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宋逢明:金融创新思路与机会分析(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16:21 新浪财经

  所以现在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讨论的时候我觉得还存在着误解,误解什么呢?就认为我们的GDP增长太快,我们完全可以调低一点。但是如果我们的GDP增长朝下掉,比如说如果我们的汇率、我们的人民币升值,根据我们测算的均衡汇率,人民币升值,比如说升到7.5%,这个时候大概进出口贸易达到平衡。但是这个时候作为我们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是依赖于出口和政府主导的拉动的,尤其是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很高的情况下我们GDP的增长率就很高,但是我们GDP如果朝下掉我们银行的资产很可能产生比较大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进行转变,但是怎么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如何保持我们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保持我们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至于出现严重恶化的局面,这个是我们现在在金融改革当中所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这是我想提的第一个问题。

  与此相应的,现在无论是建设银行还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农行的事情稍微复杂一点,实际上在公司战略的研究方面我认为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刚才朱民博士的讲话我非常赞同,就是说我们必须由单纯性的信贷业务转为综合性的业务,就是说欧洲和北美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的银行转型,现在中国银行业也面临这种情况。90年代初我到北美的一些大银行去参观,那些银行的高管一直再强调我们再也不能依靠传统的存贷款的利息差,我们银行必须更多的转到依靠服务的收入、依靠中间业务的收入,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单纯的信贷业务要转向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刚才朱博士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第二,以批发为主的业务向零售业务的转变。这个实际上是涉及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刚才朱博士说的很精彩,美国有一个学者,是著名的金融学教授,他几年前访问中国的时候,曾经把所谓的恐龙学说带到了中国,也就是说银行业是庞大的机构,但是要像恐龙一样走向灭绝。在国内就被演变成了这样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就是:资本市场是新兴的,银行是衰落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我认为简单的理解是不对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在金融当中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分工。作为一个合理的分工实际上是跟业务的风险是有关的。就是说什么是金融?金融实际上就是在时间的纬度和风险的纬度上的优化配置,就是配置风险的行业和配置风险业务。实际上对于风险集中的企业或者是高风险的业务,02年我们组织国际金融年会的时候曾经请了一个著名的金融大师来参加这个会,他提出来风险集中或者高风险的这些金融业务应该放到资本市场,而相对比较平稳的风险比较分散的业务可以由银行完成。第一个功能,是通过资本的交易和定价体系进行金融资产的估值,就是把金融市场的风险置于全市场之下,这种风险很高的业务一定要放到资本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大企业的融资已经出现了脱媒现象。

  另外,对于高科技、高风险的创业型投资也是通过创业板市场进行投资的,原来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个人银行业务。因为个人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融资不可能到资本市场上去发行证券,而且整个后来巴塞尔协议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呢,把这些零售性的小的信贷资产组合到一起,实际上统计学中的定律就会发生作用。我最近刚去一家分行去看了看,这家分行公司银行业务,最主要的是六大集团客户,其中只要有一个集团客户出现了问题,就有问题了。这个就牵扯到在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我认为特别是对银行的公司战略的挑战非常重要。

  金融创新破坏性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刚刚朱博士也提到了,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金融市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集中了,主要是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体制的改革,已经对银行整体的信贷资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金融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经济波动的波及,尤其是能源紧缺和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表现在金融上产生巨大的影响。WTO的承诺,外商银行的国民待遇,实际上今年就是最后一年了,也就是说国际化的竞争要到中国来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必须要争取金融系统配置风险的能力。金融系统配置风险的能力我刚刚已经讲过了,风险集中的金融业务必须推向资本市场,风险分散的金融业务由银行业承担。这样就导致了银行业公司战略的调整,实际上国内的国有控股的大企业现在都已经非常强烈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参与建行股改的过程中,我们的公司战略一直在反反复复的讨论,照我个人看一直在向证券方向走,应该说现在思路比较明确,但是问题是怎么具体去做。

  增强金融系统配置风险的能力,无可避免的就是我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必须要发展转移和配置风险的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发展衍生品市场。其实对衍生市场的看法从金融理论的角度讲,国内的无论是学界和业界,对衍生市场的判断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这个不足的地方在于,衍生市场就是投机市场,国际上以前常常把衍生市场称为投机市场,实际比较准确的翻译我认为应该叫风险转移市场,这可能比较合适一点。

  现在由于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的问题,利率和汇率衍生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急需。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管理的衍生市场必须重视,特别是石油价格,包括有色金属价格。对于银行业来讲可能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就是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信用衍生市场,也就是说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可以通过衍生市场交易来进行转移。在北美和欧洲90年代后期,大概是从98年以后,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每年都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亚太地区可能是日本、南海,东南亚是新加坡。

  信用衍生市场可以把银行信贷资产组合当中银行自己不想承受的风险通过金融衍生交易分出去,事实上有些金融机构如果他觉得他的风险不足,因为风险和预期收益是对称的,比如像国家开发银行,他甚至可以购买一些风险,实际上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信用衍生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和资产证券化结合起来。

  最新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应该是SCDO,就是原来我们从证券市场剥离以后形成一个资产,进行信用提升,比如采取信用担保的方式,然后在这个资产的基础上发行债券,报未来的收益现金流提前套现出售出去。

  以前的做法是一个资产发行一种债券。但是SCDO这样的一种产品实际上是以资产池发行不同层级的证券,比如可以发行优质的债券,可以发行次级的债券,剩下的可以作为权益、作为股票发行。这个时候就发展用信用衍生品去调,所以这个信用衍生市场虽然是一个比较新的市场,而且经常是场外市场进行交易,但对中国来讲,特别是中国金融改革现在是银行改革,这个衍生市场近期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发展衍生市场,因为大量的衍生市场应该说是货币市场,因为它的期限都是短期的,期货、期权,很多都是短期的,当然互换或者掉期是比较长期的。可以说基本上大量的是货币市场衍生品,所以所谓的货币市场创新,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一种进步或者开发我们这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有了这些衍生工具才能发展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从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讲,实际上复杂产品是以简单的基本产品为主,因为从金融经济学来讲所有金融资产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都可以看作是基本证券的组合。而且进一步来讲,应该说所有的金融市场如果抽象的来看都没有问题,因为它不是实物资产。真正最基本的证券,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基本证券,这个是从理论上来看的。

  只有先发展基本的衍生工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复杂的结构化的产品,而且照我个人来看复杂的结构化的产品是不适于面向零售客户的,只有在机构之间,而且主要是大型机构用来调整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结构的时候,实际上新开发、新设计的产品面向零售客户的应该是简明易懂的,老百姓能搞明白才行。如果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我的建议应该尽快的发展利率期货交易,也就是国债期货应该进来了,而且国债期权也应该进行试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