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年CPI不超4.8% 任务比较艰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0:21 南方都市报

  吴晓灵指出,控制货币供应量,对控制通胀有帮助,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中国的能源和资源的价格很低,需要进行调整,如果不管住货币的话,价格就会涨得更快。

  ●央行三四月份可能加息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上周六表示,中国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有可能超过1月份。央行还会继续加息吗?大概可能在什么时候?

  黄泽民:会加,幅度不会太大。

  郭田勇:前天周小川谈到利率还有上升的空间。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担心美联储降息,导致利差扩大,热钱流入到中国,总的来讲,大国货币政策一定要以本国经济为出发点。第二点,利差扩大有可能加剧热钱流入中国的增多,但热钱流入中国是有成本的,它是在资产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寻找投资机会,这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加息,其实它有利于我们资产价格的稳定。第三,有人总是担心,美联储降息以后,中国加息,这样的政策可能会没有用。我想,美联储降息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考虑中国加息了。我们需要跳开这么一种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的确中美利差存在,或者扩大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并不是制约央行加息的主要因素。我们还是要从国内的实际经济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郭田勇:我认为在3月底或者4月初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利率升高可以抑制通胀,一方面可能是减少实际收益为负的状况,保证存款人基本收益。另外一方面,通胀预期确实能够发挥这方面的作用。现在值得注意的一个苗头,就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在逐渐加速,央行也会把汇率作为一个调控手段,和利率综合使用。因为货币升值也有利于抑制通胀。但展望今年货币方面的调控,央行面对的任务也是很困难的。汇率可以比以前加快,但升值的幅度不能特别大,要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生存问题,同时要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央行也不是游刃有余地用。

  总的来讲,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常规性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为对冲流动性。利率和汇率变成一个更加能够调控需求的,跟实际经济层面更相关的工具。因为存款准备金和央行票据主要对银行层面调控,利率和汇率只是针对企业和微观经济主体。央行对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流动性多就发票,提高准备金率,跟微观主体的关联度小。而利率和汇率是直接作用于微观主体,频繁地动用带来的微观主体的反应会更大一些。因此,央行在利率调整和汇率大幅升值的使用上更慎重一些。

  黄泽民:去年连续十次提高准备金率,还算好,央行给点利息。到了目前这样一个水平,很多中小银行是面临着资金非常紧张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对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滕泰:我认为加息不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措施。唯一对利率比较敏感的就是国际套利基金,人民币每次加息或者美元的每一次减息,都会有几百亿美元投到中国来套利,这样造成央行再进一步投放人民币,再推动流动性进一步过剩。当前从减少国内流动性角度讲,应该靠升值来减少货币储备增加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加息也是必要的,它虽然不是对付通货膨胀、对付资产泡沫,但是在通胀方面,它可以补偿老百姓的福利状况,改变负利率,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硬性管制物价会扭曲价格

  南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CPI控制目标是4.8%,实现这个目标有多大难度?

  方兆本: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一,物价问题要和就业的问题联系起来。又要控制物价,又要充分就业,是不是矛盾?另外,考虑CPI,要考虑到我国是在转型期,很多改革没有完成,人民币汇率改革还在进程中,离完全有效市场的距离还很远。如果是用硬性的行政条款,通过硬性的管制来控制这个物价以后,它并不能真正控制这个价格,而是造成价格扭曲。价格扭曲以后递出来的信号就是错误信号。

  黄泽民:4.8%是不是能够真正控制住?商品之间,包括劳务之间是一个价格链,有很多东西现在没涨,不等于明天没涨,当然今天涨的,不一定明天涨。第二,不要指望涨工资,物价就会涨。

  黄泽民:从货币角度来看,货币投资速度还是非常快,而且央行和银监会对贷款的控制很难。最近看到的上市公司财报,现金流量是负的,中小银行的资金链非常强。有些中小银行透露,资金马上就会放。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问题。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大的项目,那也是不得了,比如今后高速公路的开工。但现在中国很多大投资,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投,对整个货币供应链的控制我是不乐观的,因此这个4.8控制住不是很容易。

  滕泰:目前看第一季度CPI超过7%的可能非常大,我觉得任务比较艰巨。中国的通胀当前阶段有这么几个主要背景,第一是上游的成本推动,这个是全球性的特点。从能源到矿石等原材料、农产品价格,全世界都在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跟着上涨其实持续四五年了。但是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主要的制造业产品都在涨价,所以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边际利益不断收窄。这种趋势一旦开始,就不太好扭转,它会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这是一种中长期的趋势。上游来的压力刚刚显露出来,下游产品因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都不敢涨价。但不涨价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的毛利率不断地收窄。

  第二个就是需求拉动,真实的货币需求。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居民的购买力相当旺盛,货币的流动性还是过剩的。我们这么多年生产的产品所赚取的外汇有五六千亿,对等发行的十几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而这些人民币在国外没有购买力,只能在中国,最终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房价在涨,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涨,地产和证券的上涨,吸纳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当前阶段房价已经开始普遍萎缩,而股票市场经过两年的上涨,风险也越来越大,出现资金缺口,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需求引导到消费市场,所以消费市场的压力也不小。

  此外,新的劳动法和未来的一些可能潜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产品,像成品油、水电的价格还是被控制着,劳动力的价格每年都在上升,未来无论是劳动力价格还是水电这些基础设施价格,要么死控制着不动,要么就是提高。所以这方面也有推动的压力。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控制通胀的任务很艰巨,实现CPI达到4.8%的前景不容乐观。

  ●CPI上涨仍是结构性通胀

  南都:去年以来CPI快速增长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业界的说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说是房价过热的原因,也有说是粮食、食品类的价格上涨推动的。还有人说是国际输入性膨胀,大量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你们认为自去年下半年来,CPI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方兆本:CPI不等于通货膨胀,这是两个概念。核心CPI,就是去掉食品这些比较容易波动的,这两年CPI,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市场比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先要对CPI有一个认识。从统计的角度讲,我认为CPI是信息的一个加总,就是经济市场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如果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说就是CPI,它不能涵盖全部丰富的内容,CPI只是其中一种。

  黄泽民:确实靠一个CPI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CPI上涨的原因是多样的。一般来说,如果从货币金融的角度来分析,主要还是从货币层面来分析。如果从总量来看,还是货币投放的问题。研究CPI上涨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投放的速度是相对较快,1月份公布的指标,比预期要高两个百分点,就是比较多的货币追着比较少的商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