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中国IPO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峰会13日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9:13 新浪财经

  钱总:创业者提问题的水平也反映出了这个产品。

  问题三:我是来自于海通证券,目前管理的客户有600-700万,可以达到IPO上市的转移到银行上市,没有上市的要引进PE和VC的比较,上海的客户有40多万,做了一些成功的,VC和PE的引起。PE是多少倍?渠道有什么要求?对企业的投资者的介入程度?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共同分享?

  答: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但是我们定价来说,经验与市场的底值,测试市场的回报率,对于配制的渠道来是二种:一是帮助公司上市;二是不能上市收购;三是合伙人制,诚信合作,非常公开。

  问题四:国内的PE公司如何退出?国外的PE如何退出的?

  答:上市的规则可能跟国外有一些,向何总提到的向上市以外还有其它的,向收购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钱总:感谢四位嘉宾精彩的论述,也感谢各位精彩的提问。

  谢谢大家!

  专家讨论:投资家的观点:接近中国高回报私募股权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赵宁(凯雷投资集团董事)

  讨论嘉宾:

  张思坚:红杉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

  卢长祺:东南融通集团联合创始人

  许 雷:普凯投资基金合伙人

  温 郁:兰馨亚洲投资集团投资总监

  主持人(赵总):在座的大家一方面了解私募基金里面的运营情况,合作后会互相的比较了解,讨论私募基金与企业合作以后有什么样的程序,从投资到工作的运营到IPO之间有什么潜在的一些障碍,大家可以尽早的做一些预防和准备。

  张总:红杉基金有10亿美元,有两块业务,1/3基金会投在传统行业,一般行业就没有投入,另外一个是5亿美元的投资。

  卢总:参加这个会议老实说我不是特别的对路,东南融通公司是第一个直接的受益者,我今天也非常巧,遇见了最早的投资人,东南融通是一家专注于做金融的外包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私募股权资金的大力支持,有“国迈”和“老虎”基金,也是中国的“常娥”升天的那一天在美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日的85%,私募基金的理念;另外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东南融通整个团队大部分都是复旦的毕业生。

  许总:主要的背景是欧洲的一些资金,2003年在中国设立,主要是工业投资类的生产企业,还有服务类的企业,投资金额在1000-3000万以上,有房地产商的另外的管理,地产项目为主,IPO上市的中期、后期的一些项目,过去投资的一些项目有一些是工业性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的企业、餐饮连锁企业。投了风能的一个企业,工业性的企业在香港上市,主要投资一些偏传统的一些企业。

  温总:是最早在中国投资的外资的私募投资基金和风险基金,在中国有亚洲的第三季、四季的基金,一共有六亿,基金完全投在中国,这二个基金在国内投了有20多家企业,三个大类:一类是工业;还有一类是资源;另一类是能源,从100万美元-400万美元左右。

  主持人(赵总):什么行业最热就去投什么,说不定不是一个最好的策略。有一些比较好的都可能已经快失败了。我请问嘉宾一方面整个市场比较关注什么行业?有些什么行业市场并不是特别关注的,但是反倒是市场比较有潜力的。

  卢总:作为基金来讲比较关注一个行业,在中国整个是一大的市场,GDP增长10%的时候,有很多的机会比方说金融类、消费类,差不多投了一些连锁的餐饮,相对来讲比较关键的是生意如何,我们其实整个餐饮业从中餐、西餐、川菜、沪菜、粤菜等都看的挺多的,关键是生意是中央住房控制到一定的程序,我们认为牵涉到很多领域都是能够投资的,比方说最近投了二个企业,诺亚财富专门做个人理财等都是在金融服务业在未来三年里有整个层面上、下、左、右有很大的空间。

  许总:从行业说很多基金把整个基金定位在一、二个产业的定位上,主要是看这个企业的目标市场是不是足够大,能否支撑今后五年的发展,如果公司的业务,市场产业占有30-40%年增长的话,我想在过去几年可以看的出来,很多偏门的产业都纷纷获得了基金的投资,比方说我们投资的美容连锁产业,以前都没有人去关注,最早投资的餐饮行业,我想公司只要有成长性不要担心所谓的热门行业,很多基金也不是追求热门行业的,我们追求一些确实还没有被发掘的产业,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谢谢!

  温总:看好什么行业就在行业里面选择企业,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更关注于每个企业的质量,前面二位也提到成长性,这无疑是中国投资很关注的,把我们的投资一类是成长型和今后的壁垒,是所有的人都关注了。中国不缺成长性,连锁性就是很好的,在一个城市得以成功就带来了很大的成长性,我们投资了一个连锁运动“运动100”,一共有18家大卖场,过了一年资金投入变成全国有100家,像苏宁、国美等,除了成长以外还有壁垒,你的产品在过去的五年中是涨价还是降价了,如果是降价了还是担心,涨价了有可能进入技术壁垒的时期,这样的行业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行业。回头看,我们投了教育、医疗行业、销售金融行业,像诺亚财富等,这些行业有特点,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存在很强的服务不对称性,这个能力可以来自底牌,运用模式。好比复旦说明年学费上涨20%,不会没有来报读的相反可能会有更多人来报读。

  主持人(赵总):在2000-2002年的期间,系统集成也是一个相当热的行业,一些小公司加上硬件的配合,加上网络也赚了很多钱,但是最后这些企业也都散掉了,可是东南融通也做这一行业,但是他却可以成功,是如何做到的?

