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新浪网财经中心主编刘书,右为《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
网友:为什么经济观察报放弃了农村和农村经济?
何力:其实是这样的,社会发展分工,已经确实使我们没有能力做一切的事情。我一直在讲,大家如果注意到看中共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到说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受到保护。那么,我觉得其实这个提法,如果再进一步说的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参与分配。
如果你觉得你长的漂亮,你就把你长的漂亮这个优点,拿到市场交换,因为长的漂亮也是一种稀缺,如果你长的特别丑,你也可以拿丑去交换。搞不好哪个导演拍电影需要丑星。我们要把我们能力的我们有的东西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我们可能对宏观经济比较熟悉,对企业比较熟悉,我们首先把我们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做这样一张报纸。将来我们如果了解西部、了解农村、或者说整个中国经济我们也会去做,我们会一步一步的来。
网友:是不是因为农村经济没有利益呢?
何力:我认为有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但是真正称得上是消费者的没有13亿。这是客观的事实。国家统计局的副局长邱晓华在给我们经济观察报做报告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如果农民没有钱买东西,城里人就会下岗。另一面我们又看到,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市场在进一步的开通,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城里人还在不断的失业?未来的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不断的城市化的进程。这个进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成为城里人。我相信中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那个时候我们《经济观察报》就会服务于原来是农村的现在是城里的人。
网友:《经济观察报》是不是精英办报?
何力:我从来不认为《经济观察报》是精英办报。但我确实强调,每一个行业有每一个行业的特点,应该由专业人员来办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最近也在说记者要进行任职资格的考试。所以我觉得,因为专业人士更了解怎么样来做这样一个产品好,至于说一个媒体最终在市场上的生命力,显然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网友:我们也非常关心,您对网络媒体的看法。您认为互联网媒体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何力:毫无疑问,十年以前,或者五年以前,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今天的互联网,特别是中国这样几个门户网站,能够拥有这样多的受众,而且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点非常令人激动。我确实觉得在信息的传播上,尤其是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速度上,互联网媒体已经走在传统媒体的前面,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可以朝着这样几个方向来做:第一可以增加原创的内容,可以先从声音、观点这样的方面来增加原创的内容。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增加自己的采访等方面的内容。互联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就是说应该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评价中来。因为比如现新浪这样的网站,已经拥有击打的品牌号召力,以新浪出面来说,这个产品好使,那个产品不好使,就有公信力,你已经形成了公信力,你应该用公信力来服务社会,来服务大众,应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评价来,对于上市公司,对于基金,对于好的产品,对于楼盘,对于车型,要评价,评价就要客观,要公正,要透明,不是说给我广告费就把谁排在前面,是真正的客观、透明。不仅为互联网自身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新的经济的增长点。
| 图为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 |
主持人:中国现在有没有职业的媒体经理人?您认为您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媒体职业经理人?
何力:首先我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媒体的职业经理人。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刚才讲过了,就是转型,过去不仅是媒体行业,其他的行业,也没有职业的经理人。但是我想,现在一定会有媒体人,会有一些编辑和记者,通过自己的媒体实践、经营实践,我的很多同事原来都是非常优秀的编辑和记者,现在他们作广告销售,原来传统的报纸里,只有记者的地位非常高,但我们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做广告、销售和发行,绝大多数也都受过大学本科以上的教育,而且他们现在还在读书,读MBA,读EMBA,在他们中间一定会产生职业经理人。开个玩笑,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是过渡的人。说个笑话,《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常务副总编刘洲伟是我的朋友,还有原来《南方周末》的陈涛,他们出了一套书,叫第三代财经媒体人,后来我开玩笑跟我的同事说,如果丁望、范敬宜是第一代做报纸的财经媒体人的话,50年代的,胡舒立等等是第二代的财经媒体人,刘洲伟、陈涛他们是第三代媒体人,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就没有位置了嘛,后来我就说,我们就做2.5G吧,做CDMA,他们是3G。
主持人:我们还关心您的业余生活和爱好。
何力: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和爱好,今年好多了,精力多了一点。我过去也是一个记者,后来是一个编辑,现在做这样一个工作,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呢?你要学习,你要学习做领导,领导是要学习的,你不学习,就永远是编辑和记者。于是我们希望在做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比如说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阅读,你毕竟是职业的信息搜集与传播者,还要看各种各样的信息,看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看各种各样的网站。三分之一的时间和不同层面的员工交流和谈话,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还有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包括现在到新浪网来这样的事情,也是为报社做发展工作的一个层面,所以基本上是这样分配时间的。
主持人:几乎没有业余时间?
何力:业余时间在家看看书,陪儿子学学吹长号这种事。
主持人:您从一位专业的记者编辑走到了媒体的专业管理者的角色的转变,最困难的是什么?因为很多人都在经历这种转变,需要参照。
何力:我觉得,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你会发现,道理都是特别简单的道理,比如说你要知道,就算你不睡觉,所干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你换了一个岗位,你原来可能是管十个人,现在可能管五十个人了,你所要做的主要的工作,我想就是你要想办法让五十个人心情愉快地工作,让大家来分担你的工作。我觉得,可能我们在成长的经历的过程之中,一个编辑一个记者慢慢地做一个管理者,他所要跨越的门槛,主要就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让大家来做一些东西。
我在35岁的时候曾经非常悲观,因为我看所有的招聘广告都希望招35岁以下的人,我就想,难道35岁以上的人就没有用了吗?后来我发现,你要做35岁以上的人擅长做的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些经验,你用你的经验拿到市场上交换,可能就会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如果你还要拼体力,拼文笔,可能就不行。我写的东西可能比我们很多的记者都不如,我写评论也不如我们的评论员,但是我说我现在是你们的领导啊。所以可能需要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事情。
网友:许知远在您那里大大有名,何总您给他开多少工资?
