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7首届上海金融论坛上午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4:07 新浪财经

  回顾两岸的交流,本人在台湾立法院推动两岸的交流,也第一次的率领了600多人在1990年到北京,作为破冰之旅,打开了两岸的经贸大门,从此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2003年之后,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是中国大陆。我记得在1990年,在北京和江泽民先生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说,中国的外汇将近200亿,也就是还不到200亿,他当时说,如果将中国大陆跟香港、台湾的外汇加起来,大概可以和日本相比,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外汇已经达到了3000多亿,而且是每天、每个月、每年快速的增长,成为全世界外汇最多的一个国家。从这样的发展趋势来说,中国不断的崛起,将来的金融服务产业的功能要快速的成长,我相信今天的会议之后,沪港台三地的金融界,建立一个亚洲以及世界的金融中心的目标指日可待。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事实如意,谢谢大家。

  王方华:谢谢张理事长。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为以上各位领导的致辞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要把时间交给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林教授,让他来主持下面的论坛部分,有请周林院长。

  周林:我们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两岸三地的金融领袖,我们下面主讲的三位主题演讲嘉宾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魏迎宁先生,安泰银行董事长邱正雄先生,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梁凤仪女士。让我们首先有请三位嘉宾上台。

  第一位主题演讲嘉宾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魏迎宁先生,魏迎宁先生是一位元老,他曾经担任过中国

人民银行保险司的副司长,保监会人身险种主任,同时他也是一个学者,他同时兼任
南开大学
的教授,下面让我们掌声欢迎魏迎宁先生。

  魏迎宁: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可以由机会参加这次2007上海金融论坛。早在10多年以前,上海市的领导就提出来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令人瞩目。离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

  保险业是金融中心的组成部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当然离不开保险业的发展,但是保险业在金融业中从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小的行业,和银行业相比还相差很多,但是他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保险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国十条”。这个文件指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资金管理的动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的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经济的运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为。

  正是因为保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的重视保险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也是如此,上海市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保险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保险业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整体实力明显增,全国保费收入每年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地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的增长也是比较快的,截至到6月底,保险业的总资产达到了2.5334万亿元。保险业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虽然我们说保险业的规模和银行业相比比较小,但是他有几个率先。第一在金融业中率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把以前的国有保险公司都改为了股份制保险公司,除了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样的一个政策性的保险公司以外,其他的都是股份制保险公司了。

  再一个率先实现了金融和保险企业的境外上市,目前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发生大的系统性的风险。初步建立了市场行为、偿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建立了以公司内控能力为基础,以资金运转为关键环节,保险业以防范风险为主要任务。保险业的影响也逐渐的扩大,去年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保险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后,很多升都召开了有关保险的会议,都发了有关加快保险业务讹发展的文件。去年5月,保险业13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保险业在国际的影响也不断的扩大。保险业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保险业本身与保险公司,他服务于经济发展,融入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中国的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的保费收入排名世界50位左右,保险力度仅仅是431元,排在世界40位左右。保险资产仅仅占金融业总资产的3.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在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保险业的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可以达到20%左右,中国只有3.1%,保险业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上海的保险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就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也是当时中国的保险业最发达的城市。我看到有关的资料,上世纪20、30年代的时候,上海的保险公司就达到了200多家,比现在的数量还要多。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上海是率先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对外开放的城市,就保险业来说就是上海。

  从目前来看,上海也是外资金融机构最集中,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比较多,保险业务规模比较大的一个城市。保费收入2006年达到了407亿元,保险深度达到了3.96%,这些都超过了全国的平均税,人均保费2992元,这个数字也是全国平均数字的4倍多。现在保费规模列第四位,保险公司法人机构33家,所以说上海的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上海市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是非常高的。2003年底,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有33家,保费收入占市场份额19%,这隔壁李在国内也是比较高的,上海市的保险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1999年10月上海市率先在全国销售了投资连结保险,以及我们的新型寿险产品,2003年1月,又率先在全国建设了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2004年9月,上海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最近一年多以来,又推出了无条件退保和保险纠纷快速调解的基准,这些创新都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经验,为保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了积极有效的基础。

