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县域GDP约占全国6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7:35 中国财经报

  县域GDP约占全国60%

  形成了广东、江浙和山东三种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宋凯

  本报讯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近年来县域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高的份额。截至2006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人口总数超过9.6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约占全国的1/4。

  据介绍,全国县域大致形成了三类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广东模式,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产品占据了国内外市场的很大份额;江浙模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通过块状经济振兴县域,目前江苏和浙江县域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70%左右的份额;山东模式,一方面依托区域优势实施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依托专业化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些发达县域的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的基础性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全国百强县人口占全部县域的7.7%,行政区域面积占1.3%,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部县域的1/4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1/3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46.7%,出口总额占2/3。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当前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对“三农”利益的损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县级政府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链接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具体来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