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16:32  商务部网站

  3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姚坚: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先介绍几项商务工作的进展情况,之后回答大家的提问。

  一、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和扩大农村消费

  2009年,国内消费市场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同比增长15.7%,增幅比城市高0.2个百分点,是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去年农村消费规模突破4万亿,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消费只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1/3,但增长潜力巨大,商务部将进一步做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第一,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商务部于2005年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推进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在全国已建设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乡镇和50%行政村,对改善农村流通环境,保障消费安全,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7.1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了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模式向农村延伸,把农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和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送下乡,在促进农民安全、便利、实惠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家店在2009年实现了销售额2375亿元。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市场具有消费分散,流通设施落后的特点,农村商业经营成本高。2010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工作重点是:

  一要扩大覆盖面,再建设改造10万家连锁化农家店,农家店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0%和65%。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二要提高统一配送率,强化配送中心功能,增加统一配送商品品种,把农家店商品的统一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确保农家店商品质量。

  三要发展农家店的连锁经营。以县级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

  四要以农家店带动农村服务业,大力推进“一网多用”,在农家店引入电信、邮政服务、药品等业务,拓宽农家店经营范围,提高承办企业和农家店经营效益。

  第二,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销售。

  目前,商务部已累计支持90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1419个项目进行了建设改造。2010年的重点是:

  一是将继续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覆盖面,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每个县都建设改造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

  二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冷链设施短缺,加上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很大。目前我国冷链设施匮缺,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80%左右;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耗率达25%,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

  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等设施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为了推动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商务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冷链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已累计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冷链项目378个,新增冷库库容229万吨。这些工作在降低农产品损耗、延长农产品销售期、稳定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我们将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产地冷库等设施建设,增加农产品冷库库容,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比重,增加农产品保质期,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三是加强质量安全可追溯、加工配送中心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检验检测市场的信息、结算、废弃物处理、安全监控等交易设施设备,完善市场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递、保障安全等基本功能。

  第三,实施“农超对接”,以定单农业促进农产品销售。

  2009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在17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大幅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新型农产品供应链。目前,商务部已累计支持了205个项目,据试点企业反映,通过“农超对接”,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超市的售价下降15%,实现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 今年商务部将大力推动以生产和市场对接为主要内容的“农超对接”工作。

  2010年我们将扩大“农超对接”试点范围,支持有实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及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立更紧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增加对接品种和数量,提高基地直接采购农产品数量,探索建立有效的农超对接模式,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冷库等设施建设,增加农产品冷库库容,提高农产品产地预冷比重,增加农产品保质期,促进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支持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逐步形成了一批质量保证,市场反响好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为农产品申请GAP等产品质量安全及服务方面的认证,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二、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发展情况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来华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是中国引导外资投向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9.7%上升至27.2%(年均增长21.2%),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占全国的29%,新产品的开发经费、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31%、41%和6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截至2009年底,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独立法人形式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共465家,投资总额128亿美元,注册资本7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交通化工、软件设计等行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而且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基础型、创新型本地化研究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作为其亚太区研发总部,甚至升级为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研发创新活动对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由“制造工厂”向“制造中心”、“创新中心”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研发水平,鼓励内外资企业积极承接境外研发外包业务,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优良的研发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想指出,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市场,也已成为跨国公司面向全球的生产基地,还有着充足的研发人才和研发低成本的优势,是最适宜的研发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保护企业在华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三、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过程中,我国不仅采取措施稳定出口,而且积极扩大进口。2009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6.0%,进口同比下降11.2%,进口降幅比出口少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下降34.2%。今年1-2月,出口增长31.4%;进口增长63.6%,进口比出口增速快32.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下降50.5%(其中一般贸易逆差68.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22.7亿美元)。 可以预计,今年扩大进口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进出口贸易将更趋平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