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别企划:30年商志(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10  《中国商界》杂志

  商界大事记:

  ●民航重组、电信分家、电力改革方案尘埃落定

  ●联想A股上市且市值创最高

  ●中科创业案开庭审理

  ●摩根斯坦利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2600万美元

  2002: 中国联通试水A股

  2002年9月17日,三大证券报正式刊发中国联通《招股说明书》,联通的路演团将分批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展开路演。此次联通将发行50亿股A股,发行市盈率为20.23倍,每股以2.30元发行定价面市。

  中国联通在内地发行A股是香港注册公司的先例,也是内地2002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而且是首次由基础电信商在内地上市,因此备受各界瞩目。

  尽管早在当年3月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中国并不鼓励所有电信运营商在海外上市,在中国内地上市也是电信运营商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上半年市场上关于中国移动和联通在A股市场上市的传言不断,但是在低迷的市场背景下,如此庞大的联通匆忙上市仍然给人不小的迷惑。联通的主要业务包括四大块:GSM、CDMA、传呼和网络数据;联通的策略非常明显:保留现在的主要盈利来源GSM业务,发展前景广阔的网络数据业务,不遗余力推进CDMA市场,整合或者剥离寻呼业务。此次募股资金的主要投向是CDMA业务。

  2002年1月初,中国联通开始投放CDMA手机号码,第一期用户容量可达1515万户,3年后最终的目标数是5100万户。而中国联通为此投入的资金也高得惊人:首期投入121亿元,远期则要追加到700亿元人民币。而联通正在各省分公司招标进行的CDMA2000-1X项目,最少资金需求量也在100亿元以上。

  以联通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稳定盈利来看,这类优质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壮大了市场基础,而且会吸引大量的战略投资者、基金、券商对其进行长期投资,是非常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事情。虽然大盘受到联通发股拖累下滑,但是应该说联通中国内地上市对通信板块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中国联通在国内A股上市后,联通总裁王建宙对于该股票短期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王建宙对媒体表示,总体来说,他对联通A股上市以来的表现是满意的。他说,联通在做IPO(首次公募)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希望股票有增长的空间。

  本次联通的回归预示着中国内地电信业的新一轮竞争会更加激烈,也预示着电信投资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阶段,这必将增强市场对通信板块的信心,对其未来走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到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像一根红线贯穿了这一年。 2003年,中国踏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商界大事记:

  ●网易:从垃圾股到中国概念股的“明星”

  ●《传奇》网络游戏创造财富传奇

  ●中国汽车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各省爆发电荒

  2003:网游——网络经济的商业亮点

  2003年末,“刺激”了中国互联网市场整整365天的网游界继续为中国经济所瞩目。以网易创始人、首席架构官丁磊和上海盛大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天桥为代表,网游人士除了坐拥巨额财富之外,还出现在各种领奖台上。如果以受关注程度来论输赢,2003年无疑是“陈天桥年”。能够成为新的财富偶像,不仅仅因为他进行财富积累所用的时间最短最快,还因为他以自身的传奇为榜样,证明了在张朝阳、丁磊之后,网络经济还有更多、更年轻的机会存在。

  网络游戏从“文化毒草”演变为“产业救星”,网游人士从“无所事事的游戏人”直到成为商业先锋和娱乐经济的先驱,这一个大逆转说明了网络游戏成了真实的市场传奇,网游人的频频得奖也证明他们正在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所承认。

  “一个有真正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这方面,我作为企业家和盛大网络的总裁,我想更多的是要从自己身上来检讨,来更多地为青少年提供合理的娱乐和游戏的时间。”陈天桥如是说。

  说“实话”并没有妨碍陈天桥频频被各种媒体盘点为年度经济人物,乃至被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为“年度新锐”。

  据说2003年令陈天桥最感到开心的还不是央视的奖项。从北京领奖回来仅一天,12月29日,上海盛大迎来了另一桩喜事。由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光明日报社、中国网主办,人民日报、文汇报、南方日报、中国文化报协办的“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评选”出炉。陈天桥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作协副主席王蒙、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王世襄、著名导演张艺谋、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夏雨田、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等文化名人并列,同获2003年“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这是中国主流社会第一次敞开胸怀接受商业文化代表。

  上海文化界认为,陈天桥的入选非常值得注意。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对其个人在网络文化领域做出贡献的充分认可,也更多显示出的是社会对网络文化的认可和接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产业扶植政策上的暗示。

  这是网络相关业界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这对激励整个产业的信心,进而带动互动娱乐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与2003年国内市场从上而下的对网络文化的新认识、新定位的发展趋势亦不谋而合。

  2004年是中国经济更受世界关注的一年,无论是入世来首次宏观调控、9年来央行的首次加息,还是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日益敏感的人民币汇率,都牵动着全球金融界的目光。

