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6日电(记者崔丽) 近日,从四川媒体传来消息称,四川省消委会要开全国先河,率先推行有偿发布消费警示制,即任何单位和个人要使用消协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的消费警示,都须支付一定费用。消息一出,引起多方争论。而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今天向记者表示,媒体这一报道不够全面准确,产品比较实验结果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不是谁有钱 都可以买下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竖昆说,我今天刚刚收到了来自四川省消委会对这一事情进行说明的传真。据初步了解,四川省消委会进行了一项产品的比较实验,在对比较实验结果发布时提出,由参与首发的四川有关媒体出一部分费用,以共同承担比较实验支出的费用。因为进行产品比较实验是一项很复杂、投入很大的工作,而它能为消费者提产品性能、价格等多方位参照数据,其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在指导消费上发挥一定作用,因而对媒体和消费者都有一定吸引力。
杨竖昆介绍,在国外比较实验结果的首发通常只选择某一个媒体,由它买下首发权向消费者独家发布,因为比较实验是以大量检测数据来支撑的,投入较多,国外的消协组织靠这种方法回收资金,并投入其他产品的比较实验。这是对信息资讯价值的一种肯定。
据了解,产品比较实验的目的不是为检测产品合不合格,也不是为给哪家企业曝光,而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性能价格比较,以便消费者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消费选择。
中消协进行产品比较实验一般委托国家权威机构来进行检测,不能有任何企业的参与,检测时都不暴露商标,看不到商品,只出数据,以保证其公正性。
杨竖昆说,不要把消费警示和比较实验相混淆,消费警示不是仅从比较实验得来的,而是各种相关渠道都可以提供,比如医疗机构、执法机关办案中都可以提炼相关的消费警示。
杨竖昆强调,产品比较实验结果要不要向首发的媒体有偿发布,在我们国家现阶段是个可以探讨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警示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对消费者而言不存在花钱买消费警示一说,也不是谁有钱都可以买下比较实验结果。否则,如果允许企业出钱买断对自己不利的实验结果,并垄断封锁起来,这对消费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