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并购重组和私募股权投资峰会28日上午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14:55 新浪财经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华欧国际证券执行董事金凤春先生来做主题发言。

  金凤春:各位中午好,因为时间的问题,我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也是接着刚刚周总的思路来讲,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会在近期出现的新趋势。今天来的大多数都是中介机构的朋友。我和大家分享这个新的趋势还是想分享这样大的机会。股权分置以后,我们国家的并购市场进入新的机遇时代。原先股权问题的解决,将使并购手段多元化,从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并购市场的重大活动有100多起,通过研究我们觉得大概分为三类,一个是增发股票或者是换股并购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我们华欧国际有幸就为潍柴动力环顾合并项目做主承销商,这也是去年比较有影响的案例之一,第二是以借壳上市的目的的资产重组,上述两个案例从数量上讲达到了90%以上。第三是以现金或者资产置换的方式收购非关联方也就是第三方的资产。目前有影响力的这类并购非常的罕见,并且基本上都是以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前两类并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交易对手方要么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要么是和大股东有协议或者是默契的收购人,我们称之为潜在的关联方。其实就是关联方将关联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实现非上市资产证券化,这两类并购都是资本的交易,并不完全是追求产业价值而进行的。正是因为其资本的交易,如果扣除本身的成长性,他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是长期性的,因为目前我们处于一个牛市的周期,牛市本身对股票的提升作用可能会让大家误认为资产注入和上市公司长期走势混在一起了。而我们倡导的是一种产业价值的并购,是为了获取长期效益的并购,是原来属于不同决策主体的资产合并。资源从效率低的企业流向效率高的企业,从而使资产存量得到集中,企业扩大的规模经济,产业结合更有活力,因此这是产业整合和调整的重要的机制。

  从外在的形势来看,上市公司产业并购表现为上市公司去收购非关联企业获得股权,是对等的非关联交易。而前面两种并购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收购的多是大股东的资产,这种并购是企业集团内部的资产重新组合,由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作为一个集团,在经济上属于一个决策层,通过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规模是扩大了,但是集团的总资产并没有扩大。只是通过整理上市,实现了集团资产的全部证券化。当然由于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这两类的并购,确实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营运指标提升,对股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投资者的角度判断,还是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核表现来看,大家都关注注入资产的营运指标和财务表现,但是由于资产的决策主体属性没有变化,资产还是那些资产,人还是哪些人,这种并购对股价的支撑不是长期的。另外整体上市也是为了解决以前部分改制遗留的问题,具有相当的阶段性,当大多数国内企业集团资产都已经整体上市以后,他对股价的支撑作用也就没有了。更何况在我们的市场上来说,可以用来整合的优质资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相反长期以来,我国的重点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规模不经济,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上下游产业脱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产业的国际

竞争力,反映在资本上,尤其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这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够。整体的质量也不是特别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基于整体国家产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的竞争力。由于重点产业的规模的增大,目前产业整合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各个行业,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我们现在讨论比较多的就是装备制造业,通过产业并购,对于国家而言实现了产业的整合,对企业而言获得了规模优势,使国家和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而具备抗风险的能力。产业并购还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上市公司以并购为手段主导和参与我国产业整合和产业的结构校正,无疑将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才能为股东创造真实的可持续的价值。同时,由于我国产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风起云涌的产业并购活动,使我们国家的股市保持之长流态势的真正的基础,因此我们讲的第三方的产业并购,才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但是这个并购,在我们目前的并不多,原因在于并购支付手段过于单一,其实是在全流通以后仍然如此。

  这里最核心的一点是目前我们的监管政策,虽然说法规上是允许股权或者是其他证券作为支付手段的,但是目前并没有案例是这样的。在政策上我们证监会还是没有放开这个口子,就是允许向大股东发股票,但是是不允许向纯粹的第三方去发股票的。由于市场真正拥有大规模产业并购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信用匮乏是制约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并购的主要的原因。

