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总编在线 > 正文
《新民晚报》总编金福安作客新浪聊天实录(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 16:58 新浪财经

  作为新媒体、新经济的代表,新浪网特制作《总编在线》版块,希望通过与各大主流媒体总编辑与网友、读者的近距离交流,为记录中国媒体的发展轨迹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这个特别系列访谈中,我们邀请的总编,将通过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的方式,与我们的受众共同探讨传媒业的发展、问题,以及最新的标志性事件与现象。

  2002年12月24日,《新民晚报》总编金福安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与网友畅谈传媒体界热点话题。以下为本次嘉宾聊天的实录全文。

  主持人:今天很高兴新浪网能够有这个机会请到《新民晚报》的总编辑金福安先生作客我们总编在线的系列栏目,一方面可以和广大网友交流一下传媒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和《新民晚报》读者在线进行交流,倾听一下读者的心声。

  我简单地做一下介绍。金总编是传媒界的资深人士,他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之前在《解放日报》有数十年的工作经历。98年到《新民晚报》担任总编辑。

  下面先请金总编跟网友打个招呼。

  金福安:很高兴新浪网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是圣诞节,首先我代表《新民晚报》全体员工向新浪网网友们问声圣诞好。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茅道临与金福安

  主持人:有网友问,《新民晚报》是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它的定位是一个“飞入寻常百姓家”,想办好新闻纸和文化纸这两张报纸的定位,他想问一下金总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民晚报》在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金福安:很感谢这位网友对《新民晚报》的了解。《新民晚报》是中国历史上近代现代来说都是最悠久的一份报纸,1929年创刊,到现在已经有73年的历史。报纸创刊时定位很清楚,那就是以民为本、为民代言、作育新民,《新民晚报》的定位一开始就定位于以民为本的一张报纸。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变化,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与选择,人民选择了《新民晚报》,尤其是上海的老百姓选择了《新民晚报》。

  我们上海人无论跑到哪里,不要说在中国的哪个省、哪个边远的地区或者是其他更远的地方都有《新民晚报》,大家知道,在新疆也好在西藏也好都有很多上海人,他们都很喜欢看《新民晚报》,在西藏有不少《新民晚报》读者。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上海人出国去了,包括到海外去的,他们也希望看到《新民晚报》,《新民晚报》随着上海人的足迹走向了全国各地,也走向了世界各地。从这一点来讲,这份报纸的定位非常明确,它确确实实是以民为本的,为老百姓讲话的,代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的报纸,正因为这样,它主要是反映上海都市里面上海市民关心的生活,所以上海市民关心的这些都在报纸里面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爱好、市民一些兴趣的变化,甚至马路街道的变化、衣着打扮的变化、头发的变化,这些都在《新民晚报》有所反映,这份报纸称得上是一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

  老百姓关心的东西在《新民晚报》上能够充分地反映,而《新民晚报》到了一个家庭里面,又成为这个家庭里面每天吃晚饭的时候议论的一个话题,所以《新民晚报》就成为上海的老百姓上海的市民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新的时期,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上海市民、我们的人民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现在大家很清楚,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走在前列,上海是一个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世界性的大都市,准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对我们每一个市民来讲都意味着许多新的东西,除了物质的,还有精神,还有很多政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新的时期,《新民晚报》要在建设三个文明方面,尤其是在精神文明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上海的有些同志讲,上海人精明但不聪明,小的地方很精,大地方容易放掉,在过去小市民的环境下形成这样一个比较狭隘的眼光可以理解,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上海市民在这方面逐步由小市民向大市民发展,眼界也宽广了,胸襟也宽广了,《新民晚报》要跟着这样一个变化,不断地培育、推动这样一种大市民精神世界的塑造,我们要更多地反映人民群众中间、市民中间代表先进的精神力量,把很多先进的动人故事反映出来,这一点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时期我们的努力方向。



《新民晚报》总编金福安作客新浪聊天中

  主持人:有网友问,感觉《新民晚报》还是蛮不错的,但是现在的平面媒体可以说层出不穷,越来越多,报业的竞争环境也相当激烈,《新民晚报》下一步怎么样处理和其他媒体的关系,这里不光是竞争,而且还有合作的关系。

  金福安:这个问题很关键,传媒媒体有它的局限性,它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它一天出一次,这个信息传递到读者手里,要了解信息需要二十四小时。像新浪网可以把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很快就可以传递到。传统媒体、平面媒体与新的媒体之间由于科技手段不同,信息传递的时间差很大,我想传统媒体最重要的就是要缩短这个时间差,使得我们能够的信息最快最及时地送到需要这个信息的读者手里。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跟新浪网这样一些新的媒体结合起来,借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改造、提升传媒媒体。我觉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我们媒体来讲,这也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处,我们尽管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不能由传统媒体自己来解决,它只能和新的媒体结合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

