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中国IPO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峰会13日实录(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9:13 新浪财经
答:许总,投国企会辛苦一点,退出来说的话可能在整个条款设计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从我们这个案例来说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与民营企业家的沟通更加的容易一点,未来3-4年有一个合格的上市,这是通常的条款,如果没有上市会要求内部回报率会有一个条款,在国内有企业的谈判过程中,你的能力有多强,这个情况下我们就要包括进行保护条款,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股东会有变化,担心的是大股东换人,与上市主管部门换人,会不断地面临沟通方面的挑战,还好这个企业业绩经营方面很好,只是沟通方面更加的积极。 问题四:外国企业进入房地产还有没有什么办法? 答:许总,房地产是我们公司另外的团队负责的,你可以进入我们的网站联系房地产的团队。 答:张总:限制资金进来的话,国内有一个项目,正好有一个渠道,外汇管理局进行审批的,我们可以在外面合理的操作,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在境内有一些地,自己缺乏资金,这些企业也愿意出售的,作为这些外资也可以进入。 问题五:我是来自青岛的一家国际物流公司,我们公司现在有营业额有3.4个亿,毛利不到3000万,成长快也面临公司资金上的问题,我想问一下,张总还有许总对物流、服务业比较有经验做这种方面的投资,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有多大?针对我们目前的规模你觉得我们需要从哪一方面加强发展达到你们的要求?谢谢! 答:许总:物流行业谈不上专家,哪个物流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对客户增加的服务是否重要,幅度有多大,很多物流说难听点是跑单帮的,以前是扁担现在是卡车,很多基金不会看中这一块,基本上是一个很低的服务,在物流这一环节到底有多好。 张总:物流企业的话整个产业链在物流上做什么,物流比方说有CPI是陆上物流、海运、空运等都有,从上流来讲的话,有做集装箱的、干散货的、自己有船去、有做代理的,如果是假设你的折旧、税都交的话,你的利润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中比较看中的话跑到上流是造船,造船也要看什么样的船,未来三年的话跟所有的运船指数都会下降很多,造船比较小心的介入了,运费往上降的话影响到企业的营运,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运费下降资产也要下降,从造船来讲,为造船行为服务。在物流方面我们如果是跑单的,这并不够的,够的是要有一个很好的ERP系统,提高整个的运率,客户有多少的人?GIT,在冷库是非常缺乏的,很多国外食品企业、超市企业不得不召集自己的车队,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比较看重的,整个物流行业我们也是比较看中的,但是不知道你们具体是做什么的。 问题六:我是来自韩信投资公司的,主要做二级市场,也收到很多的股权投资的计划书,偶尔也会做股权投资,个人感兴趣的是上市的公司,实际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公司的成长性等等包括财务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但是发给我们的私营是10倍左右,在中国的二级市场会长期的存在,假如投资这个公司的话二年,要求二、三年回报三、四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纯粹是基于这个二级市场值不值得?想听听嘉宾的看法?如果你们碰到会不会去做? 答:赵总,从基金角度来讲,肯定是不会做的,二级市场的判断谁都没有100%的信心,中国包括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经济包括政治因素无法判断,只是通过私募和公开市场的差价的投资是我们不敢做的,所以从私募来说,现在竞争确实越来越厉害,企业家要求基金的决策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还是基于我们的投资理念,好的一个公司、业绩能够持续的公司,绝对不会为了资本市场来绑住自己的公司策略。我想大家可能都是这么想的。 问题七: 1. 一般投资一个企业投资周期多少?上市之后还会继续投资还是全身退出? 2. 在投资过程中有没有失败的案例,原因在哪里? 答(许总):1. 