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实录(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18:55 新浪财经
主持人: 非常感谢他精彩的演讲,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欧新黔主任好几天的辛勤劳动写的演讲稿。我们也要感谢国家发改委几年如一日对我们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的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地位也一直在提高,使得外交资源和企业资源结合,国际国内资源的互补已成为趋势。外交资源也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下面请我们的学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为我们做精彩的演讲,我们欢迎! 吴建民: 王忠禹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高兴出席这次论坛,让我讲讲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更好的利用外交资源,外交资源这个提法在中国还是比较新的市场。一个人认识世界从自己的经历开始,我搞了一辈子外交。1971年当时我作为中国在恢复了在联合国常驻地位之后,去纽约第一批代表团,干了六年多。当时对世界的观察,当时看过大老板掌权,他做什么事情比较简单。我在1971年的时候,当时中美在纽约常驻联合国代表接触的渠道,到80年代中期他去了以后我很高兴,因为当时我去看看公司,基辛格公司是什么公司呢?我到那里一看基辛格人,我就问他,我说你们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呢?现在我们到海外投资,投资有意向,他说我做三件事情。 第一,他想投资,他来咨询我,从宏观角度上行不行。 第二,他要投资,那么这个国家管这个事的关键人是谁,能不能找到。 第三,你帮我联系接上头。 这三条,第一投资可行还是不可行。第二关键人是谁,第三个是接上头,这三件事听起来非常简单。我问他公司搞的怎么样,搞的非常红火。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我问我们公司的同志,我说这三条管不管用呢?太管用了。跟外交资源联系上,我开始没有关心,外交是国家行为,怎么谈到资源呢?资源应该是国家的。但是我慢慢发现掌握了外交上的知识,掌握了关系,认识人,他就能够发挥作用,慢慢的认识在深化。后来从94年到03年我在国外当了九年大使,开始在荷兰,后来在联合国的日内瓦,后来到法国,这个时候我跟世界的关系很复杂,慢慢的有人来找我。我们民航总局在法国买一个设备,他有一个最基本的价格,怎么谈也谈不下来,它的设备很好,但是老是跟法国人谈谈不下来,他老是突破我们的底线很多。后来我出面谈,法国人对于大使非常尊重,我出面跟他谈了半个小时,用法文谈。我说有一个大和小、近和远的问题,如果北京、上海、广州都要买你的设备,那么将来全中国多少厂家买你的设备呢?但是你一下子要很到钱肯定拿不到,最后生意做不成,我说你想想,从中国大使的身份来讲,我希望中法关系的发展,它是一步一步前进的。我就谈了半个小时,过几天之后,他把价格降下来,降了不少,由原来的一亿多降到一亿以下。我回到国内,民航总局很高兴请我吃饭,他说要给你1%的回扣你就发财了,大使不需要这个。 但是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是,外交资源也是可以用的。民航总局国营公司可以用,我们现在民营公司做的很大。这几年华为到法国去,他们几位老总我都见过,他们跟阿尔卡特竞争非常厉害。当时我作为大使帮他们做了协调的工作,人和人之间打交道,我搞了长期的外交,我感觉人和人之间非常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沟通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沟通不清楚互相都在猜疑,你来这一招,我来另外一招那就不好的,我发现这里面也有文章可做。所以我在03年7月我在法国离任,当时写一个离任报告,我把两国的关系回顾一下,对下一步如何发展关系提一点建议,我提了几条意见。其中一条我认为要很好的利用外交资源,刚开始不知道外交的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我认为这个资源不利用太可惜了,这个作用有的时候可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大使一出面,他就可以找到人。有的时候我们到那里几天时间想见谁,时间很紧,通知使馆,你稍微早一点,看他能不能找到人。 这个事情,我觉得我揭开外交上神秘的面纱,这个神秘的面纱在中国的外交上面,是要把资源很好的利用,非常神秘没有好处。所以我想这是我对外交资源的认识,具体到中国今天的情况,如何利用外交资源。 第一,视野。 第二,人才。 第三,机制。 视野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中国正在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很高,它的规模之大,可以说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02年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06年突破2千美元。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什么时候有过13亿人口四年翻一番的呢?没有。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速度,当然引起的世人很大的争论。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人走向世界,视野的第一层含义要认识世界的大势。世界在大变,如果对这个没有认识或者不跟有这方面知识的接触肯定有欠缺。为什么视野重要呢?因为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视野,每一个人的视野都是局限的。我们关注企业,对其他的东西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比较少一点,这个时候我觉得外交资源是很好的。国际上有什么大事,想往这个地方去做,国际上有什么大事你不掌握要出问题。国际大局是什么呢?我认为世界上除了全球化以外,有三股趋势特别是在中国。 1、全球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正在崛起中的国家不至中国,亚洲有印度,非洲有南非,巴西等等,这些人口加在一起是多少呢?33亿。人类历史上没有在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这样发展,这个大趋势会带来很多后果,我认为这种大趋势才刚刚显露出来,它所造成的后果还没有表现出来。起码有这么多的发展中国家,我想原材料、能源价格,粮食从2000年到07年涨了多少呢?消费在增加,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个趋势,这些国家如果他们在发展过程当中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是一个大问题,世界所承担的对污染的消化能力已经到了最大了。