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中国IPO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峰会13日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9:13 新浪财经

  再次感谢复旦大学校友会,接下来留点时间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串词:

  感谢王方路先生,您先留步。王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我觉得王方路他有一种很强的“化繁为简”的能力,因为看到PPT里有很多的页码,但是王先生都没有讲,而且从他很扎实的从业经历中直接化繁为简,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东西。第二,我觉得王先生是目光独具的,他从我们这么多的行业中挑中了他们看中的行业,我也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行业。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听众,大家有没有问题要问的。

  问题一:我是上海人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我想问一下你们作为中信资本,我估计你的资本来自国有资本,包括中信还有大型的国有企业,这也是普遍的现象,很多的资金来自于大型企业,有一个问题,从有限合伙制的原则来说,是有你普通合伙人全权管理的,投资的义务和意向、权利,在您投资的时候没有问题,在你退出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有限合伙是不是一个国有资本,主要的构成可能超过50%是来自国有公司,是不是受到国有产权的制约,尽管有限合伙人制约不了你,但是国资委的制约?

  答:中信集团在2002年在香港,直接的二个股东都是在香港,中信集团是海内外的,另外一个是中信泰富,所以在产权方面,我们的产权相对比较简单,是一个和中资有密切关系的外资,目前管理基金经大多数是外汇,不到20亿美元,涵盖了私募基金、债权投资、房地产,主要是自有资金,但是你也提到了国内现在包括我们都在尝试建设人民币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间,是在业界将要成功的一个投资品牌,都是比较有限的。在选择有限合伙企业和公司制过程中间的话做了很多的考虑,最主要的话,在国内法律、法规的出台的具体实施细则,可以说唯一的有一个案例是刚刚在有限合伙制里面做的比较早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在于缺钱,在税务方面有比较大的缺点,税务部门对于现在的有限合伙制在操作上有难度,有两个困难:一是对合伙人的数量,从公司制来说有监控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把公司制改为合伙人的话,税务部门的跟踪能力和业务量就会上升;二是税务部对于是否存在公正的有限合伙人存在置疑,名义上的有限合伙人,与国外的有限合伙人不一样,介于了投资的过程,税务部门提出置疑,如果不存在税收的制度上就很难以界定,给予什么样的政府,从美国来说,发展有限合伙制,税务上的方便。

  问题二:我是来自江苏中南集团的,主要做房地产与建筑业,2007年产业在65亿左右,在证券界作为一个基金,对基金的投资者如何确保他们的回报率?

  答:在融资的过程中间,以往的融资的活动基本上是在海外进行的,目前在国内也在建设,如何说服投资人我想还是用以往的业绩说话,建立一个相当高的信誉度。投资人对于投资的希望回报也不一样,如果在海外在成熟的市场的话,比较容易的,年回报底在15-20%是不错的,能够在20-25%已经很好了,35%的话还能持续三十年的话,那是很棒的。

  问题三:中信资本作为出资人还是作为管理人在市场上出现的?

  答:是同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资金管理人首先把自己的资本作为发起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角色是一个管理人的角色,用基金去投资,但是基金里面是有我们自己的资本。

  讨论议题:PE和VC在中国成功的投资战略

  主持人:钱学峰(汉理资本董事长)

  讨论嘉宾:

  何 欣:凯雷投集集团董事总经理

  夏 旸: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梁英杰:汇丰直接投资投资董事

  会利平: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

  钱总:很高兴来到复旦,汉理也是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作为论坛主持人我首先有二点观察,之后会把“砖头”扔给几位重量级的嘉宾。

  第一,回顾2007年股权投资以及展望2008年,PE在全球性行业在本地的操作。我今天上午开车到复旦,我从浦东开车过来要找到国权路,在国顺路、国年路东绕西弯,我想世界是平的,点到点应该能找到的,后来想这是在上海、在江湾有很多的单行道,只有一条路能找到,所以我希望今年的论坛是一条双向道,能创造流量,有流量可能就有碰撞,希望这个论坛是互动式的。