每个基金都有所谓的周期,像八年、十年,制定合约里有周期,到周期的时候必须要清算,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虽然我们看到这个企业长久来说,这个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企业,但是有时候不得不忍痛割爱,受合约的限制,大部分的私募基金投资,还没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或者是一些上市公司的项目,但是我想大多数基金都是投资公司的股权的,向我们的基金一旦上市以后一定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能追投已经上市的公司而且要在合理的时间段退出,我相信很多基金不能投资上市公司。 2. 一半上市一半做上市的企业,要看缘分,目前还没有失败的案例。 赵总:凯雷和兰馨都有失败的案例。 我先来说一个然后温总说一个。我们曾经投过一家公司叫**科技,做所谓的CDMD比现在所谓的TDCDMA更先进,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教授组成的团队,投资失误我想有四点原因:一是技术太先进了,二十年以后可以但是对现在来说还是有很多的技术难关,这么多的博士、教授都没有攻克。二是市场,中国政府以电信的市场的设备的提升,其实速度是相当的保守的,关系到老百姓每天通信的需求,一直到技术很成熟的时候才会进入市场;三是现在比较担心投资太技术人员、或太多教授在做的公司,其实就是说以前开董事会的时候,技术的泰斗来吵架,看谁的技术更流,这样对公司的业绩、商业的运用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内部斗争太激烈。四是互联网泡沫的顶端,投资价格非常高,最后一点也没有拿回来,不过也赔的差不多了,这也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温总:不太愿意说,现在有些企业也还在运营,虽然这个企业我没有在上面赚到钱,几年前投的到现在也没有上市,没有赚到钱,但是要站在创业角度来看,10年前1万元起家到现在有几百万的公司,兰馨在在中国有接近15年,其中有一个互联网,在互联网正式泡沫时期,他是互联网的门户,互联网门户在当年会有很多家,今年到现在为止存活下来是新浪客户几家,我们投的几家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被淘掉了,很多时候是不可能避免的,是风险投资,没有投资风险我们也不可能投到携程,赚了30倍。另外一个失败的案子不能叫做失败,我总结原因无非在二个方面投资失误:一是市场变化超出当时分析的;二是看错人了,看人看错并不是在这个把企业家,说企业家没有能力,把很多的原因放在自己向上,看错了不是说人不好,这个人是有具备做这个企业的能力,在投资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一点,但是反过来的看,这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运营有经验,这个人没有做过厂长,但是运营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订单送错了等等导致理赔,错失良机,市场上竞争机会被别人拿走了,业务模式可能没有看到是一个高壁垒的模式,企业只要犯错误就会被超越,这个团队没有的能力,如果有错误出现是这二个原因。 问题八:我们有一个商业的构思,我们希望各位给点建议,在美国有一家公司是做服务行业,跟卖水是联接起来的,现在不方便说公司叫什么,我们想拷贝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型,现在已经通过渠道了解了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型、内部标准等等我们都有了,我们现在想在中国做这个企业,跟服务性行业的门槛不是很高,所以我觉得我们有这个能力做好这个事情。之后可以告诉美国公司我们是你们在中国的兄弟,愿不愿意引进我们?我们有商业计划,不知道嘉宾能不能给我们什么建议? 答:赵总,我想在会后单独谈吧,拷贝国外的一个模式在中国是可行的,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要考虑产业的独特性,这样会花很多的时间,会后讨论。 感谢各位嘉宾用宝贵的时间跟大家会谈。 谢谢大家! 专家讨论:PE和VC在中国:如何在今天激烈环境下设定一个成功的退出战略? 主持人:钱学杰(汉理资本合伙人) 讨论嘉宾: 张思坚:红杉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 陈志勇:赛富投资基金董事 李广新:德丰杰龙脉中国创投合伙人 陈永坚:美国必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钱学锋:汉理资本董事长 主持人(钱学杰): 第一,感谢主办方提供的机会,我想首先让各位嘉宾简单的介绍一下基金以及个人投资的业绩;第二部分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各位嘉宾来回答;第三,会留比较多的时间与听众互动,我想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活泼一些。 张思坚: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其实以前是做工科的,七年前进入这个行业,一个简单的背景。 陈志勇:大家好!赛富在中国算是做风险投资比较久的,2001年开始做起,43支海外基金和一支人民币基金,做的比较好的是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网络、橡果国际等。 