1750年人类生活方式相对比较简谱,1750年当时人们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废弃物大概是相当于现在的1/4,现在人口比1750年增加了许多倍,污染相当于1750年的100倍,地球的消化能力已经到了局限。这个问题带来很多影响,包括辛司长讲的投资留在了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呢?因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最快。 2、我想在发展过程当中,这个大趋势大家可以看到,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从来没有这样严峻。02年9月15号锦涛主席在联大讲了一句话,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休戚与共,对不对?今天面临这样一大堆问题,再不解决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这个问题,这个是把人类能够联合在一起的趋势发展。 3、伊拉克战争,我是观察国际形势的,我不知道过若干年以后人们回头看怎么看待伊拉克战争,多少个世纪最后国家关系又会在打仗,打仗怎么解决问题呢?伊拉克战争美国打一个2300万人口的小国,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而且造成了一大堆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战争在21世纪,再这么打行吗?这种趋势在促使人类的思考,我认为要看到这个大的趋势。如果你到什么地方投资,一定要跟地区敏感,如果你完全没有知识的话肯定不行。 第二,点子,你做生意要有好点子,我认为现在中国再发展将来点子要值钱,中国现在的点子还不值钱,在值钱的时候中国会发展得更好,点子从何而来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在法国当大使,对各种现象要观察,观察到一个现象,发现一个高层次的晚餐,一个企业家请一些艺术家、请一些学者晚上在饭桌上聊,吃完饭以后喝咖啡聊天。我慢慢习惯了,把这些人弄在一起,为什么这么混杂呢?我很好奇问法国人,他说如果人都是同行的谈的内容有限,他要产生好点子,必须要跟不同的人交流,这样才能产生火花。好点子跟火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好点子火花往往是从交流中得到的。我建议企业家也可以跟搞艺术的人接触,用你平常的视野跟整个的情况相比,如果有所不同,跟这样的人交流肯定有好处。包括外交界,外交界过去很神秘。 第三,我觉得在考虑视野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不同见解的人,他跟这些人不同的关系,他跟大视野,有一些比较大的视野,跟不同关系结合到一起,这样的话效果会不一样,视野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宽阔的视野,走向世界在不了解世界的情况下是不行的。 人才,过去讲人才主要是外交上,中国在海外有人才。我想今天可能视野要全球化,人才不要局限于中国的,外国的人才也可以用。你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光是中国人行吗?中国人掌握这个地方的情况,了解这个地方如何办事。但是了解这个地方的关系,中国人当然很好,外国人也可以。而且人才在办事情的时候需要双方的结合起来。所以我在讲走向世界的时候,利用外交资源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把眼光停在一方面,我认为人才要考虑两方面,因为外面在于人,没有人不行。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天世界所面临这样一个大发展的局面,可能人类历史上大变化一定非常多,抓住的关键因素是人。如何把人才用起来这个要考虑,这个人他有知识,这个人他能够知道如何把这个关系打通,这个人他懂得办事之道,什么事情光认识不行,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人才不仅是需要中国的,而需要外国的人才。 讲了视野,讲了人才,如果没有一定的机制,外交资源是利用不起来的。必须要有一个机制,恕我直言,我认为今天中国在外交下面利用外交资源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多人是个人行为,中国资本现在要走出去,我回头一看刚刚开始。我们现在走出去,去年的统计我们到法国的投资才700亿,而中国境内的投资到了1千多亿美元。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到本国的投资,和本国到外国的投资大体上是1:1或者是1:2的比例。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公司到海外投资的总量到3千亿美元,要有一个机制,把中国和外国的资源利用起来,机制是什么机制呢?中介机构,中介机构要做的其中一条,就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外部世界对中国认识之间的差距,这个之间是有差距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看现在和平发展,我出去是好意的,我赚钱,也希望你好。我们中央领导讲了多次,我们实施互利共盈的战略,但是人家是不是信呢?现在这样讲人家不信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人来做沟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跟世界对你的认识是有距离的。另外还要承认一条,中国13亿人口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有自己的话语权,我们讲了很多的东西。这个话语体系非常好,但是如果我把这个话语体系搬到外国去,这个不行。我在国外的时候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比较好,他们搞不太清楚。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话语体系跟人家是有距离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外部对我们的认识中间是有区别的。很多事情从局部来看,完全是商业行为,人家看不是这样的。中国是不是国家行为呢?这个事情做了,这个是不是经过中央领导的研究和批准呢?不一定。但是在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些行为,怎么去把事情做好呢?有的时候为了把事情做好,不仅是商业上的沟通,政治上的沟通我看也是需要的。因为有的行动太大了,你一动马上觉得是国家的行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多还停留在一种表面上,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 我利用这个论坛讲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