  下面我想对上海的保险市场和保险业谈几点希望,第一,我希望上海保险业依法、规范经营,加强诚信建设,包括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我想要建立诚信机制,形成诚信文化,树立一批讲规范,重服务,讲信用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塑造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形象。

  第二,希望上海保险业能够大力推进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动力,10多年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可以一直保持比较高的速度发展,主要得益于销售方式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等。比如说,保险业建立后援中心,集中进行后援服务,这是服务创新,比如说电话销售这是销售模式创新。上还有非常强的人才优势,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比较多,人才优势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所以具有创新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希望上海可以继续不但的创造经验,不断创新。

  第三,希望上海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刚刚我讲到,上海是保险业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所以上海的对外开放程度一直比较高,也是外资保险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我希望上海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保险业的经验,积极的创建自己的特色,走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的道路。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业内拆借市场,证券和保险市场,上海保险业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出应有的建设。

  谢谢大家。

  方星海:感谢魏迎宁主席的精彩演讲。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安泰银行董事长邱正雄先生。邱正雄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之后又在美国获得经济学的博士学学位,其曾经在台湾中央银行担任董事长,他在1996年到2004年期间,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常务委员。邱正雄先生也是学者,他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担任台湾大学经济系和财务金融系的教授。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邱正雄先生的演讲。

  邱正雄: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可以参加2007上海金融论坛。我谨代表台湾代表团在这里衷心感谢各个主办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我也非常感谢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台湾财务工程学会、五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上海市金融工程研究会。对上述的各个单位表示衷心的谢意。

  我今天报告的内容是台湾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转型与经济转型的互动经验与展望。我会讲三个问题。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到底在哪里?我简单的回答就是中小企业带动贸易。中小企业带动贸易需要融资,第二部分,我要报告的是台湾1986年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简单的问就是到底一个发展的时候,是企业先还是金融先?有很多的学者都在问我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技术进步是要国防来促进,但是要商业化就需要金融的支持了。

  从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经济体,你只要追求最先进的就可以发展很好的经济,当然这里就需要金融市场和其他的金融业来配合。第三,我谈一下台湾经济发展相关的金融配套简单的配套。第四部分是结语。

  第一部分,我想首先给大家报告的就是1973年、1985年台湾的出口扩张和贸易自由化的问题。在1973年以后,台湾开始持续外贸顺差,中小企业是造成顺差的主要的原因,最早台湾和日本、韩国相比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日本和韩国都是比较大的商贸社来促进贸易。而台湾则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拿一个皮包做贸易了。在1973年到1985年这个阶段,台湾的汇率是40:1,对台湾的竞争力很有帮助。第二是利率自由化,台湾以前是政府定利率,但是这个利率是固定的,为了推动市场的利率,台湾从1986年开始,设定了三家短期的票据公司,使货币市场左右化。这一部分对台湾未来的发展有好也有坏。因为票证公司不可以形成存款,他的资金都是靠银行或者是资金大户,如果一旦情况好,马上就会爆发危机。如果票证公司倒闭的话非常的危险,票证公司要求他的客户都是大的银行为主。这样的话就可以维持。

  第二部分我来说一下1986年台湾汇率政策。1986年以后,台湾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外汇存款大幅度增加。但是是不是有投资机会呢?事实上台湾那时候没有竞争力,没有高科技,这么多钱都去哪里了,都跑到证券和资本市场上去了,和大都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大陆有非常好的有实力的中国厂商支撑。

  台湾股市的发达是很有名的,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所做的研究,在台湾,1986年到1990年的时候,台湾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整个企业成本达到的92%。我们看这个表,这个表是说台湾的企业,因为外汇存款的增加,台湾中小企业负债和净值的比重。在1991年台湾是98%,而韩国是403%,美国是147,日本是209。而我们看到2002年的数字,我们发现台湾仍然是负债率非常低的。所以台湾到大陆来投资的企业都是非常好的企业,和银行有非常好的合作,请大家支持。赋税的优惠进一步的促成了股市的成长,股市交易仅仅征收千之三的交易税,这和大陆有一些不一样。

