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 正文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理论依据与指标选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16:16 新浪财经

  二、理论依据与指标选取原则

  (一)理论依据

  企业是否需要有社会责任?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或者说,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本课题组回顾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并且进行了认真
的比较和分析。为了简化陈述,我们把现有的理论视角划分为传统观点和改良观点。我们认为改良观点并未真正跳出传统观点的窠臼。

  因此,在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观点。这一新的观点能够帮助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重新认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本质,从而,也为探讨企业是否需要有责任、有什么责任和如何建立一套企业责任的实施体系和监督机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1.传统的观点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做好它的本分,即,为股东创造利润。这种观点的基本逻辑是,如果社会中每个个体——包括企业——都能追求自己的最大目标,那么,“看不见的手”就会调节社会走向社会福祉的最大化。反过来说,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那么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比如,如果企业对员工的基本权利不能给予保障,那么员工可以辞职,用脚做选票,这样,做得不好的企业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损害,那么政府——作为维护社会福祉的代表——就应当站出来,通过对企业实施应有的惩罚来制止损害。所以,按照他们的逻辑,企业应该是为股东实现利润的经济实体,并且应该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实践利润的最大化。虽然企业在利润实现的过程中会占有和使用各种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但在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看来,企业占有和使用资源并不是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因为市场机制能够使那些被企业占有和使用的资源得到公平的回报。

  2.改良的观点

  大多数的企业社会责任支持者对上述传统观点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很多改良观点。之所以称之为改良观点,是因为这些观点从根本上看,仍然是以“企业是股东的企业”为前提的。改良观点中最有代表性的、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理论。

  简而言之,利益相关者理论不过是说,企业除了股东(shareholder)以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其他利益相关人(或者是因其相关程度而异,具有的不同的重要程度)。从根本上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全部说服力就在于:因为利益相关者们的利益是同企业的利益相关的,所以企业照顾好这些利益会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显然,这种观点没有脱离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充其量是“为了利己不妨做一些利他”“而利他最终是利己的”这样的传统伦理逻辑。这样的逻辑不能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企业一定需要社会责任。比如,在“市场机制使被企业占有的资源获得公平回报”这一观点面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说服力就显得牵强无力。因为,如果企业已经给予了对各种占有资源的公平回报,那么企业就已经实现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照,进而,也就再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以利益相关者的名义对企业提出额外的要求了。

  3.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必须跳出传统观点的窠臼。这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论。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创建这样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的初步工作。作为探索,我们在本课题提出了我们的基本看法。表1归纳总结了我们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区别。

  表1 我们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差异

传统的观点

我们的观点

对企业的定义

企业是,为股东实现利润创造的经济实体

企业是,为社会实现价值创造的经济实体

投资元素

资本:

资本定义企业,企业为资本负责

企业的投资元素包括:

1.包括股东资本在内的经济资源

2.社会资源

3.自然资源

为谁负责

为资本关系负责

企业为如下各种关系负责

-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

-自然关系

治理问题

投资人与经理人

投资资源所有者与企业行为以及各种关系之间

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

资本市场

内部治理

资本市场

社会治理监督机制

  传统的观点我们的观点对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为股东实现利润创造的经济实体企业是,为社会实现价值创造的经济实体

  投资元素资本:资本定义企业,企业为资本负责企业的投资元素包括:1.包括股东资本在内的经济资源2.社会资源3.自然资源

  为谁负责为资本关系负责企业为如下各种关系负责-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

  治理问题投资人与经理人投资资源所有者与企业行为以及各种关系之间

  治理机制内部治理资本市场内部治理资本市场社会治理监督机制

  我们的观点与传统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我们对企业的看法在理念上超越了传统的观点。我们认为:企业是为社会实现价值创造的经济实体;而传统的观点所定义的企业是一个为股东创造并实现利润的经济实体。我们的观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企业究竟是谁的企业这一基本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意味着对企业责任问题的理解具有本质的区别。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是资本的企业或者是股东的企业,所以企业要为资本的回报负责(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谓的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其它资源是占有和利用的关系(有时甚至是操纵),但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已经对这种占有和利用做出了相应的回报。

  我们认为,资本不过是企业的投资元素的一部分。企业的投资元素还包括除资本以外的其它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不是被企业占有和利用的关系,而是投资关系。

  通过这一理论视角,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资本-企业”的关系。事实上,企业已经处于一个包括了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体系之中。企业被这些关系所决定,为所有这些关系负责,为实现这些关系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存在。为此,我们提出企业责任 ——Enterprise Responsibility(ER)的概念,而不是像改良主义者那样仅仅局限于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因为按照我们的观点,社会责任也只是企业责任(比如,还对自然投入要素负有责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与改良型观点(如利益相关者观点)的一个重大区别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治理(Governance)就不再是单纯股东和代理人之间的问题。企业的治理变成代表三类投资元素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与企业行为之间的问题。治理的实质变成:由于各种关系与企业的联结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各种关系所面临的机会主义风险和威胁不一样。进而,治理问题也不再是狭义的所谓投资人与代理人——企业经理之间的契约安排问题,而是广义的代表各种投资元素的多方面关系与企业 以及企业中的部门、群体和个人等各级代理人之间的多重契约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治理还需要除了内部治理机制(董事会制度、独立董事等)和资本市场外部治理机制(如股权并购、市场监管等)以外,还需要第三种机制 来代表并且保障企业的各种投资元素的利益,而企业责任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套实施体系和监督机制,就是这种新的第三种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承认,要全面建立和完善一套以企业责任体系为基础的第三种治理机制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和进一步的持续深入研究。鉴于此,本课题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研究,重点是建立一套规范的企业责任评价标准体系,作为中国企业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此外,本报告还对本评价体系的实施机构设置提出一些基本设计原则和程序性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三种治理机制的研究将通过另设专门的课题进行。

  (二)指标选取原则

  根据上面的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责任评价体系,作为第三种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保护三个层面的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

  -在经济关系上,企业不但要正确处理好与股东或投资者的关系,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做到合法诚信,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承认股东关系仍然是企业关系的重要部分之一。但是,因为股东关系目前属于企业经济关系的最强联结,而且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在起保护和督促作用。此外,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际上也对传统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间接考察;再加上需要在内部治理机制上特别关照的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在我国目前的中国企业中只占极小的比例,所以,为了简化,我们不把股东关系的有关指标纳入到我们的指标体系。

  -在社会关系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尊重基本人权、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员工、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具有安全保障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等等;

  -在环境关系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主要包括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地改进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和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

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等等。

  我们在每个层面进行了代表指标的选取。指标选取主要考虑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力图使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事实上,围绕企业运营、绩效和各种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很多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统计相关性,所以,只选取其中那些有可靠信息承载量的关键指标是合适的。概括地说,我们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SMART原则,即:简单性(Simplicity);可测性(Measurability);获得性(Avail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时效性(Timing)。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