个“量”可能还没有达到足以促成质变的程度。

  从经济增长看,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防”,即防经济过热,防出现明显通胀。从紧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正是围绕这“两防”来运作。在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银行间接融资占整个市场融资比重80%以上,社会上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企业,各方面货币需求主要依靠银行体系。从央行角度看,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可能进一步收紧银行信贷,因为信贷毕竟是社会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银行控制不住也会对物价冲高形成压力,因此需要影响和改变。

  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主要的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和公开操作,当然还可以让人民币升值,虽然人民币升值算不算一个货币政策工具现在还在讨论。现有成熟货币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继续上调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存款准备金问题上,我认为我们不能教条化,仿佛15%以上就不太可行。从外需情况看,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生存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流动性还要向中国体内灌。为体现从紧政策,央行必然要加大力度。从历史看,1994、1995年,存款准备金曾达到13%。当时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是分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13%,备付金还有5%~6%。1998年改革后,两个帐户合一,现在只有一个帐户。如果看历史数据,1994及1995年,真实法定存款准备金能达到18%~19%,因此,当前存款准备金同当时相比并不算高。况且我们现在又面临流动性过剩,调控难度比10多年前大得多,所以创造出一个让人感到很惊讶的记录来是有可能的。

  强调从紧也要注意预期作用的发挥。以前我们叫“适度从紧”,适度从紧微观主体是商业银行,而企业还是紧中有松的。从紧是不再留有余地,强调一个出发点,就是“紧”一个字,这样有可能使微观主体行为在预期下发生一些自觉性的调整和改变。这几年的情形都是这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确实在博弈,贷款增长速度很快,银行说前面贷款快是由于季节性需要,或者项目憋得多。我们注意到,这次是从源头抓起,从新年开始就要抓。央行经济工作会议之后,马上把存款准备金上调1%,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量就非常紧了,加上2008年也有可能会用控制信贷规模等方式来辅助或加大从紧力度。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和微观主体对经济的预期就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我们到2008年的时候看,贷款再冲高的概率可能就会小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