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巡讲话邓小平为市场经济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0:03 新浪财经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姓“社”还是姓“资”,是针对个私经济争论的矛盾根源。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便立刻会有批评和指责的思潮出现,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成长、阻碍个私经济发展的最大思想屏障。

  1991年2月15日至3月22日,上海《解放日报》根据邓小平同志在上海期间的讲话,先后发表了3篇署名“皇甫平”的社论,提出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敢冒风险,大胆改革,不要再囿于姓“社”姓“资”的诘难。

  因为并未注明来源,这组社论甫一刊登,便在一派沉闷的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些人士的指责和围攻。一些媒体纷纷发文,提出改革的道路上必须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而针对个私经济,甚至有传言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从农村突破的时候,就有人对包产到户姓“社”姓“资”表示质疑;而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建立特区以及温州个体经济的名声日益壮大,都引起了人们对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有人说: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在当时,“左”的思潮给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带来了很大困扰。一时间,很多企业歇业,大家想“等一等、看一看再说”。

  邓小平对此看得异常清楚。他在1992年春天的南方之行,便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无论对于跌宕起伏的改革进程,还是对于步履维艰的个私经济,南巡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这位88岁的老人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以非正式的方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方针,“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更强调了在思想上要警惕右、防止左。他斩钉截铁地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一个月后,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深圳特区报》刊发,它第一次详细介绍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旋即被全国各报头版头条转发。它所引发的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的热浪,一时间席卷全国。

  邓小平在姓“社”姓“资”问题上的一锤定音,对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争论给予了断然的终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从此理直气壮,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改革先驱者,诸如深圳和珠海这样的经济特区,以及温州和泉州这样的个私经济繁荣地区,也都重振昔日雄风。可以说,南巡为个私经济的发展又一次摆正了航向。

  南巡之后,党的“十四大”随即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个私经济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潮,一批企业巨人相继诞生。当时比较知名的有保健品行业的飞龙、三株、红桃K、太太;家电行业的美的、创维;饲料行业的希望;饮料行业的娃哈哈等,此后都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而那些谙熟中国国情的人,也从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机,全国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即便在政府中低层官员中,弃政从商也成为一股潮流。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当年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

  邓小平南巡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它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私企开放的步伐。从那以后,中国的个私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改革的动力将从观念的突破转向制度的创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