李广新:上午听了一些在座的嘉宾的一些问题,是美国的一个主流基金,全国体系的基金投资的数量数是全国第一的,去年在中国投入的项目到一年半,投了20多个,在中国VC排第三名,简单的情况,从我们这个德丰杰第一个投百度就是我们,大家可能就会有点印象,从投资基金角度来讲,我们做一个早期的投资,这个基金在生存期有没有投过非常有影响的项目,百度今年是100亿的市值,自己的声誉决定的,我们这个基金专门投中国的,1亿美金的做早期和中期的项目,互联网、健康等一些项目。 陈永坚:全球最大规模的一家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跨国并购、美国、英国的资本市场,每年做融资的项目。 钱学峰:汉理资本是一家国内财务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做的就是财务决策顾问,我们如何协助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如何在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里,与私募基金股权的嫁接,成为行业里的NO.1,从2003年成立,汉理已经完成15起投融资和并购的项目,总的成交额在15亿美金,包括向第九城市等等,总的市值相当的可观,是超过150亿美元,最近一、二年所从事的项目,我想提出来让大家了解汉理,一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工业基点,中汽投,引进了花旗投资,第二,国内最大的种树项目;第三,中国最大的节能公司,第四,做网络媒体公司,我们包括德丰杰。 主持人(钱学杰):陈律师,所讲的10号文的政策的改变,中国的资本市场也非常火爆,这里的变化,现在国家对企业到国外去做海外融资的限制是什么,在预计的将来从个人的角度,你所了解的信息国家的政策会不会有些构动。 陈永杰:10号文中国政府部门共同发部的一个新的法规,所谓的10号文针对外资投资者,投资中国项目,对中国企业融资的角度来讲,可以这样讲,不是不允许,但是里面的细节的限制对中国企业到境外重组会很困难,10号文以外,2005年出炉的所谓45号文,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带来一个新的挑战,所谓的45号文要求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或者是企业,在境外设计所谓的FDB,要到外国局登计,今年5月29日,有新的1062号文,总的来讲,现在中国要到国外寻找BDI设计境个的FDP(特殊物流公司)不是不可能,特别困难。如果要在境内设立这样的特别募集公司,最少二、三年的营业历史,才可能满足外管局最新的要求,具体就是这个了,外汇、审批、架构设立的题,所以最近在国内的企业架构没有设立特别的物流公司,现在所处理的项目都与中外合作、合资,对境外的基金投资来讲,是很难的,普通法权限很多时候,一般来讲不允许不同的类别股权,股权股和优先股,中国的公司法中国的法规不允许不同类别的股权,对投资者来讲,少数股东的保护股不可以说完全没有,非常不完善。 主持人:所以我也想把这个问题给各位基金的朋友,少数股东如何在中外合资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少数股东的优先权利延伸到国内的架构,国内的审批机构得到允许,最早期项目,也不做中外合资企业,也不做七花八门的,从这个比较晚期的项目,包括PE不得不做中外合资的企业,这个在里面少数股东的权益保护如何设置? 张思坚:其实我感觉到任何的保护都在纸上,关键的话是你跟这个企业的老板有没有一个共识,投资之前的共识如何控制。 陈永坚:纸上的条款在多,也是对这一个公司的考虑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不了解纸上的条款保护太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基本原则性来讲,不管是合作性的方式,确实是有很多上市前有很多海外结构的特殊的权益和条款,没有办法实施,对投资者来讲,如何在过渡性阶段,公司上市之前,做大量化保护权益,把一些海外贯用的条款符合中国法律标准的条件下,写到公司的章程里,少数股东的否决权利,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与管理团队适应的基础上才能做到。 李广新:移植到符合到中国法律上还是律师来做的,对团队的了解,所有的文本都是防止10%的时候才起到作用的,作为投资人来说要用规范,自身的行业操守在里面,不要犯第一错误就可以了。 主持人(钱学杰):企业融资吸引私募方,附加的利益,其中有一条很重要,中国有一条企业能够希望在海外上市,实现价值,在私募上讲能够提供帮助。我碰到的一些企业在问我,碰到投资的时候,很多项目的退出也是在中国的A股市场,你们作为海外的投资方,在中国的市场退出,如何帮助企业,给企业带来什么资源? 陈志勇:不管在海外、还是国内退出意义差不多,前几年大部分投资外方的资金在海外注册公司,投完之后在海上市,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股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和中国法律未成熟的条件下,退出法律要比较完善,对我们来讲,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威胁,多了一个选择。