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 11:35  中国网

  # 主持人 谢寿光:

  感谢佳贵主席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状况和未来宏观政策的调控思路和目标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建议。下面有请蓝皮书总报告的主要负责人对整个经济形势的模型预测的结果做一个报告,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教授,大家欢迎。

  # 汪同三:

  谢谢主持人,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组2011年的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刚才陈佳贵教授已经很深刻、很精辟地把当前我们宏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的问题、任务做了非常好的说明和解释。

  我在陈佳贵教授刚才演讲的基础上,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课题报告实际上是在9月份写作完成的,10月10日我们召开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秋季座谈会,在会上,我们课题报告已经发布,今天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经济蓝皮书》发布,希望大家能够向社会传播我们的研究成果。

  # 汪同三:

  虽然这个报告是三个月以前完成的,但是这个报告提出的大的框架,我觉得还是有它的意义。我们课题报告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情况。有几项大的预测,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刚才陈佳贵教授已经提出了,今年和明年,我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在9-10%的增长速度上。关于CPI的预测,我们在三个月以前,对于CPI的预测还是比较慎重的,但是趋势是2011年价格上涨水平会比今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CPI在2011年上升幅度要今年略高一点,这也是根据一些新出现的情况做出来的预测。其他各方面的预测,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因为报告里都有。这是我们报告的第一部分,关于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

  # 汪同三: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特点是什么。在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里面,我们谈到了三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现在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增强。但是在内需里面,对于投资增长的依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确确实实是在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调整,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得到了增强。但是在内需里面,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现在看来基本情况还是投资的拉动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强,因为我们预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现价增幅这两年都在20%以上,超过了GDP增长速度。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来的扩大内需的方针,在扩大内需的工作中,要注意到怎么样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投资需求,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好投资结构。在我们的报告里也提到了,无论是部门的投资结构还是区域的投资结构,在2010年都是有所改进的,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 汪同三:

  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进一步显现,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扩大。9月份我们撰写完成这次秋季报告之后,确实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进一步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以及不确定性。有两件事情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是继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到今年秋冬以来出现的爱尔兰国家的经济危机,这个危机是否还继续在欧洲扩展,在世界中扩展,还有待观察,但是它肯定增强了我们对世界经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判断。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美国提出来的所谓的第二个量化宽松政策。这个量化宽松政策到现在来看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如果这个量化宽松政策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善美国经济的状况,美国经济的稳定确实对于世界经济是个好消息,我们希望他们的量化宽松政策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它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向外溢出的效应,会给世界的物价水平带来冲击,这种冲击肯定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所以,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进一步在显现,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认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来保持我国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的增长。

  # 汪同三: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力度是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2008年年底开始,我们提出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一直到2010年11月份为止,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表述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如刚才陈佳贵教授所分析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在秋季报告中提出来,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一种已经执行两年的政策需要进行新的表述。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前几天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会议上提出来,在未来的2011年,我们应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对于2011年,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力度和时机的掌握都是需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我很同意陈佳贵教授讲到的,关键不在于这个词怎么说,关键是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及时掌握好它的方向、力度和时机。这是我们秋季报告的第二部分,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主要内容。

  # 汪同三:

  第三部分,关于通货膨胀问题。我们第三部分的标题是在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稳定价格的目标。当时我们撰写这个报告的时候就已经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如何处理好增长、价格和稳定的关系,将成为 2011年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重要问题。现在看来,通货膨胀问题、价格上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现在分析起来,现阶段造成我国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几个:

  # 汪同三:

  一是国际性收入性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像石油,是明显的上涨趋势。美国采取的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一个可能的结果也是继续促使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流动性更加宽松了。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分析国内的经济问题,是我们产能过剩,为什么我们还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呢?在年初,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明显存在的,这个因素到现在还继续存在。

  # 汪同三:

  二是我们在过去两年中,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当中,有些地方也是超过了适度宽松的力度,造成我们现在货币供给、流动性比较大。2009年,我们新增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今年新增贷款规模也在7、8万亿左右的水平。这样高强度的新增贷款规模的出现,必然造成我们流动性上过于宽松的状态,它会明显形成一种价格上涨的压力。这样多的流动性在经济运行中存在,他们它们必然要去寻找提高回报率的机会,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也是这样的情况。

  # 汪同三:

  三是我们现在农业还是比较薄弱的。那些游资要提高自己的回报率,找到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就是大蒜、绿豆这类农产品上面。出现这种情况,很生动地说明我们的农业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使这些需要提高回报率的游资能够在农产品上找到他们的突破口。实际上,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曾经出现过三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这三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直接的导火索都是和农业相关的。

  第一次出现是2003年下半年,在非典之后,我们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压力。当时价格上涨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上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在逐步下降,粮食产量在逐步下降,造成二十一世纪初我们的粮食供求关系紧张而导致的食品价格的上涨,它是2003年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明显爆发点,2004年开始,我们在宏观调控中加大了增加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的政策力度,比如我们从2004年开始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种粮进行直补,农民购买化肥、良种、农机具,政策给补贴,取消农业税,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加强农业生产抑制通货膨胀的出现。

  # 汪同三:

  第二次是在2007年下半年,那次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导火索是猪肉,因为猪的蓝耳病造成了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一次出现通货膨胀的导火索也是在一些小宗的农产品上首先出现。所以,我们农业的薄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我们的农业还没有真正得到加强之前,农业的薄弱会形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2011年气候条件如何,我们的粮食生产能不能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收成,这都会影响到2011年的农产品价格水平。

  # 汪同三:

  四是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因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需要调整,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要缩小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十六大的时候,我们提出来的政策是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那个时候明确提出来要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在十七大的时候,我们又明确地提出要“两个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又进一步提到了“两个相适应”,就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和经济增长相适应,劳动报酬的增长要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两个相适应”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尺度,如果超过了这样的尺度,比如劳动报酬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式的通货膨胀。在我们认真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的时候,要认真地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这两个相适应,这样才能比较有地避免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 汪同三:

  五是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在关于讨论宏观经济问题的会议上,提出来要防止2011年出现盲目投资。如果不能认真地落实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2011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各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大干快上” 的劲头都很足,热情都是很高的,如果出现了盲目的投资,会成为非常严重的引起2011年通货膨胀的因素。这需要我们通过认真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使我们“十二五”规划开个好头,既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又避免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是秋季报告第三部分的内容,关于在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稳定价格的目标。我们在9月份就提出来,政府价格控制的目标不一定得太低,可以考虑上调4%左右,一方面,能够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我们把2011年的通货膨胀预期指标适当提高一点,可以带来稳定宏观经济的综合效应。

  # 汪同三:

  开第四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在这部分指出来,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中会碰到“两难”问题。比如说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这应该成为下一年宏观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讲,调结构和经济增长从本质上不应该是矛盾的,我们调结构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所以不应该把调结构和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对立起来,他们应该是相互促进,没有适度的经济增长,不可能调好结构,没有经济结构的及时正确的调整,也很难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所以在在2011年,我们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之间的关系。

  # 汪同三:

  第五部分,关于政策建议。我们提出来的题目是宏观调控以稳为主,以结构调整为重。这一点刚才陈佳贵教授已经做了非常深刻的论述。2011年,我们在宏观调控中要采取一种稳得住的态度,不要因为出现了某些问题就采取过分的措施,也不要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出现某种程度减缓的时候,过度地采取一些刺激措施。

  秋季报告就是这样五个内容,根据当时撰写时候的考虑和撰写完以后三个月以来,就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