  研究西方的证券历史我们发现政策互换也是大型产业并购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这一点我不需要多讲了。但是这个支付手段在我国的企业中还是比较缺乏的,在国内行业整合和并购的市场中,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已经渐渐处于外国企业下风。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篇报告,目前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是由外资来控制的。中国28个主要的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的资产控制权。这样的控制很多都是通过战略性并购内资优势企业来体现的。我们姑且不论是不是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个概念还是有点泛政治化了,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由于多数外资企业都不是境内的上市公司,就战略性资产丢失这一项来说,就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增长缺乏后劲。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在战略性资产争夺和整个产业整合中的竞争地位,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允许上市公司一定要可以增发,或者是换股合并的方式,甚至向第三方发行债券或者是其他证券的方式来进行产业的兼并,鼓励以证券为支付手段,或者是以证券现金混合手段的产业并购。原因非常的简单,由于国内相关法规的限制,西方跨国企业在我国并购主要的支付手段是现金,但是我们的上市公司普遍缺乏的是现金实力,而证券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产业并购,和外资在并购市场同台竞技的有力的武器。

  并且谁都知道,有潜力可以流通的股票比现金更加值钱,只有这样我们证券市场的并购活动,才可能真正的做到风起云涌。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的经济和战略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证券市场长期的走牛,才有坚实的基础。

  我们判断一个产业价值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被并购资产的盈利指标和财务表现,而要讲眼光集中于企业规模,市场份额,竞争地位和业务协同上的价值。有人将美国并购后的企业财务表现不佳的案例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用来证明并购企业整合和协同的价值并不是很大,并购失败案例也占多数。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问题的。和任何投资效益的评价一样,企业并购效应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评价,包括财务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等。而战略价值是评判一项产业并购是否值得的重要的标准,从这条标准来看,美国的多数企业的并购是成功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并购,即使被并购的企业很多是亏损的,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投资者和监管者在衡量一个产业性质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被订购资产的财务指标,也不能强求这些资产的历史运营能力。即使是亏损的资产,如果有重大的产业战略意义,都应该鼓励。这和评判整体上市和借壳上市的思路有着重大的不同。

  之所以在这样的场合讲这个,我们还注意到有可能会发生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有向境外的企业或者是主体发行股票的方式去收购境外的资产。目前我们国内的多数的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的方式还只是以现金在海外去做一些投资或者是并购。

  只要中国证监会许可,今后我想可能会出现的趋势就是上市公司以发行境内证券的方式去收购境外的资产和股权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才可以加速和境外市场的整合,真正的实现市场化了国际化。

  总之以证券互换方式进行的第三方产业并购将会使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的进入 新的并购时代,也是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重要的后盾。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金总的演讲。关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很重要,关于公司价值的表达,在特殊时期如何经营的价值是金总和后面的陈总所要表达的,第二,投资行业日益成为朋友经济的行业,如何利用广泛的人脉对政策法规的各种解释,以及新的运作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来带动我们的思维,来带动司法解释,来带动新的投资空间是我们这次大会的主旨,也是我们的演讲嘉宾所提到的,也是陈总所要讲的。下面我们有请平安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裁陈郎平先生演讲,掌声有请。

  陈郎平:最近我在北京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见到了他和他年轻的太太,他的太太非常的年轻漂亮,我问他说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追求到你的太太的。他说脸皮厚一点。我想这就是他的秘诀吧。我想在座的各位在成功学方面,大家都看过一些书,万世万物里面都有一些成功的规律。企业发展同样也有他的规律,企业发展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无外乎一个是通过内伸和外延的发展。在外延方面,成为上市公司是实现企业发展快速发展最有效的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你的发展是有限的,在以前,在市场经济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可能通过一些方式,你可以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法律法规逐步的完善以后,你怎么样来做呢?我想IPO和借壳,应该说这是所有企业唯一的一条路。

  对于IPO可借壳上市来讲,我个人理解,目前国家对并购重组非常的鼓励,借壳上市是民营企业比较好的规避历史问题的有效的手段。很多企业作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是不适合公开信息披露,但是如果你通过借壳上市的话,他要求披露信息的时间长度和你以前的经营记录到底是怎么样的,并没有特别的严格要求。对于IPO来说,他欧明确的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净利润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平台,要拥有上市公司的平台,通过定向增发使最小快捷的方式,低成本。定向增发有哪些规则和方式,这是我接下来要和大家介绍和探讨的。

