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投公司应发挥宏观作用(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20:34 上海国资

  中国资本走出国门不必舍近求远

  中投公司可以寻求与民间资本、国家利益共赢的模式

  李振勤/文

  中投公司成立后的每次投资行为都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无论从长期投资回报、还是公众利益的角度,中国资本走出国门不必舍近求远,并应当致力于兼顾长期投资收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和改进。

  定位应与其他私人基金区别

  据报道,中投公司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宗旨是积极稳健经营,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表示:“中投公司希望被看作普通投资者之一,中投公司需要对自己的股东、对国务院负责。”

  在上述原则下,中投公司在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尚存在模糊或没有到位的地方。它对黑石集团投资的巨亏,与其风险管理、监管机制、公司制度方面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投公司的注册资金来自中国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国家是股东,而全国的公众则是隐性的股东。在如何保障股东的长期利益方面,中投公司的现有机制不尽人意,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作为一个主权财富基金,它的商业利益如果与国家利益相冲突,它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规则来运作?在信息披露缺失、账户不透明或投资协议错综繁复的情况下,其投资绩效评估、审核如何进行?

  对于一个普通机构投资者,它可以投资烟草、博彩、军火, 也可以通过杠杆或敌意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谋取暴利。然而这样的商业化运作显然并不适合中投公司这样的主权财富基金。

  所以中投公司与一般商业化运作的投资公司显然还是有区别的。中投的样板不应该是其他以纯盈利为目标的私人股权基金,而应该是肩负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基金。

  投资领域过于集中

  由央行属下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管理的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绝大部分投资于外国的政府债券与政府机构债券。这些虽与中投公司在金融领域的股权投资有所区别,但两者同属于对境外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机构债券、股票)的投资。中投公司与外汇管理局投资在国外金融领域的重叠,不利于规避、对冲全球通货膨胀趋势下的金融资产贬值风险。

  仅从分散投资风险而言,中投公司的投资过分集中于美国;而且过分强调“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在金融领域集中了过大的行业风险。

  在金融领域中的投资当然不应当排除,但无论从商业收益还是国家利益角度,笔者认为中投公司应注重对资源、科技领域的投资,以及各产业的发展。

  在各国大幅增发货币、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资源的投资最容易保值;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未来的方向。在资源和科技方面的投资,相对美国金融业的投资来说与中国自身关系更为密切:不仅可以带来资本收益,同时能为本国的人民带来福利与生产率提高的潜在好处。

  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配合的运作模式

  据报道,中投公司将采纳自营和委托并行的投资管理。按照公司的时间表,中投初期主要以委托外部基金管理人为主,其后逐步增加自营的比重。目前中投为遴选境外投资机构所进行的招标已经结束,正进入评估阶段。

  在目前中投缺乏投资、金融、各行业方面专门人才的情况下,试图采取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的外包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但外包的方式也有其重大缺陷:无论外部基金管理人有何承诺、过去有何良好业绩,其对未来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收益、能否满足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的各项要求,一般并无保证;且外包的方式,在商言商,受制于人,不利于本国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国家商业利益之外其他社会利益的维护和促进。

  中投公司的运转模式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我为主,在各主权财富基金中开辟一条与各国不同的新路。中投公司过去几个月的实践中,在投资黑石上巨亏、在投资大摩上勉强持平,而仅在投资中国中铁上获利,本身虽有短期和偶然的因素,但却有深刻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国内有大量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里为佼佼者,需要在海外寻求资源供给和行销市场。中投可以资助它们的海外扩张,或利用它们的专业与产业知识,与它们到海外共同投资,寻求与民族企业的共赢模式。

  另外中国也是资金大国,国家有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民间有高额的储蓄率和旺盛的投资要求。当前重创西方经济的次贷危机和信用紧缩更为发展国际化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中投可引导优质海外企业通过中国的资本市场筹资,协助中国B股市场面对国外企业筹资的需求、完成其向中国股市国际版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投可协助发展中国股市的外企指数、基金并予以投资,寻求与民间资本、国家利益共赢的模式。

  金融最终是为整个经济与社会服务的,其价值在于为实体经济中各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流动性、风险的转移和效率的改善。金融创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国从资金大国到金融大国的转变,仅靠简单的制度模仿或入股是学不来的,而关键在于发展与实体经济、社会需求相配合的融资制度。

  中投公司的资金来自政府。而政府最终的根本目的、职能在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把国家的钱拿到国外投资,在一些情况下固然可以生利,但其最终的价值还是要以本国人民福祉的尺度来衡量。

  巨额外汇储备的获得是以过多发行人民币为代价的。笔者认为,在央行与中投公司的框架之外,应探索开拓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其他使用渠道,以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增进人民福利。

  作者系知名旅美学者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