不管是在国外还是海外上市,上市的原因是一样的,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开始,如何融资让公司更快的发展,创业者就是上市套现的话,这个公司不是成功的。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公司不规范的事情规范化,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上市以后与私募完全两样,利用私募不断发展,转型,发成为为最大的传媒,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上市,是得到了投资商的投资,吸引了人才,改变了体制,对公司提供的一些条件和资源是非常相似的。 李广新:如果在国内上市的话,从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境外的投资基金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可能今年要在创业板方面会有一些优势,早晨听了大家在座的非常有经验的,从主板上市有额度的限制,额度限制帮不了忙,做基金都想投上市以前的公司,大家都想投的,境外基金也抢不过在座的各位,但是反过来,境外主流的VC有两个好处,特别是最中期和早期的,壮大和发展有好处,创业版,中远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优先上的项目,如果有规范的声誉的投资者,这个公司的股票上市以后,在资本市场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和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讲,境外规范的基金对企业是有帮助的。 钱学锋: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潜在资源增值的那一部分在哪里?在海外上市驾轻就熟的,一个电话好几个券商就能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了解,国内A股上市的准则了解多少,这些对于被投资者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内券商对境外所投资的公司了解多少,慢慢的开始很多的VC眼光比较长,开始在这个领域里,需要一定的人脉、案例的积累,有第一就会有第二、三个出现,这是08年的一个新课题,我觉得上市应该有什么,到这个时候通路就比较通畅。 陈永坚:一个企业上市不是一个终点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企业上市也是融资的过程。运用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第一资融资以后后续融资也是一个考虑,后续融资没有在美国、香港那么的容易。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为一个企业带来所谓的并购扩并,拿到在美国的股权,以后并购其它的企业基本上有一个选择,就是要一个选择,除现金以外可以用股权、股票并购其它的企业,这就是在境外上市的好处。当然中国的政策、法规问题,对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种种不同的困难,10号文出了以后,没有批一个在境外上市和重组,中国的证监会政策是很明显鼓励本国的,在中国上市对资金来讲最重要是回报,在中国现在因为法规、法律不健全,所以从税务方面20%的税率,外汇三年以上的所得计,对境外的资金非常的不利。 张思坚:讲了这么点也牵涉到在座企业的考虑点,如何选择这些基金,我认了除了价格大的基金的品牌,如德丰杰、赛富,你们在选择哪个企业的时候,1/3是价格,1/3是品牌,1/3与投资经理之间有没有化学反应,带来的好处,帮助我们上市运作,对公司确实其它的可以做什么,这也是比较注重的考虑,整个上市的过程考虑当中。 钱学杰:创业版。2008年寄予很大的希望,我也有很多客户在问我,境外投资对创业版看什么?在创业版退出会感兴趣?三年之后如果创业版是美国的高新企业来讲是很好的融资的渠道、市场,还是相对香港比较小的不是太好的退出点,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张思坚:其实我不是很知道如何回答,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没有太多的先例,这个二级市场的流通也是一个未知数,对创业版这个市场我们相对来讲我们比较看好,因为在美国的话作为基金投了35年的历史,拉萨尔都是我们投资公司创造的,我们真心希望这个市场能够成长,特别是小型的高新企业。我们大概还是持一个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在投传统行业的时候,在中国动荡的市场上面,我们是希望比较大的、成型的、成熟的团队,创业版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风险我们现在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陈志勇:我觉得其实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假如一个公司要上市保障要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把体制、基础建设好,不管是在海外上市还是在A股主板上市还是将来的创业版,创业版比较详细的条款还没有出来。