  应该说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际越来越接轨了。我作为在证券市场中从业10多年的人员,我是切身的感觉到证券市场飞速的发展。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非公开发行的条件。第二,我们回顾一下在06年5月份以前,就是新老划断之前,上市公司收购和融资,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定和逻辑,这有利于我们讲第三个问题,就是我已经是上市公司怎么样实现快速的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我讲一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有什么条件?我的演讲稿上讲的非常的清楚,这里我重点告诉大家的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非常的宽松。这里面的条件是什么呢?非公开发行股票,原则上的规定就是两个:第一你发行的对象要符合股东大会通过的条件。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第二,对于一些发行的价格,对于持股的期限,再一个如果你要融资的话,对募集资金有一些要求,再一个你原来的股东不能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条件。另外还有一些不允许你公开发行归票的,比如说你的高管有违法的行为,你的财务会计原来有虚假的,这些东西我觉得如果是在并购和重组过程中,大多数是可以消除的。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公开发行的时候是有很多的限制的,他有净利润的要求,发行的债券也有限制,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很多都可以规避的,实际上这里头没有一定要盈利多少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说净资产一定要有多少的要求。当然证监会在审核的时候,是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的。

  这里实际上给所有的想进入上市的公司的,或者是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的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所未有的好条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概念和特点我就不细讲了,我刚刚讲的重点上市公司非公开管理办法,这里有一些发行的条件和要求,刚刚我把条件和要求已经全部讲一遍了。如果要涉及到上市公司收购的还要满足几个条件。一个是我们称之为19号文,就是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通知,这个文件近期可能会做修改。这样的话上市公司要发股票,要收购资产,那么你收购的资产有什么样的要求?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下它的原则性的要求。也就是说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再一个有利于全体股东,再一个您进来的资产有什么样的要求,比如说五五分开,资产、人员、业务、组织架构、财务都是要有独立的经营盈利能力,产权是清晰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觉得这是105号文。我觉得这对很多公司来说门槛是非常低的,当然证监会是希望你们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比如说你原来发行股票之前每股是1毛钱,你发行股票之后你怎么说也不能低于1毛钱,这是内部的审核条件,我觉得这些条件来说,对于很多的公司来说,我现在不盈利,但是我明年可以大幅度盈利的,这样的话门槛是非常的宽裕的。

  第二,如果涉及到上市公司收购,还要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要求。这里我是对法律法规做了一个补充,就是从操作的层面来操作这个问题。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实际上我们的理解更多是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不是说你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盈利水平,什么样的门槛我们才让你进去。这里面的要求是远远低于IPO的要求的,IPO是很明确,要有三年连续盈利的记录,对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他的只是要求披露最近两年经过

审计的会计报表,并没有说这两年一定要盈利,也没有说一定要营业额多少,这是我刚刚讲的借壳上市比IPO要快,要低成本。

  这是我对非公开发行的,对定向增发的一个规则上的逻辑给大家的介绍。另外非公开发行,我的讲稿中也介绍到了。比如对立面基准率如何界定,这是对非公开发行的具体的介绍。还有对锁定期的要求,如果确定了发行的对象,那么你就必须要求锁定三年,如果不确定的就可以锁定三个月,这个里面包括如果你是实际控制人,或者是相关的控制人都要求锁定3个月。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向第三方发行股票,什么是第三方,比如说我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了,我公司可能不怎么样,但是我又想收购人家好的东西,又不愿意放弃控股权,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就是向第三方发股票,我没有钱给你,我发股票给你,你也做我的股东,大家一起把企业做好,这样的情况下,原则上也是要求锁定36个月 ,也是三年。这是对于定向增发的一个整个的法律和有关制度的简单的介绍。

  接下来我介绍几个案例,要介绍案例首先把思路清晰一下,实际上定向增发收购是两个层面。第一是我要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我要做定向增发,这是一个层面的。另外一个层面是我刚刚讲到的向第三方发行股票的,我已经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了,我要提高上市公司控制权也好或者整体上市也好,或者是战略投资也好是其他方面也好,我要做什么?我的讲稿中业介绍到了。在这两个层面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历史上的,在新政策出台之前的,就是我讲稿中第二部分的,在2006年5月以前通行的收购和融资是什么样的方式。