  卢总:从公司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化有一种说法,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成功,要有三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热点的切换是非常快的,我认为这是很难把握的,往往论证一个理论在实践之后,某一个投资理论是证券的,但是可能到了新的高期的时候发现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或者说是需要有改正的地方,从公司创业的角度讲,可能也会想这个热点大概在哪里?但是3-5年以后的情况。第一,这个公司确实是有这个业绩,有这个市场的容量。第二,管理层、投资方也好,大家能够有一个变化的理念,一旦发现可以转型或者说有转型必要的时候,决心要快,方向要准,这也是很重要,顺事而为。东南融通在转形的过程中也很痛苦,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比长天公司还要小,现在却比长天要大,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感觉到应该转形的时候所以就转形了,并且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地利:用美国的标准去衡量,用中国的形式去做。东南融通在这一点上面做的非常好,有一个好的沟通,用美国的方式去评估一个商业模式、价值,私募基金放权让本土人具体的去落实这个业务。人和:可以这样说东南融通是一支具有情商的团队,在磨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很大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目前公司发展较快的,转形成为一个计算机软件的外包商,包括业务流程、转换商,甚至并购了美国的企业,公司现在有150亿的规模,飞跃其实蛮快的,谢谢!

  张总:从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讲,在中国要成功我们有一个理念——跟党走。几年前的地产、矿产资源等,这一行业不再是苦力的项目,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讲,这个“十一五”计划我们国家是鼓励哪些行业,国家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如果找到一个比较合资的行业,就像冲浪一样,找到一个很好的位置,就可以正确的走下去。

  主持人(赵总):投资中国二地和三地城市的机会,在操作的时候,向我们也投资了包括在西安、成都、重庆包括江苏各个地方的二级城市的三级企业,各个经理如何寻找这些企业,找到以后如何共事?到底是有空间的距离,如何确认这些公司的理念与我们是保持一致的?

  温总:二、三级城市的话,我们可能更希望发生更多的传统生产企业,而不是服务类连锁企业,服务类连锁企业在一线城市挖掘更大,需要品牌,本身的单一的市场,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在二、三级城市很难找到服务类,通过品牌的企业,除非他是二、三级城市转到一级城市来,在二、三级城市我们关注传统的企业,这是我们大的一些思路,至于在二、三级企业如何寻找项目,我们内部有一些资源,通过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这个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距离感如何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这里肯定有一个不方便之处,但是关键还是我们做好前期的项目评估和筛选,避免事后救火,在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规划事先要与企业的管理大股东要有非常详细的沟通,达到统一性。这也是经常会在合作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地方,希望事先达到理解,如何设计这个架构和条款,通过合同的方式来保护我们作为小股东的利益,当然有时间的话不管多远也要去,向内蒙古很远也要去,几个方面都需要做到,这样才能确保合作以后双方的沟通。

  主持人(赵总):在重庆投了好几家连锁企业,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张总;我想还是原来的概念,这个行业是不是容易复印的,比方说看了高端的餐饮业,品牌很好,中餐可复印制性低很多,跟外婆煮菜的话是味精少许、盐少许,很少有量的概念,相对于中餐,我们如果看一个企业有150个菜的话,这个要复制、要控制质量、要保证在上海的这道菜六点出的菜与北京中午的一道菜三个月以后一模一样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肯德基、麦当劳整个过程控制的非常严格,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重庆的小天鹅、乡村鸡,做的非常不错,也找到一个市场的机会,我亲自到上海的乡村鸡去,在肯德基的对面,人流量绝对是肯德基的二倍,这几点差不多的话,差不多可以从市场可复制性的角度来讲相对比较准。像这种营业模式一年可以看200-300家的店,山西的这种店是非常困难的,靠当地的厨师的手艺,厨师一走训练就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高端的餐饮业难以胜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低端的市场做投资,在餐饮业有一个理念:吃饭跟贵族一起吃,投资吃饭的话看老百姓在哪里吃饭。

  主持人(赵总):投资者能够得到最多回报的一个方式,凯雷成长资金去年考虑5-7个公司上市,结果都推到08年上市,我想看最后能上市以后,原因有很多,这些企业的业绩都是相当好的,业绩上亿,可是有很多的其它的问题,包括法律结构、审计、竞争对的手干扰、客户的法律纠纷,不是那么平坦的一条道路,先让卢总跟我们分享一下他们上市碰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

  卢总:其实在上市过程中也没有一个特别的上市时期,其实大家的心态都是,用一句不太准确的话就是:随波逐流。最早的时候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想法,最早的时候也想过到新加坡上市,新加坡的市场流动性、市盈利也不是特别的理解,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见到了纽约交所的官员,了解官员会建议我们到纽约交所上市,基本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和一个特别的动机和目的性,包括私募资金找到合适的理想合作伙伴,包括投资银行的伙伴,包括找到准备的顾问等等,跟着专业人士走,这就是我们的经验。