  《新民晚报》已经跟很多媒体合作,包括广播、电视、网站,以及其他一些渠道,我们在合作部分中间就有新的生长机会,我们传媒媒体的优势在于我们强大的采访能力、原创能力,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传递的时效方面比较慢,时效慢决定了我们在很多方面落后,必须要把我们的时效慢和新媒体之间的时效快组织一个新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我们就考虑是将来的多媒体报纸。我们尽管有电子版等等,我们集团的有些报纸比较快,像Shanghai Daily英文版的在全世界200个地方,在全世界各地可以马上看到同一份上海出版的报纸,我想有一天如果传统媒体跟新的技术结合起来,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利用设备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个报纸,或者我要看某一个专版、某一个文章,都可以点击出来,这样就借用现代的高科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主持人:有网友问,您现在是如何看待国内报纸现在普遍流行的大标题、大照片、大色块这样的编排风格,难道流行的就一定是现代化的、时尚的?他认为《新民晚报》的版面风格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在创新中有坚持,在创新中有发展,不能走邯郸学步的道路。

  金福安:这个网友提的观点我相当赞成,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版面,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目前很多新的报纸,都用大标题、大照片、大板块来吸引读者的视点、眼光,过去很早的报纸都是很少有标题,都是一二三四五排下来,有的标题很小,有的标题要做大,有的有照片做大,现在彩色报纸更加进步,我想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的一个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发展很好的报纸,象《北京青年报》,上海新办的报纸,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东都有很大的特色,这个特色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图文齐飞,就是报纸上面的图片和文字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过去传统报纸改革的一步,这一步我们走了将近半年,以山西的报纸为代表,我们过去叫西北派,我们叫东北派,这种风格叫做图文并茂、双翼齐飞。版面可大可小,版面交换的时候比较灵活,后来发展比较规范的就是电脑制作的板块式结构,我觉得这已经是进步。这些板块的进步到现在为止形成了更加统一的模式,一个版面上的大标题,来一个大照片,再加上一两个小新闻,下面半个版是广告。这个版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现在大家都是这个模式,这就是过去反对的千报一面,这个风格太接近、太一致,这样缺乏生活的多样性,另外不同的报纸、不同的内容应该用内容套形式,而不应该形式套内容,我相信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今后会发生变化,会有各种各样富有内容的新兴版面。

  《新民晚报》是传统的报纸,《新民晚报》过去一个版面里面还有十几条的新闻,还有照片,现在《新民晚报》的国际版不大,但是国际版里面往往有十几条新闻,三五张照片,但每条都比较短,《新民晚报》的传统版面我们叫精品版面,这样的版面我们很多编辑都会编了,有些人认为花这么大的力量搞这样的版面没有必要。

  《新民晚报》的国际版袖珍式的精品版被很多同行看好,过去在评比当中都得过奖,而且得奖的机会都很高。同样的新的版式出来也是新的,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年轻人比较喜欢,这需要时间。一般我们看报纸的时间不会太长,看电视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在过去看报都可以看半个小时甚至有的达到一个小时,现在平均20—30分钟看报,而且很多看报的时间集中在中午,有些信息可能放到下班以后再看。时间的缩短就决定了报纸要更精,我们报纸版面要与时俱进,根据读者对时间的分配进行调整。很多新的版面越来越多,一些文化类的、思想类的这样一些专栏形的会适当长一点,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传统的模式。

  《新民晚报》是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之上,吸收很多新的报纸、海外的报纸优势,来改造我们的版式,使它更新颖,适应读者的要求。现在报纸在改革版面过程中间,但是传统报纸不可能大改,比如今天这样,明天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讲我们《新民晚报》是一个中年妇女,或者至少是三十岁以上的妇女,你不能把自己打扮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很青春不适合我们报纸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内容,使它不断发展,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坚持自己办报自己的风格,在这个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有一部分版面是比较年轻化的,比如说新民时尚,时尚版面如果不是很新鲜的话那就是落后了,所以这个版面我们比较大胆,跟年轻人比较接近。现在中老年人也喜欢,原来有少数老年人讲这不是《新民晚报》的风格,现在他们也接受了。另外新民网络这些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版面。同时我们还有一些专版,更多的书版、杂志版,可以自由地组合。有比较严谨的,有比较宽松的,这样的一种版面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之中。

  《新民晚报》总的来讲要保留传统优势,同时要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使它跟着读者的需要不断发展。总之,版面第一要方便读者阅读,第二要有一定的美感,我们的报纸版面也是产品,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编排标识,不能人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应该吸收人家的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的版面风格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个要求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努力,尤其是我们的新闻版,在新的时代里我们的新闻版将会采取一些大胆的改革措施,如果读者关心的话会发现我们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比如说重大国际新闻,比如说俄罗斯发生人质事件,正好时间对我们有利,我们做得非常大,整版做。比如世界杯期间,我们推出了《新民晚报》世界杯专刊,八个版、彩色,尽管是晚报的版面,但是不输于大报,同样以强烈的震撼感吸引人。世界杯期间,我们接受的广告量就1300多万,据我所知,我们很多报纸当时也都搞了世界杯的专刊,但是由于很多报纸广告支撑不住,成本比较高,往往赢利不多,还有不少亏损的,从与其他报纸比较来看,我们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改版的版式,无论是它的经济效益,现在还有很多说要利用版面作十六大,现在都没有了,很遗憾,当时留一点的话,现在这些世界杯特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要收。