何力:这个问题可能你问许知远本人比较好。
主持人:那能不能讲一讲《经济观察报》员工的薪酬情况?
何力:我们的薪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工资,一个是绩效工资,也就是奖金部分。基本工资,是他到我们《经济观察报》来,他原来的从业的资历、年龄、层级等等决定的,我们有一些高级记者等等,我们考察他的绩效,是通过量和质这两个指标考察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两个指标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创刊初期,我们鼓励记者多写,因为要出版嘛,稿荒嘛,谁写的越多,工资就越高。到今天,我们把权重做了一些调整,从现在开始,比较鼓励那些写好稿的,你可能这个月写了八千字,他写了一万五,可能八千字的比一万五的多,因为你的好稿奖比较多。一个记者,同样是报纸上的一千字,背后凝结的劳动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鼓励编辑记者写一些好的稿件,当然量是基础了,不可能一点量都没有,这是一个考核的办法。
主持人:您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何力:我应该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有理想化的成分,也有现实化的成分。你在实际工作中,显然要平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不管你是什么主义者,你总要做选择,做判断,做决定,这个稿子登不登,登多大,这个稿子要不要做头条,这个人要不要请进来,那个人要不要请走,你永远在理想和现实之中做事情。我原来没有发现,我几年前不是这样子,最近两年,很明显觉得我比过去乐观。我发现,抱怨并不解决问题,而且批评也是容易的,但是现实是我们如何能够把一个事情做下去,或者做得更好。
我举一个例子,去年发生了很多小煤窑的矿难,很多媒体批评黑心的矿主,我们也批评。但是我们在批评之余,我就跟记者说,你可不可以找联合国扶贫办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因为国家要投一笔专项的钱用于小煤窑的安全设施,我跟记者说,你去问一问,联合国扶贫办他们是怎么使用扶贫资金的,他们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这些资金不至于外流到其他项目上去,我们把这些经验报道给大家,如果大家能够学到这样的方法,中央政府的钱不就真正用在了小煤窑的安全上,这比简单的批评不就更进一步了吗?这是我们的一以贯之的理念。
网友:您是不是总在值夜班?
何力:还好,我在《工商时报》工作的时候值夜班比较多,《经济观察报》是周报,所以在星期五的时候才值夜班。
主持人:所有的版面都是您签署吗?
何力:三个人,有我,还有刘坚、肖瑞副总编,一般是我们三个人来看。
网友:媒体对您的吸引力究竟在什么地方?
何力: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台湾有一个很著名的媒体人叫金惟纯,他是原来工商时报的一个资深人士,金惟纯创办了在台湾一个很著名的媒体叫《商业周刊》,也就是商周集团,商周集团去年卖给了TOM.COM,他曾经到我们报社做了演讲,他当时也很矛盾,他说我们做专业媒体,是要那些学新闻的人呢,还是学经济的人?后来金先生跟我说,他更喜欢做新闻的人。
主持人:为什么?
何力:因为我们毕竟从事的是信息传播的新闻行业,如果你作为一个记者,没有对生活的强烈兴趣,你不对周边的事物敏感,周边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让你兴奋,不能刺激你的联想,不能调动你的快感,你就可能很难从事这样一个行业,所以我觉得,我非常喜欢做传媒这个行业,是因为我是一个缺乏耐心的人,或者说很难有毅力能够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人。新闻这个行业能够有不断地有新的东西,逼着你去学习,逼着你去发现,逼着你去感动,应该说这是很多新闻人都具有的一种素质或者说他们具有的对生活的一种兴趣,一种态度。对生活很敏感。
主持人:谢谢您,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位网友问了好几次了。
网友:明年的《经济观察报》会是什么样子的?我非常好奇。
何力:我觉得,不会是一下子就变了一个样子,它一定是在今年的样子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会把我们的专题新闻的报道,我们的集中的采访能力的特点,还有我们对一些事物注重分析,已经形成的一些特点,会持续下去。但是,同时我们也在增加我们的新闻资源,比如说我们希望能够在上海、广东这样的中国东部的沿海城市投入更多的采访力量、编辑力量,因为我们觉得,一个经济媒体,如果在上海这样一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没有足够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采访能力和采访力量,肯定会加强,当然我们在版面上和安排上,也是希望能够更便于读者的阅读,能够从视觉上更深地跟内容结合,我们《经济观察报》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的设计部门和采编部门,能够比较有机地沟通、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有的媒体那样,编辑划完版,由设计部门照葫芦画瓢,我们还是有机地结合一起的。你如果每个星期六中午的时候,到报摊上,你可能就会看到我们的努力。
主持人:谢谢您。本期《总编在线》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何力先生跟我们网友做了如此精彩的对话,我们也希望明年我们看到的《经济观察报》更具理性和建设性。新浪下一期的《总编在线》嘉宾是《京华时报》的常务副总编朱德付先生,感谢大家参与,再见。
《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作客新浪聊天(实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