  在2006年5月份之前的上市公司的收购和定向增发。很多资本市场的老人都应该记忆犹新,记得在1999年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做上市公司的收购这块,一个通行的收购逻辑是利用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然后运作上市圈钱运作等等。我们的收购的成本更多是通过二级市场的炒作,来获利以弥补收购方面的一些损失。在这以前应该说发生过很多的案例,比如说比较典型的拓扑,收购完了以后,公开发行圈了一大笔钱以后,最后不知道这个钱怎么花了。当时制度上很不规,而且大家更多是圈钱和短期套利的心理,都是把上市公司掏空,然后就跑了这是以前的逻辑。这是以前的一些缺陷。我们的讲稿种有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重汽,他当时的想法是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定向发行股票,当时没有规则可循,所以这个事情一直拖到几年以后,证监会重新做了一个定向增发的方案,前一段时间批了,他实现了这个目的。在以前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你在公开发行股票或者是非公开发行股票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无论是中国重汽,还是我们做的英力特还是其他的一些案例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这从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上市公司的平台的充分的作用。很多企业想做的事情没有办法做。这是以前的情况,以前就是你收购一个壳,然后怎么样把资产输入,然后再怎么样通过一年两年的运作,再怎么样想办法融资,这个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是非常低效的,而且成本非常高,你要收购这个上市公司股权,你就要拿真金白银去。我们现在做收购,包括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企业没有钱,而是收进来的钱怎么用,而且我们最头疼的是,银行有一个信贷公正,不允许银行贷款资金做权益性投资,但是有哪个企业可以说清楚,他的钱不是直接和间接和银行有关,所以中国的制度本身有一些矛盾的地方。如果你严格的追究大家都没有办理做了。一个大的收购都是几个亿,哪个人的帐上可以放几个亿的现金在上面来做这个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中国下一步管理当中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的。这里面我刚刚讲的是定向增发这两个案例,就是说06年5月份之前的,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前制度上是有很多的缺陷的,击打的限制了上市公司平台的发挥,也限制了很多想收购上市公司,想借壳上市,想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的企业的冲动。因为帐算不过来,你只能通过一些旁门外道,通过非合法的手段去把帐算出来,这样的话,肯定是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所以06年5月份之后,证监会出台了很多新的办法,就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出台了一些规定,这个的话,就有我们第三个部分的内容。

  下面讲一下第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如果我是非上市公司,我怎么样利用好定向增发的游戏规则,怎么样实现快速的上市目的,又可以达到我们的产业整合或者是企业发展的目的。现在的话,我想在座的都是民营企业的,或者是想上市的企业,或者是为IPO苦苦相逼的企业,我想不妨通过定向增发,直接低成本的收购上市的方式,千万不要放弃,因为什么呢?因为按照现在的游戏规则,你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收购一个上市公司,而且还可以拿到一大笔钱,就是看你的资产质量如何,是不是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全体股东。你愿意不愿意把你的真金白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愿不愿意以一个开放的胸怀,改变一切你原来的家族式的管理,把历史的一流问题彻底的快刀斩乱麻彻底的解决。这里面我也举了一些案例,我觉得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比较好的,就是通过定向增发,既把收购问题解决了,又解决融资平台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你完成这个工作以后,没有时间的限制,你随时可以再发股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就怕你做不好,不要怕没钱。你可以源源不断的募集资金,源源不断的发股票,源源不断的扩张。你可以想象,我觉得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以前重视这个产业的发展,现在至少要放到等同于重视产业发展的高度来重视资本运作,重视股票这个市场。否则的话,你们企业不可能发展快,我这里顺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万科,万科、金地这些所谓的一线的房地产企业。他们的成本都是一定的,没有什么,都是傻瓜式的,万科强在哪里?我觉得是胜在战略和融资能力上,并不是说他们的房子就是好,或者是他的销售能力高多少,他就是源源不断的有钱,有钱就可以不断的收购,然后囤地,我的地多,土地价格不断的上涨,所以什么时候拿到地,什么时候都是挣钱的,越挣钱给股东的回报越高,大家也愿意给你钱让你做这个事。那你其他的企业和他能比吗?他现在的融资都是过百亿的,所以一般的小的房地产公司,根本没有办法做了,这就是资本市场真正的发挥他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做产业的,也是一样的,你新建一个工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收购兼并你需要多少钱,而且这个钱不需要你拿,就是股东,只要你的经营好,你能说服投资者,让投资者掏钱,就可以做收购。