  商界大事记:

  ●联想巨资收购IBM全球PC业务

  ●TCL国际化大并购

  ●腾讯控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

  ●华为在国际上锋芒毕露

  2004: 向世界证明联想

  用迅弛的速度追逐奥林匹克,他高举全球品牌旗帜;用撑秆跳的高度携手蓝色巨人,他构建庞大电脑王国;国际领先的雄心让他与众不同:不仅仅善于联想,更善于积极行动。

  2004年3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宣布,联想集团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集团也是奥运史上第一家获此资格的中国企业。联想集团将在未来四年内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联想投入巨资获得了2005到2008年第六期TOP计划的资格,但赞助费用只是支付了开发奥运市场的入场券。联想将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到该项目中。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

  这次联想的收购行为,是中国IT行业在海外投资最大的一场,至此,联想集团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新联想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表示,这一信心源于双方业务的互补性。他认为,“联想在中国市场拥有家喻户晓的品牌、完善的分销体系,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而IBM则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完善的网络;联想是全球消费个人电脑的先驱,在消费个人电脑的设计、营销、服务上拥有独到经验,而IBM则在商用领域享有高品质和服务完善的美誉;联想有强大的台式电脑设计能力,而IBM在Thinkpad系列笔记本上拥有领先全球的技术;联想有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而IBM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

  和IBM的合作以后,联想的实力将有三方面提升,一是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二是企业规模扩大,三是由于拥有更大规模的采购和销售。因此集团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杨表示新联想虽然有如上优势,但也面临整合难度大,如何协同工作,如何留住员工和客户等棘手的问题。他表示合并完成后新联想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的PC公司,但新联想的目标不仅仅是世界第三。

  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上证指数跌破千点,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份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份分置改革启动。

  商界大事记:

  ●TCL收购汤姆逊

  ●中星微电子、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伊利集团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家乳制品赞助商

  ●三一重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

  2005: “中国创造”星光无限

  一个海外学子成为一名爱国创业者,他将闪亮的中国“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银河,微米的小空间是他创新的大舞台——“中国创造”星光无限。

  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

  国际权威的媒体把中星微电子成功上市作为2005年世界电子工业十大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我国的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们中国的核心技术在世界核心技术前沿烙上了中国印。

  邓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创业运作模式,首批资金为信息产业部以风险投资方式直接投入的1000万元。全球的电脑摄像头中,每10个中就至少有6个是采用中星微电子公司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

  2005年,邓中翰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005年起,在邓中翰领导下,中星微电子公司启动了数字电视领域的“星光”数字电视多媒体芯片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目前核心技术研发已经获得阶段性突破。

  2005年全年,中星微电子公司总销售收入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加境外销售将达到9000万美元、上缴税收3200万元、利润1.2亿元。

  2005年3月28日,邓中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邓中翰还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很多荣誉。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商界大事记:

  ●股市复苏

  ●各大银行相继上市

  ●凯雷收购徐工引争议

  ●国美电器 “吞并”永乐

  2006: 家电连锁寡头竞争时代来临

  2006年11月1日晚,国美电器在北京宣布,国美电器并购中国永乐的所有条件已于11月1日全部满足,国美电器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正式“吞并”永乐。

  国美和永乐的“惊天大合并”终于一锤定音。与此同时,此次合并“是否构成垄断”、“合并后是否将带来垄断”等争论也开始渐渐热闹起来。

  人们在开始计算新公司的年销售额、店铺数量和盈利规模的同时,透过并购过程中的刀光剑影和战火硝烟,新公司也集聚了各界的惊奇、猜测、置疑和担忧——中国家电零售业“老大”国美与“老三”永乐的联姻,将给国内的家电零售业带来什么?国美加永乐到底等于什么?因为迎娶永乐进门后的国美,从统计数字上讲,业内几乎再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原来是国美、苏宁和永乐三分天下,现在是两强争霸,那么将来会不会出现国美一家独大,甚至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直处于混战状态的家电零售市场会有何种变化?产品厂商的日子是好过了还是更难了?消费者将会买到更加便宜的电器吗?

  对于“美乐联姻”,多数家电零售商除了表示礼貌上的祝贺外,都选择了沉默。而只有“老二”苏宁发表了一些,后来被黄光裕认为是“听起来酸溜溜”的评论。

  而供应商的反应却是出人意料的平静,几乎没有企业高调表态。国内几位较大的家电制造企业的销售经理大部分只是表示:传言已经很久,所以并不觉得突然。

  “以往这样的并购也是有的,估计短期内变化不会太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经理说。对于“美乐”的发展,同双方都有过合作的他表示了一些担忧: “两个竞争对手突然变成一家人,相信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人事、流程、市场运作的东西需要整合外,经营理念上的融合更难。但市场和竞争对手是不会等人的,国美的压力其实很大。”