我个人认为不出香港的,也不会是2-3年就能够看到结果的,在中国做创业版需要各界投资者、券商等一起摸索,什么样的适合中国的创业版,是一件好的事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非常关注创业版发展的状态。 李广新:8月份、10月份一个消息,草案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到现在国务院没有分布,我们有些顾问参与了创业版,创业版从1999年开始到2000年,拖了8年,符合国家“十一五”的计划,“二会”肯定要开的,预期是要开的,大家也听说科技部、发改委成长企业的路线图,这里面还有很多的未知数,中国政策上的东西可供性比较差,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不会象香港的,香港是一个空心的,不支持创业版的支撑群体。新加坡又做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板块,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应该是长期看好的。 钱学锋:创业版是乐观的,基于二点:一. 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率是比较高的;第二,正如有一家基金所讲的“听党话,跟党走”,是大势所趋,讲到这个方面,温总理说一个是增加股权的投资比率,优化投资结构,但是同时我又感到有一些审政里面,我们碰到一些大量的客户包括基金,净利润在2000-3000万领域的年成长30-50%的公司,都是期望上创业版,从预期里面看到一些泡沫的影响子,于是乎这个里面过度的发展可能会引进泡沫,中国的市场国内的市场要他建一个创新的社会,国内有大批的企业都有通过创业版、股权私募融资,跟香港、新加坡也好,国内是一个巨大的一个成人游泳池,比起香港和新加坡他们的游池好比是儿童的游泳池,里面的企业太少。 主持人:我听说当地政府作为一个政绩,帮助当地企业尽快上市,那么多的企业如何择优选择上市,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问题一:我是来自安信证券投资银行部的,关于创业版的讨论,请教目前关于国内的IPO国内市场越来越好,创业版在08年呼之欲出,我想请教一下海外的PE或者VC,你们是如何应对的?等待10号文的修改走海外上市?还是接受国内的现实适应国内的市场,尽管他存在很多的问题?谢谢! 答:陈志勇:对于我们来讲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绝对是一个机会不是阻碍,我们是非常看好国内这一部分的,通过中外合作、合资的也非常多,以前没有办法在国内没有办法推出,现在有了海外的通路又有了国内的通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有的投资者来讲,都要适应变化,跟监管部分来合作协商,最重要的事情上市还是说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上市融资之后做什么,向我们一再说的我们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公司,在投资上讲,大家在电视看上很多的券商在买股票,是让他们来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花钱。 张思坚: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今年七、八个项目一半,一半在国内,看好国内的市场,其实还有一个通道在民营企业一般暂时还没有概念的,把公司给卖掉,是公司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好不容易把女儿养到十八岁,还真不愿意把女儿这么早给放出去,所以我想整个市场慢慢成熟的放,进入民营思想运营的范畴,我想企业还有不同出去的途径。 钱学锋:我同意张总说的,退出除了IPO以外还有并购,比方说2007年以10亿美元卖给U2卖给Google,如果不卖U2难得实现他的退出。把企业的创业作为一个生孩子、养孩子的过程,我多奉劝企业学基金,就当作是想成养猪的,养孩子是不会卖孩子的,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等到猪涨到合适的时候就可以卖掉,16亿美元不错的,孩子16亿美元天价也不愿意卖,这里面思维的转变与VC的退出也是相辅相成的。 陈永坚:大部分的退出项目都是通过并购,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希望通过IPO的渠道,在美国拿到峰头是小数,大部分的退出基金是并购,在中国本地来讲,有一个很基本的观念的改变,企业家需要在观念里面有一个改变。 李广新:并购我觉得非常有意愿,企业家不愿意卖公司,买公司的不愿意出高价,特别是买公司的不愿意出高价,并购掉的价格与上市的价格差不多,国内的主板上市公司有一个很好的价格去并购一家公司的,回到提问,存在是合理的,国内就是这么一个现实,要投就要接受国内的现实,所以说在国内投也是一个现实。