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16:32  商务部网站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2010年来,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措施:一是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建立并完善进口促进体系,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二是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关进口管理措施,进一步放宽进口管理,调整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同时,会同海关、质检等部门,推动提高海关通关效率,实施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三是加强进口促进。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内重要展会上举办进口展等贸易促进活动,对我顺差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展位,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费展位。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目前我已签署并执行8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区域贸易的合作,有力的扩大了我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如东盟自贸区今年1月1日全面建成以来,我自东盟六国的进口均远远大于我对其出口。对来自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口实行零关税待遇。五是继续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去年以来,商务部主动组织了13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今年商务部会同有关行业商会继续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解决对方重点关注,积极扩大进口。六是加强交流和交涉,敦促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

  四、关于产业损害预警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49条明确规定,国家应建立预警应急机制,以应对对外贸易中的突发和异常情况。目前,这一机制包括产业损害预警信息收集体系、产业损害预警分析决策体系、产业损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产业损害预警专家体系、示范推广应用体系。主要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和重点行业、重点商品进出口异常情况的监测,分析其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对预案。

  我国产业损害预警系统自2001年建立以来,已经建成9000家监测企业产业损害预警直报系统,以及重点行业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企业直报数据库、海外竞争对手数据库和专家评估数据库等5大数据库,约有数据1亿5千万条,监测行业覆盖汽车、钢铁、纺织等16个重点行业。监测范围涵盖重点敏感商品456个大类、近5000个税号,已覆盖进出口额占比超过70%的敏感商品。

  该机制通过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石化、汽车、化肥、物流等产业损害预警信息通气会等载体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发挥了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服务,以及为对外磋商和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服务的作用。

  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立以后,为减少贸易摩擦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与韩国、俄罗斯等一些贸易伙伴建立了预警磋商机制,加强沟通,交换各自的进口预警信息,主动化解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我们也通过出口预警,引导国内企业加强市场调研,主动规范贸易秩序。与此同时,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为保护国内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1年迄今,根据产业界的申请,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程序的前提下,我国对化工、钢铁、仪器设备等部分进口产品发起了相应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70%的案源在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中已有体现,成为贸易救济案件立案的重要依据。

  面对贸易摩擦可能不断加剧,国际贸易环境出现复杂变化情况,商务部将继续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维护企业利益。一是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和产业受损害情况;二是加大对重点国别进出口产品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损害苗头,通过多双边协商、产业间对话等措施及时避免摩擦;三是加大预警信息发布力度,为公众和企业做好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作。

  以上我是通过这些情况跟大家报告一下有关商务部最近比较关心的一些工作内容。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国际商报记者:今年以来,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计划,3月11日,奥巴马签署了一个政令,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出口促进内阁”,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美国这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会不会引起中美贸易未来更激烈的竞争?您认为现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居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谢谢。

  姚坚:我们注意到,前不久美国宣布成立出口内阁,其由美国多个部门,包括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USTR等的多位部长、高官组成。我想,出口内阁出台的背景主要还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大家知道,各国都把支持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美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这项政策我们是理解的。

  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我们愿意加强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由2001年第11位变成了现在的第3位,在美国整体出口中,出口中国的占6.7%。应该说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空间的,特别是技术贸易方面,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目前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我想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当然,我说到的平衡也是相对平衡,因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结构性差异,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因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亚洲、欧洲国家把他们的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中国形成了从韩国、日本、台湾、欧洲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加工生产制成品之后出口到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流向,这个流向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一个全球化轨迹,是全球分工的模式,这种分工模式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可能在未来十年之内都如此,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同时,中国大量进口采购了美国的服务,如大家所知,美国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服务业机构都在中国开展了服务,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美国的利益。

  所以我说,中美如果打开经济全景化模式,就可以看到中美经贸是平衡的,有人偏偏只引用货物贸易,那意义是不大的。我想,中美之间货物贸易中的中国顺差和美国逆差现象,只是在货物贸易领域,只是全球化的一个现象,它可能还会持续存在下去,但是从全景来看,中美贸易是互利平衡的。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丰田轿车召回的事件,目前对于丰田在中国国内采取的措施您如何评价?有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在“丰田事件”上的严厉态度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一个表现,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谢谢。

  姚坚:我们知道,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关乎消费者身家性命的一件事情,所以应该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是业界的标准。

  丰田因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这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保护。我们注意到,前不久丰田章男先生在美国听证会以后,径直飞到北京,会见了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并在当天下午举行了记者会,向中国的丰田用户道歉,我想这是丰田公司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姿态。

  “丰田事件”启示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经营管理幅度加大,质量要求更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借鉴丰田公司这件事情,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包括企业文化的管理,促进中国产品质量有更大的提高。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