  第二,总结了张教授、王总从实际的角度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中国的PE在2007年呈现了四大特色或是在2008年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所谓的“四化”现象,即:一是,中国的投资融资,呈现股权私募化,有一个数据中国的企业债权投资股权融资是低于10%,绝大部分是IPO,是股权的资募融资占了23%,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阿里巴巴上市IPO前,都有多轮的VC和PE的投资,我简单的看了一个数据,2007年国内数据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100%都有境外基金的影子在里面;二是,在2007年投资转向环保、节能,现在是衣、食、住、行从卖快餐、脚浴的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得到PE和VC的青睐,可能在08、09年得到投资。现在是VC和PE化,现在早期的项目特别难融资,倾向于晚期的项目,对在座的复旦学生来讲是一个很严重的信号,中国去年500万本科毕业生有100万是待业和需要就业的,我想100多万大学生里面大家去创业,再上VC的支持,很快就能涌现出阿里巴巴的马林等等;三是,本土人民币基金的涌现。

  我就在此打住,现在简单的介绍今天四位重量级嘉宾,本次论坛上有50%的嘉宾都是来自于复旦,加上我也是0.5的复旦,因为我的家人在复旦读书同时我又是复旦的“粉丝”,还有汉理资本有员工也来自于复旦,所以说跟复旦是有缘的。

  何总曾经参与过很多企业的案例。夏总来自于联想投资,夏总也是从事于多年的VC投资,比较倾向于半导体,之前在联想集团从事计算机,他是1985年复旦计算机系毕业的。梁总也是参与过国内多次知名度的案例。会小姐也是复旦的“女中豪杰”,拥有多年的专业投资经验,同时跟我也是耶鲁的校友。

  我先提一些问题,有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探讨,下半场跟在座有一个互动,希望互动能够起到一个“脑震荡”的作用,擦出一些火花。

  第一个问题是:从你们各自基金或者个人投资的角度,你们觉得在国内做PE投资成功的战略是什么?或者是在2007年展望2008从基金以及个人的角度以及主旋律是什么?

  何总:这个题目比较大,成功是:对凯雷来说做一个有价值的投资者,各种国际上的基金已经涌入中国,中国的宏观经济。在香港有一个很大的PE案例,在香港专门参加这个会议值不值得,在中国全是亏钱的,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基金,包括个人成功的一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后,钱是非常多的,优秀的企业还是相对的比较有限的,为什么选择作为你的投资人,可以带来什么价值,对投资人最重要的考验,对公司的治理、策略、战略的建议,企业发展一定阶段的时候都有一个瓶颈,家庭企业,老公是公司的CEO,太太是CFO,到一定的阶段发现人才紧缺,任何重要的位子都是家人占领了,张教授说了很多上市的时候要劝退,私募基金灌输国际化的理念,国际上最优秀的人才,一些最重要的职位,如CFO、人事总监都是通过基金网络寻找,优秀人才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公司呢?收入相对不错,在职业上的发展,作为一个投资者。第二,在公司的发展当中,产品和市场、战略结构化是否合理,中国最大的企业,国际市场上有没有足够的长远的竞争力,假如扩张的话,是销售渠道的扩张,95%的生产线在中国,国际市场要走,对于原材料的要求等等,一个投资人子行业的投资经验,甚至帮助扩展投资人的市场。还有基金的持续性,有了第一笔资金还需要第二笔、第三笔的资金,募集资金,作为一个投资人对投资有足够的信心,有足够的资金持续的支持。

  夏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VC,有很大的关系,首先VC是一个服务,站到服务者的角度,服务类型,一个是基金为他服务;另外要服务投资企业,要帮助企业做平,做不好也白搭,两头服务很重要。找到投资人的时候,所谓的需要基金,基金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基金的价值只是一部分,是一个引导,刚刚张教授的报告说,如果没有VC的企业90%会死掉,想想会死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于一个企业从小到大不是都是成长的,需要一些人去帮助,来自于一条船上的,所以我们讲投资我们选择:一是在这个企业玩二年不负责任,投资的时候要看有没有价值帮到,基金价值。二是竞争服务业的本位去看,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保证,投的对象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尤其在今天结构性过剩,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去支持,基本上在运作,竞争非常激烈,从某种程度上把投资价格提高,投资人要有自己的耐心。三是从基金行为上来看,需要好的方式来看,有很多的机会、收入等,其实投资人更多的是低调,作为VC来讲,看了这么多的案例,投进去以后要担心,有定性去做一件事情,相信每个基金的成功都有投资人在背后做了很多的工作,一种规则,可以帮助获得更大的成功。四是选择的方向,现在机制太多,中国发展快,每天遇到很多的制度,如何去选?先前要有一个设定。最后,在总的投资过程中,在所面对的机会里面,是有不确定性的,如何保证,只需要相信胜利、成功。更加注重于学习,把自己能力提高,看到了一个案例,战略里机要有自己的研究,做任何业务都要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钱总:夏总把VC归成于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服务业,属于典型的“坐北不朝南”。

