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宋逢明:金融创新思路与机会分析(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16:21 新浪财经

  另外,刚刚朱民博士已经讲了,现在人民币的汇率衍生品,要互换产品。最近银行业一直讨论,是不是可以推出固定利率按揭,使得利率风险能够由借款人转移到银行身上,因为现在借款人做按揭非常担心利率变化。而这个实际上跟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有关系,因为现在国外机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非常高,认为会到零点几,事实上大家知道不可能。但是我们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到位的话,如果一下子到位可能从利率和汇率来讲会压低利率,比如像日本的广场协议。但是如果不是一步到位的升值,小幅度的升值的话,可能会抬升利率。对于借款客户来讲,特别是对于家庭个人要买房子来讲,让他们承担利率风险实际上是很担心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银行有没有可能推出固定利率来。但是如果我们银行要推出固定利率的产品,银行自己的利率怎么办。所以我们互换,国内翻译成掉期,我不太赞成这个翻译法,因为掉期只是期限的调换,特别是利率的互换产品,这些产品如果能够发展起来,事实上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东西是很普及的,这样有利于银行创新信贷产品。

  另外,我刚才已经讲到了,我们应该鼓励银行业推动资产证券化、结构化,使我们银行的信贷资产的结构更加合理,和他的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更加合理。

  下面的问题就是现在银行业面临的问题,银行业进行改革以后,特别是加强严格信贷审批,现在中国的银行业普遍表现为存款增长,但是贷款放不出去。现在中国的银行家们已经请人家吃饭了,不是人家请他们吃饭。这样银行普遍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这实际上也牵扯到我们的银行业改革,我们对于股票市场的看法始终是错误的理念指导,就是把股票市场的第一个功能看作是一个融资的功能。大家知道无论是中行还是建行,以至不久以后工行的上市,上市筹资的资金在他资本金当中占的比重是很小的,现在的银行并不缺钱,我们现在的资本充足率远远超出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我们到香港国际市场上面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现公司的外部业务,虽然只筹资一小部分资本金,但是要把整个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整个经营业绩暴露在国际

资本市场,接受国际资本市场的价值评估,这是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这一步是必须做的。所以现在对银行业的职责,有人说不一定要上市,也有人说为什么要境外上市,首先应该境内上市。首先不上市银行的市场价值就不能得到正确评估;第二,问题在于A股市场是否具有能够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定价的能力,这恰恰是A股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因为A股市场存在着根本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和国内主流的看法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一般不太敢在外面讲。

  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股票的价格表现和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实际经营业绩的挂钩,因为这是一个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它的股票价值是炒作出来的,国际资本市场里面金融机构高薪聘用大量的专家,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机构投资者的数目远远超出上市股票的数目。实际上在美国市场还有一种专业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高薪雇佣专家整天在那里分析,你的上市公司有没有违法违规行为,在信息披露上有没有危险,一旦发现就马上把信息发给小股东,小股东就马上跟你打官司,说难听一点就是专业性的敲诈。英文里带有很大的庭外和解的含义。

  这就是市场的监管力量,这种市场的监管力量在中国市场是没有的,香港虽然没有引进这种制度,但是香港的小股东是非常厉害的,有的人就是买你一个股票然后专门给你挑毛病的。我们如何解决现在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实际上就是脱媒的问题。刚才朱民博士已经说了,西方的脱媒,特别是美国的脱媒现象,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以后,实际上大量的存款资金从银行流出,所以当时美国的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流动性不足,然后在七八十年代出现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就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补充。实际上把现有的信贷资产剥离出来,证券化卖掉,提前套现解决流动性不足,现在中国的问题也是这样子。

  我们的固定收益市场,我们的债券市场怎么发展和我们的证券化怎么发展,对我们现在来讲也是难题。为什么?

  第一,公司债市场的发展。现在大家知道公司债要有发改委批,发改委批的速度也并不慢,但是老是有人觉得发改委很保守、很谨慎,但是我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发改委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涉及到国企的体制改革。在国企的体制改革没有完成之前,大型国企的公司债相当于是政府担保,风险还是压在政府身上。所以他不能不谨慎,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公司债市场的发展速度当然不是很快。

  另外就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资产支持票据,ABS市场的开发。就是项目融资债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就是,如果银行把自己的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去卖掉的话,应该说使得我的流动性又增加了。我现在已经找不到好的贷款项目了,我现在还急急忙忙的把我的贷款项目卖掉流动资金回来,这是一个悖论。因为现在的利率是管制的,所以我跟银行业的人讨论,他们说宋老师你不要不讲理论,发展个人

理财业务,现在老实说根本不求你老百姓把钱存进来,我可以用比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我可以用比较高的理财产品吸收同样的资金啊。证券化和流动性过剩的悖论,储蓄持续增长的基本原因,我跟我们的美国教授进行讨论的时候,他说道理很简单啊,中国的老百姓要存款,美国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要存款。中国的老百姓不敢消费,美国的老百姓为什么敢消费啊?最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的国家有一个很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老百姓存钱是要防老和防病,还有子女教育的问题,在他失去赚钱能力的时候怎样度过自己余生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问题,唯一投资的是股票,而股票市场实际上还存在问题。我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但是我对任何认为在短期内中国的股票市场就会变得非常好的观点始终是不乐观的,一个好的股票市场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到了本世纪美国的股票市场还会发生问题,上个世纪美国的股票市场各种花样都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又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就出现了一个现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也没有想出很好的办法。我曾经觉得有一点是可以做的,比如我们在讨论政策性金融的问题,我当时强烈的建议我们的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你在资产证券化上面应该带头,为什么呢?因为国家开发银行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为他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发行金融债来筹集的,当他把金融性的资源都做项目的时候他就要求增发金融债,而且从他的资产负债结构来讲他的负债是证券化的,他是发行证券筹备资金的,但是他资产项下不是证券化,实际上这种不对称风险也压在政策性银行的身上。

  所以政策性的银行我认为现在开发性金融的思想是很好的思想,因为现在商业银行老是在抱怨,比如政策性银行跟商业银行争利,你们利用政策性的优惠跟商业性银行争利。实际上因为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市场有缺失,市场失效,在这个时候政策就要起作用,也就是说开放性金融应该进去填补市场的缺失,等到市场发展起来以后政策性金融应该退出。退出怎么样的方式?比如转变成商业金融的部分应该剥离,不要再拿你的政策性优惠跟商业性金融进行不公平的竞争。但光是这个恐怕也有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