中国的主管部门也比较清楚,与国际接轨,在国外去肯定不会限制的,所以国际化的势头不要认为一卡死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会慢慢国际化的,有些公司还是适合在国际上市的,如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问题二:我是来自香港中央煤汽公司的,两个问题:1. 决定要做PE和VC的时候,策略或者依据是什么?2. 对PE和VC项目估值的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公司手段上有哪些显著性的差异?最好有案例来说明? 答:陈志勇:投资之前做估值,都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投了多少钱进去回报率是多少?没有任何风险,债券,估值有很多方面可以看,PE的估值,净资产的倍数,根据不同的行业,比方说投一个PE互联网公司,与一些公司不大一样,国内还是PE型偏多一点。 钱学锋:财务投资人有评估的方法论,从PE的角度市盈利基本上是在5-15%之间,区别秀大,取决于行业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团队?不等于融不到资的,但是成长性非常的好,对VC来讲PE评估法不太适合,对PE来讲股权私募基金用PE的方法多一点,有些项目是比较重资产的,所以考虑到净资产,比方说红杉的张总讲到的关注物流,不是跑龙套的,只干体力活,有资产的,有些公司是轻资产的,主要是提供产品服务的,价值链上的评估方法都会有所不同,一般都是万变不离其中评估的最后就是人,最大的挑战教训也好投错人还会失败的。 问题三:我是美国一家证券基金的公司,各位投资大多数都是VC公司小公司,一开始有几千万利润就会上市,前几年可能赚的比较快,看ER通看着的是什么?未来的五年增长有多快? 答:陈志勇,我想首先呈实一下ER通是另一个团队做的,我们是与红杉集团对物流是看好的,物流的缺陷导致成本非常的复杂的,没有适当的第三方物流,食品、饮料也不是太合适的,ER通给客户提出了不可代替的服务,像菲利浦等也好,不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团队,不需要在中国找第三方的运输公司,自己的主营业务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服务,另外一方面从资产方面来讲,对中国的行业是比较看好的,而且是这家行业是的领先者,可能是这几方面吧。 问题四:我是来自上海爱威尔律师事务所的,我想问一下陈律师,在您看来国内目前的阶段为什么律师事务所本身没有表现那么积极的态度呢?第二个问题问一下事务所的行业,介于这个行业来投资? 答:陈永杰:在上海和北京跟我们合作的十家、八家,在中国法律市场来讲一方面不是很活跃,一方面是经验的问题,在美国的“硅谷”的因特尔是我们做的,美国“硅谷”从六十年后期已经开始做工头的项目,对我们所有的资金灌输了不同的条款和法律,不同的方面来考虑问题,一方面是经验的问题,中国本地是会增加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 答:李广新:你的思维是典型的中国做生意的行业。我们做VC的非常好,中国的企业家做完房地产做钢产,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做VC的总有机会顺理成章的早期做到晚期,美国的思维就是到全世界去做VC,德丰杰就到越南、俄罗斯做VC,美国是专业化国际化,做的最大最好,千成不能投律师,不公正,我们投了他别人不会投他的。 钱学杰:第一个问题,对国内的条款还是比较熟悉的,境外和国内所做的比较多,越来越多的PE会越来越重视的。 问题五:2008年PE特别是海外的PE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包括欧美次贷的影响?包括中国政府对海外资金的流入?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PE会很高会不会影响对企业进入的难度?要参股公司的估值会偏高? 答:张思坚:对我们基金来讲,最大的挑战是中国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 答:陈志勇:08年的宏观调控力度会有多大,在私募的过程当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竞争,更加的一些其它的基金与A股市场来比,对投资人来讲,我们的投资者把钱管理,让我们来分析解决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不管股市是1000点,看到一个好的团队、商业模型、可扩大的一个商业模式,不管是5000还是1000,是时间问题,关键要投一个好东西好团队。 钱学锋:2008年本身最大的特别热钱涌入,美国次贷的危机,使得美国很多的基金到海外寻找基金,从纽约搬到香港、北京、上海、越南等,热线不断的涌入;第二是国内热,奥运会,创业版及将推出人们热情非常热,A股市场全聚德一只鸭就可以冲上天,一股风可以形成龙卷风,对PE来讲是两个字:清醒,不随波逐流,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住机会。 问题六:国内一家金融机构投资部,作为PE还是VC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以后,也不光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企业从原来的一个很小的规模做到上市,过程当中要做到很多公司,像钱总的话养头猪饲养员很辛苦,在你们的投资过程中,如何做,如何规划?