  夏总:心态好很重要,不在于位子而在于心态。

  梁总:需要一个什么条件,只要强调后续以后的。VC投资成功,投资以后的增值,影响了后面的部分。投资前看重什么,希望带来后面的能升值,管理上的成功。做VC投资公司在一个好的市场产品下面,做的成功,另外一个极端的看法,在一个行业,二者都有理由和不足的地方,给出了二个很重要的VC投资的标准,中国这几年的变化很大,不同的领域都能见到VC的投资,中国经济这么多年的发展,陆续向消费企业发展,在很多领域方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做快餐的大项目,十多年前到中国开展快餐业务很艰难,一开始很艰难寻找原产品加工,在中国的产品不符合他们产品的标准,只能从国外进口,当时能负担平均消费的人很多,供与求不平衡的地方。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不同了,进口的产品成本加起来,就可以把一个很好的快餐做出来,平均上升了20元,现在是一个机遇,市场变化很快;另外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做PPG的,很成功,在一个很传统的产业里找到一个很新的销售方法,大家都去模仿这个销售模式。在座的企业在一个很传统的产业上会找到一个很新的销售方法,去年不行不代表今年不行,对行业的敏感度要求很高的,对VC来说需要不断的关注市场,跟不同的企业家去谈话,关于市场跟产品的部分。关于管理团队的部分,我觉得管理团队是不是需要一个性格、品格,我觉得不一定,可能不同的性格管理人获得不同企业的成功,只是要做的发展领域,要强调的是年轻的出来创业,不是为创业去创业,是在一个领域很有机遇的时候,付出我们的激情去创业,这是一个好的态度,我个人比较去开创一个团队,起码要在当中找到他为什么要去创业,有什么经验导致去创业,有什么资源和经验可以用到这个创业上去,带到一个企业里。

  钱总:刚刚梁总谈了在VC前端的时候如果去做,要有“三P”即人、团体、市场,三个要素如何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来值得投资。

  会总:2008年的一个投资主题,对未来的一个想法和展望,PE是一个长期投资,关注是几个月到一年的,PE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兴趣,我们要用更长远的角度未来的3-5年,我想因为形式在变化,今年是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美国的信贷危机,我觉得今年在中国可能是一个有点小的周期零点的,在国际上受影响,从欧洲的看,一些资金的大的做并购的,用很多的杠杆大量的低成本的资金,也面临一个挑战,虽然还没有直接波及到中国,我们很多的退休老同事都在钞股票,对中国会有一个逐渐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可能投资行业上有一定抗周期性,在未来的2-3年会表现的好一些,还有就是说消费品类、地产,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能够有转嫁成本的能力,会受到投资人的关注。从我们的基金特点,刚刚几位谈到的我都很认同,我们自己坚持的一个严谨的态度,虽然中国的机会很多,很多初看觉得激动人心,实际上会存在很多潜在风险,会比较谨慎一些。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投资越界,钱总提到的“四化”,我自己的感觉是以前的一些著名的投资基金,包括我自己的基金,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已经开始启动了,越来越多的中资机构、国企、央企、大的民营企业、民间资本PE的概念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会加入PE的行列里,越来越多的会出现国内的名字加入这个竞争行业里。二是,投资者的组织形势,以前在海外的形式,已经延伸到中国,会有很多人民币的基金,像信托,投资的主体越来越宽阔,还有一点就是机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现在的政策法规方面在国内,比海外要好,基本上比美国、香港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A股市场VC和PE会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我想我还是我前面讲的话题,在一片红火的形势之下,很多都是高调低调的进入PE的行业,因为PE是一个行业投资,因为经济总有周期性,在未来的2-3年会兴冲冲的加入这个行业,可能会垂头丧气的退出去,以前大家自己去买股票,自己做还不如专业人士做,大家都去买基金,很多人都会发现做基金专业人士做更好。做PE,真正的总结的非常好的人、独特的心得的人才能够做的成为最终很多人转向从GP转向RP,我觉得对外资来讲,如何去在一个相对过热的状况下一个竞争,如何去能够找到更好的企业,本土的基金还是有很多的优势,外资需要做几方面的提高;一. 对A股的上市的规则,游戏规则,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二. 在项目开发上,中国本土的原因等等,外资的基金需要更多的本地化,然后夏总讲的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到最好。