  而国际几大知名的投资机构也都在密切关注“美+乐”的动向,美林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称,国美全购永乐,使其在北京和上海两个重要市场将占有更大优势,将有利于国美的整体战略发展,令其盈利基调变得更好。同时,还会加速行业整合,强化国美在市场的领导地位。

  而另外一家著名投行花旗集团也表示,国美和永乐的业务将可能产生互补效应,并有望舒缓电器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国美并购之举将有利其自身的业务营运及发展,并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

  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描述为:高速增长、业态革命时代的到来、虚拟经济繁荣、基础性产业发展增速、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 。这一年,中共十七大召开,中央开始整顿地产商的囤地行为,并出台政策控制物价飞涨。

  商界大事记:

  ●中国房地产民生元年

  ●股市在疯狂中高歌猛进

  ●绿色产业迅速提升,能源、资源领跑资本市场

  ●央企整体上市催生新国企

  ●金融创新成为经济运行的新发动机

  2007: 百姓进入理财新时代

  这一年,“靠钱生钱”的“财产性收入”首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股民、“基民”等群体不断壮大,楼市、收藏品等投资持续看涨,百姓的理财意识进一步觉醒,国民的财富格局将被改写。

  2007年是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股市的波澜壮阔还是黄金涨价,以及十七大提出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说法,无不激发着百姓的理财意识,都让理财成为这一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0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召开,顺应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时代趋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句话可分两个层面理解:一是拓宽百姓生财渠道,二是帮助百姓财产增值。政府通过新提法充分表达了“帮助百姓赚钱”的愿望和信心:一是在维护股市健康上着力 ,包括出台新规,使老百姓投资者享受公平公正,免受“内线交易”等等罪恶的盘剥;二是政府将创造一系列新投资条件与投资环境,用来增加低收入百姓除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政府要创造有利条件为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保值、增值。

  要达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目标,需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制度保证和稳定物价等政策保证。

  在制度上,首先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由于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只有提高劳动性收入才能增加合法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要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性收入。其次要甄别合法的收入和财产,建立与《物权法》相配套的收入申报制度和财产申报制度。最后要对金融制度进行创新,扩大居民理财渠道,让老百姓通过理财来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在政策上,第一,要稳定物价,宏观调控始终要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重点,使老百姓的收入长期保值增值。第二,汇率政策应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中取得平衡,防止在币值大起大落中出现外部资本对本国国民财富的“剪羊毛”。第三,保持资产价格稳定,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实际上是国内少数利益集团对广大老百姓财富的掠夺,有大涨必有大跌。

  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拥有财产性收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会结构趋于“橄榄形”的合理分布,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点上,汶川大地震的出色应对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不同的层面向世界展示了这场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商业的价值初步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同时,中国经济本身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

  商界大事记:

  ●股市大跌

  ●楼市拐点

  ●奥运经济

  ●乳业黑幕

  2008: 中国乳业在“变革”中崛起

  2008年,对中国的乳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三鹿奶粉事件”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震醒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者。当“三鹿奶粉事件”愈演愈烈,甚至连国内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等也未能幸免时,中国的乳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中国的乳业该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中国乳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进入了一个“零利润”的冰河期。2004年,1/3以上的中国乳制品企业亏损,2007年、2008年,牛奶价格虽然有所回归,但如果进行单月核算,中国乳业却步入了全行业亏损状态。此外,由于养殖成本直线上升,也导致奶农无钱可赚。受利益驱动,掺假、造假大行其道,并愈演愈烈。长此以往,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健康,遭受重创的必将是中国乳业。中国乳业在表面繁荣的同时,隐含着巨大的危机。

  也许“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乳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当乳业的潜规则一一曝光,当乳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原料奶生产过程一览无遗时,中国的乳业有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阵痛是无疑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场看似灾难的背后,其实也孕育着中国乳业新的起点,是中国乳业发展的一次机遇。

  “三鹿奶粉事件”在给乳业带来阵痛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乳业发展的一次机遇,是中国乳业重新崛起的起点。显然,要解决乳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振兴中国乳业,最终要进行的是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除了牛奶生产组织方式的升级、饲养管理和加工技术的升级、产品销售渠道控制力的升级外,产品品种、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升级尤为重要。不仅如此,乳业产业升级也是市场的需要。“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从“喝上奶”,到“喝好奶”,人们的喝奶习惯发生了改变,更为健康、安全的牛奶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可以说,“喝好奶”的需求进一步催化了高端乳品市场的发展,从而加速了乳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鹿奶粉事件”给中国的乳业敲响了一记警钟——片面的高速扩张、人为的恶性竞争,行业的信用危机,中国的乳业无疑要进行深深的反思。面对信息的日趋透明和公众的质疑以及“喝好奶”的期盼,中国的乳业需要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