  第三部分,我谈一下配套设施的改革。在1985年以前,台湾中小企业整个出口产能是50%,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是50%,但是中小企业财务不透明,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到中小企业呢?其实台湾想了很多的办法,建立了信用中心,让银行可以有很好的评估中心。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要追求以金融业和服务业来替代制造业,世界50大金融中心排名之中,伦敦第一名,香港地五名,新加坡第六名,上海是30多名,可见现代的投资银行业务还需要很快的发展。

  最后我做一个结语,金融和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台湾未来将相当以来国际金融的合作,和国际、区域贸易的整合。在大陆的方面,十一五计划要在很短时间内做成全面小康的计划,这就需要很多金融方面的支柱。我想在促进中小企业的方面,也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想大陆和台湾也会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我希望两岸未来的合作将更加圆满成功。

  方星海:非常感谢邱正雄先生的演讲。其实两岸从经济上来看,虽然经济的规模和体制有一些差异,但是实际上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很多共同的方面。台湾过去的经验教训,的确有很多是在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的借鉴。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梁凤仪女士。梁女士主要负责多边组织的国际事务,下面我们热烈欢迎梁女士的演讲。

  梁凤仪:各位大家好。在过去的10年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海和香港在金融领域究竟如何分工定位,沪港之间究竟是什么因的关系。居安思危,香港金融管理学在沪港问题上一直思考着两地的关系,既可以有利于香港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我想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谈香港和上海的金融关系。

  首先是我们的过去两地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在半个世纪以前,沪港两地的国际金融发展就是一脉相承的。到20世纪中期,中国银行在这时候成立。根据一些文献的研究,香港和上海在30年代,都是全球10大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今天香港依然是上海最大的转口贸易港,占总额的1/5。香港银行很多的客户都在内地拓展业务,一共有6家香港银行,在上海开设了20多家银行,占了上海外资银行总量的1/5。在股票市场,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就更多了。此外,上海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内地宏观调控往往会影响到香港的股价。总的来说,沪港的金融中心尤其是股票市场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怎么样更加进一步的发展两地的发展呢。我们怎么样搞好两地的合作才可以适合两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沪港两地应该携手一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内地的经济正在崛起,世界的经济活动也日益全球化,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系,第三大贸易体,在贸易方面,已经和世界其他地区融合。虽然我们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但是由于现行的贸易管制和国际金融衔接有限,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开放,现在已经开始去到举轻若重的作用。中国拥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具有战略意义。要有这样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才可以提供有效的金融平台,满足中国大型经济体系活动需要。纽约和伦敦的经验证明,市场的规模越大,越可以提高市场的吸引力。虽然中国在不少能源商品、贵金属都是全国最大的生产者和进出口商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没有充分反映到内地对这些商品的供求因素。如果有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我国就可以对国际商品和金融有话语权,定价权,国家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有了定位以后,沪港应该怎么样去合作,首先我们要处理好我们的关系,我们认为这里讲的国际金融中心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香港和上海,这两个市场应该建立一个互助、互补、互动的关系。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在一个国家中同时拥有量个不同的金融体系恩,但是我们应该擅加入利用。香港的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都是和国际制度接轨的,不过香港仍然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今年一月份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他也提出来,继续推进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内地和香港两个金融体系互补、互助、互动的关系。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他第一次提到两地的金融体系应该确立三互的关系这让我们感到鼓舞。

  我们目前还处在分割的局面,刚刚说过有35家企业在沪港两地的股票市场上市,但是他们的股票是不能互换,会导致同股不同价的。香港股票的市盈率平均是16左右,而上海超过40。我们认为两地应该合两地的力量改变目前分割的局面,我们建议以股票市场为试点,以探讨具体做法。加强沪港两地股票市场的联系,有助于将两地的企业户部起来,减少非理性波动,稳定市场。怎么样打通两地的市场呢,在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一些措施,QFII和QDII的设立,某种程度上是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基金公司的产品投资于香港的股票,一方面可以为内地的提供者到海外分散投资的机会。有助于内地资金的流出,QFII和ODII,适合两岸资金的互通。这些都需要两地的交易所共同努力,当然并非没有风险,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风险的行业,要发展就要管理好风险,不过要知道,不发展更存在风险。在当前的情况下,内地市场在过剩的资金,追逐有限的投资产品的情况下,会有很大的风险。也有不少的资金通过地下渠道进入香港股市,加大监管的难度。引导资金有序流出,真正可以在稳定的情况下稳步的推进。