  钱总:会总从自己的角度,尤其从中美方面,美国的经济在衰退,而中国经济也面临非常奇特的现象,对内、对外都在涨,在这种形式下,2008年中国会出现新的情况,A股市场,以及宏观调控。最近跟银行界的朋友接触,年底基本上借款无门,这对PE和VC来讲是好消息,这里面如何来平衡,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对在座的是从各自的角度可回答也可不回答,PE和VC的投资是“2”和“8”,2成的成功项目,8成的不成功项目,2赚了8的钱,从财务角度来讲是相当不错的。

  在座嘉宾,请从你们各自的角度谈谈在国内投资最大的教训或者说挑战是什么?

  夏总:高科技。“2”和“8”基本上是对的,2000年“硅谷”还是很有名的,上市非常容易,对投资银行的追捧,网络价值是非常高的,2001、2002年泡沫出现后大量的破产,但是作一个VC基金来说很重要的是一些项目非常分散,有几个投中的话就有回报。第二个基金就赚回来了,有很大的投资性、随机性。商业基金增长基金,所以说我觉得基本上回答了“2”和“8”,为什么会成功和失败,可能80%是人的原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融资容易的时候还没有注意,早期的时候,拼命的融资上市,如何去融资?做广告,上的更快,大家都知道这个网,泡沫一破什么都不是了。投资人的自力。时间的效应非常重要。在中国换一个团队是非常困难的,最重要的是投资人一开始要有一个共同发展,对他们要有信心,要建立利益共享。

  夏总:在国内要换人是很困难的,简单的讲成功的概率来自于你的判断,你所做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来自于前面的判断。尤其是CEO。

  梁总:教训很多,在中国的投资比较多的,有一个投资的教训与大家分享,2001年做的一个投资,几年以后做上市公司,公司是做食品的,有好几家美国上市公司的,团队是MIT回来的,拿了很多的奖项,产品应该是业内好的,好大的企业、银行,总本来说是不错的企业,2000年互联网,市场的变化很大,很准确的去看几年的事情是很难的,举个例子,2000年泡沫破了以后,不仅影响了互联网,有一个现象大企业不干这个事情我的竞争对手干了,对整个行业是有影响的,公司卖产品的困难,卖不动。作一个VC来讲,把吨位降低,吨位降低成本降下来,工资减低,但是整个团队不见了,基本上都散掉了,市场部离开了等,这个公司的产品也没有很好的体制,每一个高技术的行业,虽然你的产品是行业最好的,没有达到客户所需求的,在未来的几年不一定能达到消费者的水平,最后这个公司还是卖掉了,是失败的例子。VC在国内成功不能学西方学美国,有一句话说,在国内做VC要用西方美国的来评判,要向中国的方式来操作。

  会总:我们是做PE的,基本上我们是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风险投资就是对风险的回放,但是总体的回报,好的PE和VC来看,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保证做一个成功的心态,如果不放心就不会去动。当然也不是100%理想的,我想如果总结下来的教训可能是你看着很好,想象空间很大,但是实际上执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好的行业商业模式下面,需要有一个好的执行能力。

  钱总;提问一定要简短;每人只能回答一个问题;自报姓名和单位,嘉宾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地毯式的回答。

  问题一:我是来自于北京汽国贸易会展中心的,有一份企划书,想帮助看看可否?也给大家现场做个示范,你们这些高手我想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现场给大家做示范?

  答:建议会后交流。

  问题二:我来自一家贸易公司,刚刚梁总提到的某一个产品在这个行业里最好的、技术最新,但是没有市场,我做了一个产品目前市场上包括韩国市场上不可比拟的,防盗门,是语音提示的、适合所有防盗门九个锁同时开锁,一件开启,现在产品研发了两年,该如何运作?是否有市场?

  答:单看产品能不能看说这个产品成功是不可以的,还要看这个团队背后的经验,销售的渠道,如何去卖?与市场产品比较的话如何比较?我想产品带过来会后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