  主持人(赵总):其他嘉宾肯定有很多成功的上市经验,有没有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张总;第一,水到渠成;第二,门当户对。水到渠成企业不要以上市为目标,07年上不了08年还是可以上的。我碰到江苏的一个企业一开始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在新加坡上市,后来在香港,但是在香港上市后盘子太小,现在看到A股市场非常红火,又想下市在A股上,我认为上市在哪里上、预期怎么样80%决定在企业怎么样,而不是在哪里上市影响这么多。门当户对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相当要找到一个跟你相匹配的基金,与你配合,这些人进来,有一定的品牌,带来的更加的附加阶值,还没有开始券商的时候会帮助公司在财务、法律、定位上做好的功夫,上市以后所有的中介商等都会水到渠成了。我碰到一个企业所有的都是倒置的,企业做的很不错,把最有名的券商拉进来,后来做了三、四个月做不下去,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顾问越理越不清楚,就像上了贼船下不来。这也就是很多企业找私募基金的投资,也有些企业跟财务投资没有经验,会选择理清公司的一些问题,然后再开始门敞开与外界进行交流。

  温总:我很同意张总的讲法,企业的上市一定要到水到渠成才做这件事情,比方说今天的A股市场,会有很多的外力去推动企业,但是我们也看到不仅一次的看到,包括我们投的一些企业,企业家一定要想清楚上市为什么,上市拿到1亿、5亿美元要做什么?能不能做什么?为什么有些私募基金在某一阶段是最好的伙伴,先上市拿到钱一定发展的更快,模式在上市以后业绩不仅仅对现有的股东负责,对整个所有买你股票的、看你业绩的人每一个季度告诉达到季度的盈利,直接导致的后果,有些公司上市了融了3亿美元,这些钱应该花在买厂房、设备,企业一旦上市以后反倒缩手缩脚的,我的股价要跌,我还要花不花这个钱,这是有些企业上市以后进退两难的情况,对企业家所讲,你所要的钱不是上市,而是私募,你已经获得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你的未来是不是很健康,所以我们经常鼓励企业家今年应该多赔一点钱,赔钱不一定是没有利润,是你未来的研发上的成本等,如果我们想拥有这个企业那个时候让他上市,企业会有很大的价值,什么时候上市,什么时候私募,不要等到上市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拿到钱没有帮助到企业朝我希望的方向上发展。谢谢!

  主持人(赵总):一. 上市千万不能着急,要在对的时间点上市;二. 上市一定要低调,千万不要在媒体上讲,因为会对员工产生特别浮燥的情绪,到那天上不了市员工会非常的失落,大起大落对公司不利。第二,在上市之前,很多人会跳出来掺合一把,会有人给交易所发信、客户、合作伙伴的要挟,我们一家公司是外国合作伙伴,做企业调查的,好几家企业我们投了以后要求不要宣传上市,否则会出事,所以上市一定要低调,大家没想到的时候你去上市会有比较的成功。

  接下来把话筒交给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问题一:请问卢总你们公司在市前,内部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公司在上市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去做好沟通的?谢谢!

  答:卢总,这个问题细节不便于披露,在上市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审计、招股书、法律律师的很多方面,非常多的方面,作为公司的工人来讲,要全力的配合机构,包括基金、同行、会计事务所等等,要用一种非常透明、合作的态度来跟中介机构来合作,一起工作。第二,不要过分的计较当中的利益得失,如股份、数量、地价等等。

  问题二:我是来自宽裕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有一个传统的产品,床上用品——蚊帐,有21项专利,国内卖场有沃尔玛、家乐福等,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前景比较看好,基金比较紧缺,想寻找合作伙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许总,你假如到我们公司来投资的话,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关心什么?假如我们公司基本达到要求,是否愿意来投资?

  答,许总:可以就愿意投资要看缘分的。基本要求:1. 每个基金有一定的投资规模,从量化来说:一是利润在3000千万以上,我们不是一个小的投资基金;二是投资金额一般在1000万美金以上,融资金是否在这个范围里?公司的成长性一年在30%以上,这是几个量化的数据。最关心的是市场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床上用品、家纺大类竞争很激烈,看看品牌是不是已经建立起来了,品牌建立的多元。我们最关心的是与其它产品有什么区别?差异化在哪里?特征在哪里?现在如果没有可能要侧重建立有特色的过程中加油,这样私募会成功。

  问题三:问凯雷的赵总,一般私募都讲究退出的途径,近两年看到国企(徐工等)的二个案例,这种大型的国企进入时候如何考虑退出的途径?

  答:赵总:我们这个基金基本上没有投过任何的国企,只投少数股东的定位,跟国企打交道没有经验,以前私募基金投国企要控股,这样才比较强,把话筒给许总他们公司投了一个国企“保定会城”,请他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投国企公司,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公司的权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