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觉着悬消费者感到繁 消费信贷遭遇尴尬

2000年12月24日 09:28  北京青年报 

  “寅吃卯粮”、“借钱过日子”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简直就是败家子的行为,可就在短短的3年内,中国人似乎来了个脑筋急转弯,花明天的钱过好今天的生活,居然成了一种时髦。但如果你想真去赶个时髦,也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事。

  -银行贷款:怎么那么“繁”?

  如果你想向银行贷款,你首先得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以住房贷款为例,从填写申请表开始,然后提供收入证明、所购房屋的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综合贷款保险、合同公证、申请审查等等,不知要跑多少次,这样的反复折腾,您或许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另一件烦心事是手续费。还以贷房申请为例,首先要交纳贷款资格调查费,此项费用是购房款的3‰至6‰,还有抵押房产价值评估和登记费,费用为房产价值的11‰,还有购买综合保障费的费用,为抵押物价值的2%-9%。此外,还有公证费、律师费等等,总之你不事先准备好几万元的贷款费用,那几十万的款是借不到的。

  -零首付:谁圈谁的钱?

  上海的顾小姐终于开上了自己的新车,但与别人不同的是,30多万元的车款,她一分钱没付就把车开回了家。

  零首付像一块刚烤出来的蛋糕,十分诱人,但只有你真的尝了一口,才知其中滋味。顾小姐虽然没有交首付款,但先决条件是把新车作为抵押物,同时还必须交上财产抵押或者信用记录。

  零首付让一些房产商也趋之若鹜,但如果你仔细阅读零首付的条款,就会发现在你进住新居之前,还是要分期分批将一些钱交给房产商,这些钱累计相当于房款的20%到30%,也就是相当于原来的首付款。

  -借贷双方:谁不讲信用?

  没有信用记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银行放贷的最大风险。上海的一家银行在对贷款人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个贷款人居然用同一抵押物在6家银行办理了抵押贷款。6月18日,中国内地的信用制度在上海落下了第一笔,180万上海市民率先拥有由资信公司作出的个人信用报告,7月1日,这份报告在上海15个商业银行中通用。而要让自己迅速成为一个有信用的人,方法也并不复杂,不断地借钱还钱就能快速建立个人良好的信用记录,这高招,精明的上海人当然是不用教就能灵活运用的。但这样的信用快餐对银行是有备无患还是暗藏隐患,谁又知道呢?

  而对于谁是有信用的人,北京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11月北京市商业银行正式开办无担保消费信贷,8种职业的人士被认为是可以充分信任的:在职教师、公务员、医务人员、公检法人员、银行职员、国有邮政电信单位的正式职工、配偶有北京户籍的驻京部队军人和开办信贷消费商场的在职商场职工。这样的规定,银行倒不像是把钱借给了个人,而像是贷给了单位。

  繁琐的借贷手续,高昂的借贷费用,五花八门的借贷方式,不可信任的信用等级,如果不把这些烦心事给解决了,谁愿意向银行借钱?银行又敢把钱借给谁?(文/万剑英)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