  当欧元开始使用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很多欧洲大陆的经营活动会从伦敦回归欧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时机是在现在,不是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后的将来,所以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沪港一直都存在非常好的合作的基础。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当然要采取一种本土导向的政策,香港已经回归祖国10年了,是中国本土的一部分,因此在沪港问题上,不应该再分你我。最后我希望沪港两地打造一个规模更大,规模性更强,效率更高的市场,谢谢大家。

  周林:刚刚三位主讲嘉宾对两岸三地金融市场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接下来我们留下一些时间,让各位听众和主讲嘉宾进行互动。

  提问:尊敬的主席,我想问一下保监会的为主席,和良女士,我是来自同济大学,大陆保监会对于香港地区的所谓地下保单的态度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香港保单的态度。

  魏迎宁:所谓地下保单就是指设立香港的保险机构派人到内地来销售保单,地下保单曾经造成社会应该比较多,经过保监会和香港保健建立处合作配合打击地下保单,采取及项措施,一个是对社会进行宣传,购买地下保单对购买者有一定的风险的宣传。二对违规地下保单的行为进行了处理,经过两三年的整治情况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好转。

  梁凤仪:政府一直在配合保监会的工作,能够希望正式的进入这个市场,其实两个制度两个市场很多地方可以有互补性,进入这个正式进入大陆市场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提问:既然大陆和香港是一家,为了更加深入推动大陆的香港的金融合作,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机制允许香港地区的保单在大陆销售机构?

  魏迎宁:为不能允许香港的保单到大陆销售,因为一国两制包括我们的监管当局,我们所监管的对象是设立于内地的机构,对于香港的保险机构,是由香港的保险当局监管的。因为要是在内地进行保险业务的话,就应该首先在内地设立保险机构,设立保险机构里允许的,你按照法律的程序经过批准,在国内设立保险机构,你按照内地的法律法规程序申请在内地设立保险经营机构,设立经营机构以后就可以在内地设立保险机构,是完全有合法的通道的。

  提问:我请问一下,在保监会的角度,在香港的风险管理这块,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梁女士,您对中国保险业有什么建议呢?

  魏迎宁:金融业的经营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说,防范和化解风险是监管当局重要的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刚刚在讲话里也讲了,我们在监管过程中,我们是吸收借鉴国际保险机构的核心原则,就是建立三支柱的保险体系,就是我们要管什么事情,要管偿还能力,管市场行为,管公司的法人治理。另外,建立防范风险的防线,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资金运用为重点,以协调检查为重要的手段,另外还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这个体系也基本建成。

  梁凤仪:我不是保险的专家,资产管理方面我们的意见是,因为中国的保险业、基金业和银行业也QDII,我们希望中国的保险业的产品,可以通过香港的市场可以进行投资,在风险管理方面,因为我们的监管机构和内地的监管机构有密切的合作,所以无论是在银行的QD产品,还是保险业的QD产品,我们可以通过监管当局的合作来防范内地的风险。

  提问:刚刚提到中国农业保险的问题,其中对上海的农业保险经验也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是中国的农业保险是一定的问题。随着我们进入后调整期以后,中国的农业保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的农业保险在引进外资解决农业保险方面,允许捆绑式经营方面,我们的保监会今后有什么措施?

  魏迎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险非常的重要,农业的保障非常的重要,所以从国务院、很多省的领导都非常的重视农业保险。但是农业保险风险本身比较大,而且农村人口保费承受能力有限,所以也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所以农业保险主要是靠国内保险公司支持,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比如说补贴保费,或者是建立风险基金,对农业保险进行再保险,这些措施都可以采取。目前保监会正在研究制订农业保险有关的条例。至于引入外资的保险公司,我刚刚讲到农业保险作为政府类保险,在国外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定的国家支持,有一些外资的保险公司有一定的成功技术、做法,他到国内来做农业保险我们也是欢迎的。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邱正雄董事长。很多台资企业进入大陆,但是他们的股票都是在香港或者是台湾上市,那您觉得今后这些企业他们在大陆股市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让我们大陆人民也可以分享到企业的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