  我们要接收一些新的其他的东西来发展。有一些其他的版面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女性世界,我本来以为这都是女同志看的,后来问了一下不少男同志也看,我还问了一些领导同志,问他们看晚报看哪些,他说前面的我们大部分都知道了,但是有一些版面我们是一定要看的,比如说女性世界,我说你们为什么要看女性世界,他说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半边天,她们在想什么、她们有什么要求,做思想工作也可以、了解情况也可以,我想这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的版面里面根据内容决定不同的形式,但是总体来说要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自己的风格。比如说《新民晚报》夜光杯的版面,到现在没变,老是这个样子,二号字,但是变一变的话就不象夜光杯了,我想把这个版面适当放大一点,但是不行,放大一点就觉得不是原来的品牌,所以这个版面变动最少。所以说变动不变动都不是绝对的,好的不要变,不适合的要变,变跟不变结合起来就成为我们名牌产品的一个重要技术。

  主持人:现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已经很积极了,他们迫不急待地想问金总一些问题。有网友提到,他说现在有很多媒体都想到《新民晚报》来挖人,请问金总有什么高招,能够留住自己的人才。

  金福安: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新民晚报》确实有一部分很优秀的记者被其他的兄弟单位、其他的一些媒体挖走了。说挖走不太好,应该说是人才的流动,这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而且《新民晚报》有一些优秀记者被其他兄弟媒体所看重,流动到那里去做更多的贡献,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新民晚报》的记者在市场上有很大的价值。我们讲价值要通过市场来体现,我想通过市场的流动可以体现《新民晚报》记者、编辑的价值。

  如果说《新民晚报》不少人员人家都要挖走,为他们去服务,我觉得这是我们《新民晚报》的光荣。作为一个老的报纸,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向社会、向各个媒体输送一些优秀的记者与编辑。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我们也需要留住一些自己的人才。在流动过程中间有种种原因,按照市场价格,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想有一部分同志离开《新民晚报》我也不会遗憾,我每次跟他们讲,你们到哪里去我很高兴,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回来,《新民晚报》永远是你们的家,希望你们到任何地方都不要忘记《新民晚报》。他们每次都回来了,而且非常感激,有一些同志不想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说特殊情况还是走了,但是不多。

  我们《新民晚报》怎么样留住人呢?我的观点可能比较传统,我觉得我们报纸是社会的风气,报纸不是一个谋事的饭碗,我们要对国家、对民族、对自己的理想负责,我可以说我们中国的报纸都不是富裕的,都是很贫困的,甚至要冒风险的,如果作为一个事业来做的话,一个报纸要培育自己的精神、要培育自己的骨气,我觉得现在我们记者并不是很穷,但也不是很富裕,但是吸引我们留下来干事业的是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觉得物质上多点少点都不是很重要了。在这一点来讲,我们《新民晚报》要留住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让他在社会上成名、让他的意见他的声音能在社会上起决定的作用,我们现在确实是这样做的,过去《新民晚报》的老一辈,可以说我们的老社长赵超构,他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了一个老黄牛,老黄牛的意思就是要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一句话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办报要有理想、要有信誉,我经常讲,我们要作为报人,不是要当做谋生的手段,命运指定你不是很富裕的,甚至要有很多的困难,但是你的精神作用要大大超出其他行业。我到《新民晚报》比较迟,在《解放日报》也受到了老一辈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要调整,现在总的来讲要拉开分配的差距,也许有些网友也知道《新民晚报》一度在世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的收入也比较高,不仅是在上海甚至是在全国的收入分配都是最高的,现在我们有条件,但我相信随着我们事业的发展、随着我们效益的提高,我们留下人才的种种条件会更好。

  我有的时间跟年轻的同志讲,你们的眼光要远一点,《新民晚报》是培养人才、使人有成就的很好的阵地、很好的报社,不少年轻同志都很努力,人才一方面在流动,另一方面也在从精神上把人才留下来,鼓励他们成为真正的报人,这是我的想法。

  《新民晚报》总编金福安作客新浪聊天实录(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 小字】【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大奖!缤纷圣诞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Twins] 百试不厌
[林志炫] 只为你唱
[和弦] 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云网数字卡
  • 铁通Webphone大赠送
  • 联通冬季卡上网不限时
  •   冬夜情正浓
  • 香奈儿女士香水
  • 性感密码小夜衣
  •   炒股票好帮手
  • 电脑远程炒股方案
  • 手机实时大盘讯息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