从刚开始的一个小组织达到一个成熟的上市标准的机构。因为刚从红杉张总提到曾经投到GRC大型机构,股债结构、体量、规模都不一样,不同类别的规模的机构帮助他们上市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做了什么具体的工作? 答:张思坚:我们企业看多了,只能笼统的讲只能说60%的中国企业有几个热点,一个财务总是有一些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需要很多的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金融顾问公司的沟通,这样能够把财务方便提升一部分,第二就是员工持股的问题,这些兄弟跟了你十几年,总是希望有一个体现,你现在跑到杭州整个,因为阿里巴巴的事件整个杭州的员工分希望开始要持股了,这也推动了公司理念的一些进展,从PC和VC的角度来讲,其它的运营模式、市场开发、交流都能够把全球的资源拉进来,我们自己的基金在美国、以色利都是比较成熟的,对我们来讲每个星期都有一个报告,上面都会列出每个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公司或者对于其它办公室投资的做了一些做事情,特别在我们基金里面非常注重要推的一些事情,另外在上市过程,在前端的整个准备理清梳洗的过程,差价就会有几千万,再到上市以后二级市场应该如何来支持?这些从我们的角度来大讲,大家对我们的公司做的比较多一点,以后公司在海外扩展、兼并、收购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问题六:请各位嘉宾红杉的张总回答,目前大家谈了很多对国家的政策形势的变化,那么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红杉做出了一些走在前面的东西,是不是所有的PE和VC都在寻找一种方式积极的参与还是有一个工作的暂定?目前的形式谈了很多负面的,对国内国外的市场有些阻塞,对VC和PE目前阶段性工作有一些可能是在观望,或者参与A股与国企的投资,会不会有内外结合的做法是因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张思坚:我们过去两年半投了大概四十个企业,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形势的,我认为退出的话只不过是一个暂定的一些问题,有着中国的市场慢慢的开放,不会再是一个问题的。 陈永坚:45号文出来以前有二个更要命的,11号文和29号文,1月、2月、4月的时候,11号文和29号文大家半年时间,中国整个风头的行业都是没有活动的,因为里面的股权投资的条款是非常致命的,但是外国管不过半年听到很多行业里面的对话,然后10月份新的条文里基本的概念没有改变,但是最要命的条款改变了,所以现在中国法律法规审批机构的政策好像对以前两头在外的方式不利,但是我看中国领导是非常理智的,最主要的最后的目的是乐观的,因为最后的目的是发展中国的经济,A股、企业、风头、创业等也好,发展中国不同领域的行业,所以中国的未来是非常明朗的,值得观望的。 主持人:钱学杰,今天跟着党走,肯定会有一个总的天地,大家都看好中国的市场,适合中国的与国外的美国的标准来看中国的企业,应该还是会有挑战的。 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听众,下边请主办方复泰教育培训中心张国峰主任致闭幕词。 张国峰(复泰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闭幕词: 感谢六位嘉宾,大家好!两天紧张而精彩的论坛结束了,请允许我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二天来有26位嘉宾作了精彩的交流演讲,我们一共有380位来宾出席了会议。在昨晚的新年慈善晚宴上,为复旦大学发展基金会筹得善款12.8万元,从各方面看本次论坛是非常成功的,对各位演讲嘉宾能够出席我们的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代表主办方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真诚的谢意! 2008年我们还将在本次论坛的基础上,就IPO和私募股权展开论坛,我们在3、4月的时候会与徐汇区政府再举办论坛,下次我们还将邀请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 复泰教育培训中心在过去的3年中培养了3000多名企业家,将整合政府、教育资源,为这些企业家提供进一步服务,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 复旦大学也在积极筹备成立复旦大学企业家协会,我们也将作为秘书处,为作为领军人物的复旦大学的校友,同时也是很多在资本市场上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一如继往的服务大家,我再次感谢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感谢我们的媒体、感谢赞助伙伴,欢迎大家2008年春季再相聚。 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