  这里面有几个案例,我想具体的案例,太细节的东西我就不详细讲了,因为大家可以到公开的信息中详细的研究这个数据到底是怎么样的。像广发证券,这个是比较难产的借壳上市,这里面不是制度的原因,是他们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处理的不是很好,现在证监会也没有正式的批准。但是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创了中国借壳上市的一个先河,但是走的早,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这是操作方面风险控制的原因,而不是制度的原因。同样的话还有海通,实际上海通的借壳上市是比广发集团要晚的多,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这个思路肯定是可行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我借壳上市,通过换壳的方式,把我的资产注入到里面去,因为资产量不是很大的话,你只是做一个资产置换就可以,如果资产大,相当于借壳上市,这几个案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上市公司做成借壳,无论是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还是回购注销的方式,都是先做成借壳,然后把收购方好的资产放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公司,这是一种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同时可以做融资的。海通原来的方案中是有向机构定向增发融资的方案,但是他没有做,我知道成都建投他们也想到定向增发机构融资。但是因为考虑到股价太高,机构投资者本身要也考量一下,如果说40多块钱,或者是更高的价格,你用这样的价格运作这个股份,这个公司值不值这个钱。所以他们现在也面临一个比较难的选择,如果卖的话,人家可能不一定买,不卖的话,那个东西就放在那里了,这不是制度上的问题,而是操作具体的细节问题。

  前面三个案例,像广发、东北证券、海通证券都是借壳,都是非上市公司通过把上市公司走成借壳,然后实现借壳上市,然后获得上市公司的平台。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这就相当于我是原来上市公司的股东,我也不退出,我找一个有优质资产的问题,可以把企业做的更好的人你来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你来收购我,我和你一起在上市公司做。再一个整体上市的,我已经是上市公司,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比较控制率,通过定向发行股票收购,这种方式就是整体上市和大股东加强控制力,把自己关键的资产或者是盈利能力比较好的资产往上市公司里面装,这是最好的方式。大部分的非公开发行都是和这个有关的。

  另外我想重点介绍一下,我已经是上市公司,我又不愿意放弃我的控制权,我又希望找到一些好的资产、业务,我到上市公司中来有非常好的增长,这样的情况,首先政策上没有障碍,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是没有障碍的。而且我们现在有两个案例正在积极的做试点,近期就会出台公告。这里面体现了证监会非常积极的态度。上市公司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用股票作为投资工具是没有错的,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于股东的利益,都是鼓励的。这里面,大家已经是上市公司的,你可以和收购方一起合作,也可以选择以我为主,我把股票给你,我们一起享受股票上涨的快乐,我们一起把公司做好。我想如果你的公司不是很好的公司,大家也可以探讨这个做法。我想最好和你的产业要有一定的关联,比如说我本身就是做煤的,我可能就和煤化工相关产业的延续企业合作。如果我纯粹要做战略的转型,就是要引入一个全新的产业,这时候真的要全新的评估了,这样的情况下,要个案评估,请中介机构做一些调查。不要轻易的放弃,因为证监会非常的鼓励这样的形态。

  我们有一个上市公司,原来股东持股比例并不高,才28.67%,他们准备整合一个产业上有关联的企业,他这个公司下一步向煤化工方面转,但是他自己又没有煤也没有化工,他以前做IT的,这样的情况下,他本来董事会已经通过了募集资金准备上一个煤化工的项目。但是煤化工和上下游企业又有关,所以从这个问题上导出来,必须他要收购一个上游的企业,上游这个企业是非常重视的,发股份给他以后,还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是典型的向第三方增发。因为这种收购对于上市公司未来战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是有比较好的协同效应的,所以证监会也是在认真的研究,我们也不敢说证监会一定会通过,但是他们也在研究,至少没有否定这个事,我觉得没有否定的事就是有可能做成的,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也是这样的。增发之后的一个情况是原来控股股东才21.5%,另外两个新股东,战略投资者一个是13.7%一个是持有11.2%,当然这两个股东是没有关联的。如果是有关联的话,就是一个收购了。也就是说他要履行一些收购的义务了。定向增发也可以引进一些引进一些外国的战略投资者,我想除了要满足上市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还需要满足外国战略投资者的专门的规定。这里面最核心的是,战略投资者本身,他的要求,比如说他的资产规模,合法经营的记录,这里面持有的期限等等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大家可以具体的看一下有关的规则。

  时间的关系很多的东西没有详细的展开,我想把内在的逻辑再回顾一下。一个企业要发展,尤其是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我觉得上市公司这个平台是最好的平台,是企业必须要拿下的,有了这个平台以后,为你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一个常规的并购的部门,快速的实现超常规的并购发展之路。第三,任何的行业都有成功的道理,任何的老板都要思考,如果大家认同我刚刚说的,就应该积极的去尝试,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喜悦,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先生。上午的论坛就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